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说起刀鱼,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为中国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刀鱼曾是江浙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应季“江鲜”,价值不菲。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受到商业采砂、过度捕捞、水质污染等因素影响,刀鱼的资源量持续下降,一年一度的渔汛也从此消失。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2010年前后,长江刀鱼基本在沿线渔民的渔获物中“绝迹”,取而代之则是鲫鱼、鳊鱼等常规鱼种,和70年代的刀鱼捕捞盛况大相径庭。随着刀鱼的产量不断下滑,岸上的拍卖价格也是持续飙升。在2012年,一条重320余克的长江刀鱼王被拍卖出了5.9万元的天价,平均下来每克就是180元,此类的拍卖引得大批商人趋之若鹜,加大了下游渔民对野生刀鱼的捕捞压力。

为了保护包括刀鱼在内的长江珍稀物种,我国在2002年首次在长江实施了禁渔制度,在2019年又取消了长江刀鱼的专项捕捞证。到了2020年,保护力度再次加大,33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全面禁捕,2021年禁捕范围进一步扩大,长江流域正式开始全面禁渔。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可能有人会问了,我国采取了那么多保护措施,长江刀鱼到底有没有增多呢?

如果以2002年的保护时间开始算起,那么在2015年之前的这一阶段,长江刀鱼的数量并没有增多,反而表现出明显的衰减态势(如下图所示)。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长江刀鱼的年捕捞量

在这一阶段,长江渔政并没有对刀鱼进行专项保护,而且春季禁渔的时长也只有3个月(每年4~6月),直到2015年才增加到4个月(每年3~6月)。另一方面,此时的长江刀鱼是上海、江苏水产市场上的热门“抢手货”,渔民在捕捞时往往向利益倾斜,滥捕、偷捕非常严重。

在2013年~2014年,江西水产研究所在鄱阳湖展开的一次调查引起了很多专家的担忧。在刀鱼的洄游季节,科研人员设立了三个资源调查点,共采集了986尾长江刀鱼,总重为41.54公斤。经测量,这批刀鱼的平均体长在17~38公分之间,平均体长为22公分,平均体重仅有42克。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这是什么概念呢?和上世纪90年代的刀鱼规格相比,2013~2014年的这批刀鱼体长减小到了原来的18%,平均体重只有原来的55%。这表明长江刀鱼在向小型化趋势演变,成鱼的生殖能力大大下降,这些都是过度捕捞的典型标志。

因此,我国早期的长江禁渔制度对刀鱼资源的保护并没有奏效,这一物种的濒危程度反而有所加剧。现在看来,真正的转折点应该是在2019~2020年,这一时期的保护措施更具有针对性,而且力度空前,涉及的水面范围也更广。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最近的一次调查正是在2019~2020年间展开的,地点同样是在鄱阳湖。这次调查有了令人振奋的新发现:与历史数据相比,鄱阳湖刀鱼的数量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资源恢复初见成效,这也是20年来真正意义上的首次“逆转”。

在这次调查中,研究人员以鄱阳湖东岸的湖口县、都昌县以及西岸的濂溪区、庐山市、永修县等地为采样点,利用单层定制刺网采捕。在这两年时间内,工作人员共进行了66次捕捞作业,因此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庐山市鄱阳湖畔

在调查中,单船的刀鱼捕捞量创下了新高,达到了8.1尾/天,2020年进一步激增到了142尾/天。在部分采样站点,每张刺网捕获的刀鱼有几十尾之多,个头也有了明显提升,这种情景只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长江老渔民才见到过,资源丰富度可见一斑!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要知道,在2010~2014年间一条渔船平均每天仅能捕获1.6尾刀鱼,6年之后的2020年,单船捕捞量就提高了80多倍。如果现有的资源保护措施能继续推进,那么鄱阳湖乃至长江干流的的刀鱼渔汛就有望再次恢复——在这之前,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至关重要。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单位船只的刀鱼捕获量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长江刀鱼的最重要的产卵场之一,被视为刀鱼的“庇护所”。据调查,鄱阳湖内生活着2种生态类型的刀鱼,即溯河洄游型和淡水定居型。民间所认可的正宗“江刀”指的就是洄游型刀鱼,而在湖泊中定居的刀鱼则被称为“湖刀”,两者在外形上颇为相似,但经济价值却有天壤之别。

近两年的调查显示,在鄱阳湖中洄游型刀鱼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尤其是在湖口段,江刀的资源最为丰富,这是因为湖口是鄱阳湖唯一的入江通道,也是长江刀鱼繁殖群体进入鄱阳湖的必由之路。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鄱阳湖湖口

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老一辈渔业专家就在鄱阳湖中探明了刀鱼产卵场的具体位置,主要分布在东湖、草湾湖、程家池等20多个子湖中,涉及的水域超过2000公顷。理论上而言,保护好这2000公顷的水面对长江刀鱼的保护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2015年,一条船每天最多只能捕获几条刀鱼

可惜的是,随着商业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产卵场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再适合刀鱼繁殖。尤其是自1998年长江干流全线停止采砂后,大量的采砂户将目光转向了鄱阳湖及周边支流,采砂业猖獗了十年之后,鄱阳湖也于2008年全面禁止采砂。但是,这十年间的采砂活动给湖区生态带来的破坏已经无法逆转。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2016年4月,鄱阳湖惊现采砂船

采砂虽被禁止,但是偷采、盗采现象依然时有发生,带来的负面效应仍在持续。2014年,发表在《水文学期刊》上的一篇报告指出:大规模的采砂活动使得鄱阳湖的泄流能力增加了1.5~2倍,湖水更容易经由湖口排入长江,进而导致湖区水位下降。

对此,有专家提出了在湖口处建设闸坝等水利工程的建议,给出的理由正是保证鄱阳湖的水位。湖口的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巨大争议。如果真的修建鄱阳湖闸,长江刀鱼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有可能因此断裂——届时,亲鱼的繁殖路径将被切断,湖内现有的产卵场也将失去作用。

20年的逆转!鄱阳湖刀鱼重现生机,湖口闸坝到底该不该修建?

旱季的鄱阳湖,湖底长满绿草

不可否认,鄱阳湖是长江刀鱼“保种”的关键水域,湖口为前来繁殖的亲鱼提供了一条“生命通道”。为了保住这一物种,除了要保证江湖畅通之外,还应该在刀鱼的繁殖期适当禁航,加强渔政的巡查监管,利用人工辅助手段恢复产卵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长江的生态保护能贯彻到底,相信终有一天,长江刀鱼能再现70年代的繁荣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湖口   鄱阳湖   闸坝   鄱阳   产卵场   渔汛   庐山   体长   刀鱼   长江   渔民   生机   平均   年代   采砂   旅游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