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众所周知,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随意捕捞,即便是不小心误捕,也应当在第一时间联系当地渔政部门或者及时放生。

近日,安徽芜湖一位男子的做法却惊呆了众人,该男子不仅在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捕捉了一条野生鲟鱼,还将其砍成了4块放进冰箱里,甚至还在社交平台上高调炫耀。后经相关单位鉴定,这种鲟鱼正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图源:青流视频报道截图)

对此案件,网友们的意见却并不统一: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是俄罗斯鲟或者是杂交鲟,有必要做进一步鉴定。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芜湖段及其重要支流(包括青弋江干流)已经全面禁渔,该男子很有可能同时违反了禁渔规定。如果经过后续的DNA比对,断定该物种真的是中华鲟,那么该男子还要“罪加一等”,到时候情节会更加严重。

野生中华鲟:未来10~20年或将野外灭绝

长江中生活着三种本土鲟鱼,分别是白鲟、中华鲟以及达氏鲟,其中第一种(白鲟)已经被宣布灭绝,后两种目前也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国内不少专家已经对中华鲟定调:如果再不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在未来10~20年内,野生中华鲟就有可能“野外灭绝”。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我国长江水产研究所的危起伟教授是研究长江鲟鱼的资深专家,他曾坦言:“如果只能选择一种代表长江生态的鱼类,那无疑就是中华鲟”。据了解,市面上中华鲟的价格被定为19~37万元,为非法捕捞等量刑提供了依据,但这种明码标价也是对中华鲟的另一种威胁,黑色利益链条蛰伏其中。

事实上,野生中华鲟早在1983~1992年就进入了濒危状态,在2003~2012年间,中华鲟的濒危程度再度升级,进入了极危状态。为了保护中华鲟,我国付出了极大努力,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40多年的跟踪研究,为中华鲟的增殖放流与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1983年,我国老一辈的渔业科技工作者成功攻克了中华鲟的人工繁殖技术,此后连续多年一直在坚持人工放流。比如在2019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将12万尾人工繁殖的子二代中华鲟放流到长江中。再比如,中华鲟研究所自1984年以来累计放流了60余次,放流各种规格的中华鲟多达500万尾,有些大规格的中华鲟体长甚至超过1米,被人工精心饲养了3~6年。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虽然各单位、各机构为中华鲟的资源修复投入了大量心血,但这一物种的野生群体依然未见明显起色。渔民误捕中华鲟的频次逐渐增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放流的成果,但由于长江水坝(尤其是葛洲坝)的影响,野生中华鲟始终难以自然繁殖。

2013年,中华鲟的自然繁殖现象开始中断,2015年再次中断,之后的2017~2020年更是连续中断4年!诸多迹象表明,野生中华鲟的生活史已经难以形成闭环,放流的苗种对野生种群的补充微乎其微,前景不容乐观。

长江的中华鲟到底有多难?

全球现存的鲟鱼共有27种,我国为了发展水产养殖业从国外引进了不少,比如匙吻鲟(鸭嘴鱼)、俄罗斯鲟、欧洲鳇、大西洋鲟等等。这些外来的鲟鱼不仅局限在养殖池塘中,还有一部分逃到了野外,分布在长江、珠江以及黄河等各大流域,对本土的小型鱼类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匙吻鲟

正如前文所言,网友指出在青弋江捕捉的鲟鱼可能是俄罗斯鲟,从物种的分布区来看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对普通渔民来说,将其准确区分着实有不小的难度。在长江禁渔之前,很多渔民都无法准确分辨出俄罗斯鲟和中华鲟,对其外观特征一头雾水,这可能是过去误捕甚至误食事件的一个潜在原因。

除了要面临渔民的误捕以及不法分子的偷捕外,中华鲟更多的难处还是出在自己身上。

我国长江和珠江流域都曾发现过中华鲟的繁殖群体,在福建闽江也有渔民曾捕到过一条长350公分、重198公斤重的巨型中华鲟。其中长江流域的中华鲟,每年在9~11月份进入繁殖期,亲鱼在长江上游或金沙江下游产卵,完成繁殖后再返回海洋。

和其他鱼类的不同,中华鲟的繁殖周期非常长。据研究,雄性中华鲟初次性成熟的年龄为9龄,雌鱼则为14龄,这意味着一条中华鲟要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开始繁殖,漫长的生育周期决定了能够发育到成熟阶段的个体极少。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从近年来的误捕案例也可以发现,大多数鲟鱼的个体都在80公分以下,显然是未成熟的中华鲟幼鱼,大概率是人为放生的。长江禁渔提供了为期十年的保护期,但是也仅能勉强保证中华鲟从鱼苗发育到成熟阶段,而在同样的时间里,四大家鱼已经完成了2~3轮的繁殖,鲫鱼等小型鱼类更是年年都可繁殖。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中华鲟遇到的难题

相比之下,中华鲟的繁殖成本未免太过高昂。更何况,谁都无法保证高度依赖长江生态的中华鲟幼鱼能够顺利长大,成活率可能低到十万甚至百万分之一。中华鲟面临的难题还有很多,长江河道及沿岸整治、长江航运、水质污染、近海资源开发、葛洲坝的阻隔效应以及由此引发的水文改变等诸多因素,都是一座座难以翻越的大山。

保护中华鲟,从改变认知做起

根据我国刑法,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将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但是,保护中华鲟不能仅仅只依靠法律条款,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广大群众的物种保护意识,了解中华鲟的生存现状,提高物种鉴别能力与科学素养。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物种的生存等级。2010年,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这里的“极危”是对物种生存状态的评估等级。物种的生存等级可以分为灭绝(EX)、野外灭绝(EW)、极度濒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NT)以及无需考虑(LC)等七个等级,各个等级的险要程度依次降低。

那么,灭绝的含义指的是什么呢?在科研意义上,物种的灭绝指的是有确凿证据证明该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比如渡渡鸟在1681年灭绝,台湾云豹于1983年灭绝,长江白鲟于2019年灭绝。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野外灭绝和灭绝的含义有所不同。野外灭绝指的是物种在野外业已消失,但在人工培养或者圈养的条件下尚能存活,这部分人工养殖的群体丧失了在野外存活或者繁殖的能力。根据这一界定,中华鲟目前正处在从极危(CR)到野外灭绝(EW)的过渡阶段(因为中华鲟目前只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才能繁殖)。

安徽一男子捕杀野生鲟鱼,事后还高调炫耀,长江中华鲟还有救吗?

是否真如专家们预测的那样,中华鲟会在未来10~20年内野外灭绝?这一预测是否会成为现实,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总之,近年来屡次发生的中华鲟误捕、伤亡事件着实让人揪心,这一国宝级别的长江旗舰物种能否在野外永久存续,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物种保护意识,以免长江白鲟的“笑话”再度上演。

注:在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后,国内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从来没听说过这一物种,也不知道这一物种长什么模样。据调查,九成以上的受访人群都不了解长江白鲟,甚至连一些权威媒体在报道时也曾将白鲟的照片错放成了匙吻鲟。希望中华鲟不会步此后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鲟鱼   长江   葛洲坝   幼鱼   芜湖   中华鲟   罚金   俄罗斯   有期徒刑   安徽   渔民   鱼类   物种   高调   野外   事后   等级   我国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