“物业+养老”大有可为

居家养老需要怎样的社会支撑?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在哪里?最近,住建部与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按照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日益凸显的老龄化现象,使养老机构需大于求的缺口越来越大。其实,还不只是养老机构资源性匮乏问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关于养老的概念基本框定在家的范围之内,骨子里的那种“穷家难舍”不会轻易改变,何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差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传统意义上的“穷家”已基本上不复存在,相比之下养老机构的居住条件则显得逼仄。然而,家里再好,人一旦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加之有的老人与子女并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有的居住地还相距甚远,养老方式便成为一种关乎生存的重大问题。

如何让老年人既能获得居家生活的舒适便利,又能充分享受到诸多社会化养老服务?多部门支持物业企业发力“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开启了多元养老服务新模式。

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问题,明确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这三种养老方式搭建起了我国养老体系的基础框架,其中社区养老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向上承接的是机构养老的压力,向下则可以弥补居家养老的很多短板。但在过去,社区养老存在着服务主体不明确、扶持力度有限等问题,而引入物业服务显然可以为社区养老提供有力支撑。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物业企业发展养老服务具有一定基础。目前,小区物业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已经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网络,很多服务都可以以此为载体展开,且部分物业已经在提供养老服务了,只是这种服务尚处在“初级阶段”,在硬件设施和服务内容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只有盘活小区既有公共房屋和设施,推进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办小区老年餐桌、提供送餐上门服务等,才能把养老服务做深做实。

二是发展养老服务是物业企业成长的一片沃土。如果说如今房地产已经进入“后开发时代”,那么未来医疗、健康这一类的不动产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朝阳产业”。此次《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中“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办社区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就是一个明确信号,社区养老市场潜力巨大,机会多多,必将带来“多赢”局面。

三是居家养老有望得到更多技术加持。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丰富智慧养老 服务形式、创新智能养老产品供给,从多个方面支持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是新出台《意见》中一大亮点。据悉,作为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街道,上海江苏路街道近日启动了为辖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的工作,一旦水表读数12小时内低于0.01立方米,“一网统管”平台就会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街道和居委会。还有此前北京为独居老人提供的“智能门禁+巡视探访”服务、浙江海宁为失智老人发放定位手环等,这些智能化举措都在表明,未来的养老服务可以借助技术进步,以“低成本、低人力”消耗方式,把社区打造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作为专业服务团队的社区物业企业,可以借助物联网、远程智能安防监控、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实现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

当然了,要支撑起老人们的幸福晚年,子女们的孝心也必不可少。有人说,解决老人们情感寄托问题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子女们“常回家看看”,这话不假。我想,作为子女,即便一时回不了家,不能给父母“捶捶后背揉揉肩”“涮涮筷子洗洗碗”,打个电话、微信视频一下,问声平安,总还是可以的吧?这份关爱之情往往会成为老人们心灵的慰藉。(董聚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民政部   物业   大有可为   老年人   子女   街道   设施   老人   智慧   意见   方式   机构   智能   基础   旅游   社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