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一提到美国阿拉斯加的海鲜,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帝王蟹,但除了帝王蟹,阿拉斯加手中在握的海产品还有不少,比如品种繁多的鲑鱼、鳕鱼、鲽鱼等等,随便拎出一种都可以创下大量外汇,阿拉斯加周边的海域也因此成为了美国的“海鲜仓库”。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刊文称,在阿拉斯加出水的海鲜占到了美国海鲜总产量的60%,当地的海水鱼有一半以上都会被运往中国的加工厂,被制作成鱼棒、鱼饼以及其他产品。这些二次加工的水产品有一部分被中国市场消化,但更多的是从港口、机场再次起航,重新冷冻返销到美国、欧洲市场。

和俄罗斯的明太鱼类似,美国阿拉斯加的白鱼同样也给中国的加工企业送来了不少真金白银。当然利益都是相互的,除了为中国贡献加工订单外,美国也没少通过自家的海鲜在中国市场海量捞金。

比如在2011年,阿拉斯加航空的海鲜贸易业务同比增长了35.1%,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在这一年成为了该公司最大的海鲜进口国,贡献了8.36亿美元进口费,破天荒地超过了日本的5.89亿美元。之后连续多年,中国市场愈加繁荣,引得众多出口商纷纷加码入局,投资激情空前高涨。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中国海鲜市场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和自信在海鲜上大做文章,关键就在于资源优势得天独厚。阿拉斯加坐拥北太平洋和白令海的黄金渔场,不仅盛产红鲑、银鲑、帝王鲑等多种鲑鱼,还是帝王蟹、珍宝蟹、雪蟹的主产区,大比目鱼、海参、海胆资源亦有不少。值得一提的是,阿拉斯加海域还出产另外一种极有分量的海产品——阿拉斯加狭鳕。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阿拉斯加狭鳕

据统计,在1977~2014年间,白令海东部的阿拉斯加狭鳕年均产量为117.4万吨,是美国单一产量最大的鱼类,渔获量稳坐头把交椅。而在北太平洋和白令海的西部海域,俄罗斯每年还能捕捞180万吨的狭鳕,全球总产量更是高达340万吨之多,是世界第二高产的海水鱼(产量仅次于秘鲁鯷鱼),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这里所说的狭鳕,我国北方群众将其称为明太鱼,而“明太鱼”最早的称呼又来源于朝鲜和韩国。由于历史原因,明太鱼在朝鲜半岛具有极高的声望,备受推崇,堪称国民级海鲜。由于韩流文化的影响,“明太鱼”这一称呼也开始在中国被大众所熟悉,在山东、辽宁、吉林等地市场已经崭露头角,算是一种地道特产。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吉林延边,朝鲜族农家美食

在国内,明太鱼的消费量逐年走高,麦当劳、汉堡王等连锁餐饮店就经常以狭鳕鱼为原料食材。随着这些快餐店不断壮大,中国的明太鱼需求量也在随之增长。当然,国内最会吃明太鱼的还是要属朝鲜族人民,据说一种鱼能做出30多种不同的菜肴,鱼皮、鱼骨、鱼头等都可入菜,做出满满一大桌全鱼宴不是问题!

流入到中国市场的明太鱼主要来自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也是全球明太鱼市场上的最大“玩家”,存在一定的商业竞争。受地理位置影响,俄罗斯狭鳕在贸易运输上比阿拉斯加狭鳕更有优势,因此流入量也更大。但在疫情爆发后,美国和俄罗斯的狭鳕生产商都迎来了当头一棒,俄罗斯的狭鳕价格甚至跌破了1000美元/吨,经销商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世界狭鳕的历史捕捞量(单位:吨)

先说说俄罗斯。俄罗斯今年的狭鳕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到年底估计能捕捞190万吨,有望创下历史新高。但尴尬的是,由于疫情原因,中国停止了对俄罗斯狭鳕的进口,导致大量的狭鳕原料积压在远东港口的冷库中。由于冷库容量有限,而且水产品的加工能力也跟不上,因此预计在未来3~6个月内,狭鳕的价格还将进一步下跌,在年底之前都不会有所好转。

好在俄罗斯渔业公司的反应速度也很快——既然出口这条路走不通,那就“自我消化”。2021年7月底,俄罗斯政府颁布了一项新政策,专门为远东地区到俄罗斯中部的海产品铁路运输提供了补贴。据估计,未来运送到俄罗斯中部的狭鳕或将达到10万吨。但俄罗斯渔业联盟的负责人却忧心忡忡:即便政府给予了高额补贴,中部市场也很有可能无法消化掉那么多的鳕鱼(原因是没有形成饮食习惯)。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鳕鱼加工

美国也好不到哪里去。2018年前后,阿拉斯加狭鳕还曾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紧俏场面,50多万吨狭鳕进入市场后很快就被抢空,而且价格也格外漂亮。如今,美国的狭鳕产业也快成了一个“烂摊子”,捕捞和加工都面临着巨大压力。

2020年,美国阿拉斯加狭鳕的配额量为139万吨,但受疫情影响,捕捞进度比往年同期低了7个百分点,鱼糜、鱼块等产品量分别下降了23%~43%不等。尴尬的是,美国海产集团旗下的捕捞船还曾爆发过聚集性感染事件,被迫集中隔离治疗,拖慢了整体的作业进度。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狭鳕靠岸

今年年初,阿拉斯加沿海的许多加工厂因为疫情而被迫关闭,部分国际航班也一并停运,导致狭鳕加工产业的劳动力出现短缺,使狭鳕产业雪上加霜。据了解,今年8月份是美国狭鳕生产的高峰期,但由于人员隔离,很多外来工人到岗的时间很晚,能不能如期完成加工目标还是未知。

美国“海鲜仓库”犯难了?明太鱼卖不出,中国加工厂艰难捞金

阿拉斯加渔民

总之,疫情是最大的变数。对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狭鳕行业,出口转内销是大势所趋,转型的困难在所难免。至于中国,过去也曾通过狭鳕的二次加工获益颇丰,如今原料大缺,也只能转型加工其他的水产品种。

未来的“明太鱼”将何去何从,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望,但有理由认为:如果未来1~2年内全球主要国家的疫情形势能够缓和或基本控制,那么中国的加工厂仍将具有相当高的竞争力,中国市场也极有可能成为明太鱼产业的最大“蓝海”。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美国   朝鲜族   阿拉斯加   中国   海鲜   白令海   鳕鱼   海产品   俄罗斯   中国市场   疫情   海域   帝王   仓库   加工厂   艰难   加工   旅游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