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说起文昌鱼,可能大多数人都不怎么熟悉。严格意义上来讲,文昌鱼并不是一种鱼,而是一种数量非常古老的小型底栖动物。文昌鱼用鳃呼吸,但却没有鳞片和鳍条,也没有眼、耳、鼻等感觉器官,甚至没有形成健全的消化系统,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海洋头索动物。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文昌鱼

在我国的福建、山东、广东沿海,文昌鱼被称“蛞蝓鱼”,地方渔民也将其称之为“无头鱼”、“鳄鱼虫”、“薪担狗”。该物种全身只有一个能跳动的腹血管以及一条连接口腔和肛门的直肠,身体扁长,两端尖细,呈半透明状。关于文昌鱼的形状,《同安县志》中早有记载:“文昌鱼,似鳗而细如丝,产西溪近海处”。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文昌鱼构造图

受市场利益的驱动,我国的文昌鱼资源出现了严重衰退,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无法形成渔业产量。如今,文昌鱼已成为我国的重点保护动物,在世界范围内都被列为濒危物种。根据统计数据来看,文昌鱼的衰落发生在30年的尺度范围内,在这当中,渔民的过度捕捞、栖息环境的破坏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文昌鱼是一种怎样的生物?为何被称为渔民的“宝贝”?

在生物分类学领域,文昌鱼的定位非常特殊,向来被视为研究海洋生物进化历程的珍贵材料。1923年,厦门大学的莱特教授在同安刘五店海域首次发现并研究了文昌鱼,调查报告发表后,中国海域的文昌鱼震惊了全球,资源丰富度堪称世界之最。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据资料记载,文昌鱼在地球上存活了5亿年之久,堪称海洋世界的“活化石”,在进化上比鱼类更加低等。国内很多专家一致认为,文昌鱼是海洋鱼类的“祖先”,科研价值不可估量,是极其重要的实验模式物种。

文昌鱼的个头很小,常见个体只有4~5公分,目前发现最大的一条也仅有6.3公分,不易被发现。调查表明,文昌鱼大多分布在沙滩广阔、风平浪静的内湾,在泥沙交界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现其踪迹。自然情况下,文昌鱼的寿命可达3~4年,以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为食,生长和繁殖都很缓慢。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在白天,文昌鱼就躲在海底的泥洞中,露出半个身子,依靠海水的水流过滤浮游生物,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在厦门沿海,文昌鱼的野生资源曾非常丰富,当地有很多渔民都是捕捉文昌鱼的一把好手:先用一把长柄锄掀起泥沙,之后在密网上反复冲洗,过滤掉泥沙后随即捡出藏匿其中的文昌鱼。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文昌鱼

文昌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市场价格高,在渔民眼里是不可多得的“宝贝”。文昌鱼既可以用来炒菜,也可以直接煮汤,风味独特,在原产地是出了名的高档海产品。自从厦门的文昌鱼被公之于世,当地的渔场就受到了渔民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刘五店海区,50年代时出产的文昌鱼一度超过100吨,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文昌鱼渔场。

文昌鱼的危机:30年间走向衰退

文昌鱼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分布,比如福建、青岛以及北部湾等海域,但是唯一能够形成渔业产量的只有厦门的刘五店海区。据资料记载,1933年刘五店海区的文昌鱼捕捞量达到了惊人的282吨,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捕捞产量,在世界上其他海区都极为罕见。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从50年代开始,受自然灾害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刘五店海域的生态环境遭遇挑战,水质富营养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一时期,这里的文昌鱼资源也开始锐减,甚至陷入了濒临灭绝的危机。到了80年代,福厦门的文昌鱼已经无法形成渔业产量,30年的持续开发最终导致了渔场的崩溃。1988年,文昌鱼正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刘五店海域也成为了文昌鱼的重要保护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文昌鱼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文昌鱼的规格分布(上图单位有误,应为mg)

在1989年,汪伟阳等学者前往厦门的前埔海域调查文昌鱼资源,当时的生物量8.49g/㎡。按照这一结果估计,厦门的文昌鱼资源储量应该在25.4吨左右。在之后的多次科考调查中,专家们评估的资源储量也都在20~30吨之间,比上世纪50年代减少了70%~80%。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厦门近海

更让人担忧的是,最近几年厦门的局部海域的采砂现象愈演愈烈,部分海区的海砂已经被抽尽,海底全部变成了混浊的淤泥,深度达到20~30米。在采砂严重的区域(如鳄鱼屿海区),研究人员在调查时均未发现文昌鱼的踪迹。事实上,粒径适中的沙粒环境是文昌鱼生活的基本条件,而采砂活动直接破坏了这种底质条件,进而对文昌鱼的栖息地构成了极大威胁。

文昌鱼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在福建厦门,文昌鱼的捕捞业已经持续了300多年,很多渔民世世代代以捕捞文昌鱼为生。据了解,在2002年前后捕捞文昌鱼的渔民主要来自同安区的欧厝村,以中老年群体居多,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随着文昌鱼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很多渔民不惜铤而走险,在4-10月偷捕滥捕,严重影响了种群资源的补充。从某种意义上说,畸形的交易市场和不良的商业炒作或许才是文昌鱼真正的致危原因。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福建渔民赶海

如今,文昌鱼资源濒临枯竭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客观上要求渔民转变观念,变盲目捕捞为主动保护——而要做到这一点,对重点渔民进行宣传教育必不可少。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外来游客破坏文昌鱼的栖息地

有专家指出,在厦门的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文昌鱼的保护难度比中华白海豚、白鹭还要困难。这是因为文昌鱼个头小,潜伏在沙中不易被发现,很多的市民和游客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对文昌鱼造成伤害(在沙滩上挖坑、乱翻石块等行为均可能产生危害)。因此,针对游客、市民等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自然保护意识也尤为迫切。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厦门文昌鱼保护区的宣传栏

除了增设文昌鱼的自然保护区、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保护手段就是开展人工养殖。

文昌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本世纪初就被卖到了200元/斤的高价,加工成干品后再出售价格还能再翻几番。在2004年,我国已经攻克了文昌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但是规模化的育苗还存在一定难度。在未来,加大放流力度、推广育苗技术必将成为主流的自然恢复途径。

30年由盛转衰,文昌鱼被捕到濒危,畸形市场才是“原罪”?

中科院的文昌鱼标本

为了保证增殖放流的效果,有必要在放流地点及周边海域实施禁渔,比如设置5~10年的禁渔期限,为幼龄文昌鱼的生长发育保驾护航。另外在放流区和保护区内,应严格禁止采砂作业和水产养殖活动,以便保护水质和文昌鱼的栖息环境。

无论是在厦门还是青岛,文昌鱼的资源恢复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想要把资源恢复到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不仅需要科研机构的跟踪研究,还需要相关部门的统筹规划以及广大游客的积极配合。

对于文昌鱼的保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文昌鱼   浮游生物   渔场   海区   泥沙   厦门   福建   原罪   渔民   宣传教育   物种   海域   畸形   产量   年代   发现   旅游   资源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