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说起骆驼,沿海地区的朋友可能并无太多亲身接触的经历。从地理分布上看,我国的骆驼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西北省区的荒漠地带,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代表物种。在内蒙古的阿拉善盟,这里的双峰骆驼更是闻名遐迩,曾占据了全国六成以上的比重。

阿拉善盟一带驯养骆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双峰驼对当地牧民运输物资、远距离迁徙提供了极大便利。自有记录以来,当地的骆驼产业在1982年发展到巅峰,全盟统计的骆驼达到了251472峰(25万余峰),在戈壁滩几乎随处可见。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8月的阿拉善,真在忙碌觅食的驼群。

没想到的是,如日中天的骆驼产业很快便迎来了一次冲击,由于繁殖周期长、养殖效益低等原因,骆驼的数量持续下滑了将近20年,“中国骆驼之乡”一度走向衰落。

阿拉善的骆驼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最西部,全盟由阿善左旗、额济纳旗以及阿拉善右旗组成,面积27万平方公里。值得注意的是,阿拉善全盟只居住着26万多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只居住1人,典型的地广人稀,气候条件相对恶劣。

据统计,阿拉善盟全年的平均降雨量仅有50~150mm,有些干旱年份甚至不足50mm,但蒸发量却达到了惊人的2000~3500mm,这导致全盟的干燥度都在4~12以上。除了干旱缺水之外,当地风沙肆虐也相当严重,常年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可达十级,导致草场、灌木林出现了严重的沙化。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阿拉善巴丹吉林沙漠

然而这并不影响骆驼在当地发展壮大。骆驼的耐饥渴能力很强,高耸的双峰富含脂肪细胞,可以储存数十斤水,30天不饮水也没有生命威胁。对当地牧民而言,骆驼几乎全身是宝,皮、毛、肉、绒、乳等都大有用途,一峰骆驼就相当于一棵“摇钱树”。在1984年之前,养殖骆驼是不折不扣的暴利行业,一只骆驼带来的收益相当于10只山羊,引得大批牧民争相入局。

但在1984年之后,牧民们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打击,骆驼养殖业迅速跌入了谷底。原来从1985年开始,我国的农畜产品迎来大规模调价,驼绒的单价(按公斤计)由之前的7.1元上调到了12.74元,升幅高达79.4%。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件好事,但“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羊绒的调价更加疯狂,每公斤羊绒由之前的15.66元直接上调到了140.82元,升值幅度远超驼绒。这还不算完,此后连续多年,羊绒的价格依然持续上涨,每公斤一度涨到220~288元,但是驼绒的价格却持续在原地徘徊,每公斤不超过20元。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当地牧民曾做过估算,养殖一头骆驼的成本投入相当于8只山羊。另外,骆驼的养殖周期也比养羊更长:每养成一峰商品驼,一般需要7年的时间,用于繁殖的母驼,其初配年龄至少也要4~5岁,世代间隔很长。这使得养殖骆驼越来越不划算,给后来的产业危机埋下了隐患。

双峰驼的危机

据统计,1988年时阿拉善盟的骆驼就减少到了15.09万峰,6年间减少了10万峰,降幅36.4%。2006年6月底的一次统计显示,当地的骆驼进一步下降到了8.1万峰,降幅达到了67.7%,用“惨遭腰斩”来形容也不为过。与此同时,养羊的牧民越来越多,大有取代骆驼的势头。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整个骆驼产业陷入了巨大危机,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价格变动。真正打击牧民的积极性、导致骆驼产业走向低谷的,还有以下两点客观因素:

第一,缺少经验,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牧区的管理经营都很粗放,有些骆驼常年处于散养状态。多数阿盟牧民都会饲养各类牲畜,规模小但是品种却很多,因此呈现出了“小而全”的现象。这就导致骆驼的养殖高度分散,零星分布在各个牧点,公母骆驼的配种难度升高,降低了繁殖率。

第二,缺少劳动力,人退带动骆驼退。

一份来自阿拉善左旗的调查报告显示,养驼户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40岁以下的劳动力家庭只占20%。有些牧民因为人手不够,无奈之下将骆驼卖到外地,从而加剧了骆驼的流失。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我国在实行发展转移战略以来,西北地区的转移人口逐渐增多,通过退牧还林还草、搬迁转移,每年将近有2000名牧民从草场搬迁到其他地区。由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骆驼跟随着牧民一同退出牧场,流向外地。养驼户饲养的骆驼少则3~5峰,多则60~80峰,因此“搬迁”的骆驼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低价驼绒“暗藏玄机”?

从80年代开始,双峰驼的减少速度不可谓不惊人,很多人将主要原因归咎于驼绒上。阿拉善双峰驼的驼绒暗藏“玄机”,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悬殊差距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阿拉善驼绒的品质相当优良,而且属于稀缺资源,在历史上还曾被定为朝廷贡品。在阿拉善左旗、右旗、鄂尔多斯市以及乌兰察布市等地,驼毛绒的名气很大,在质地上具有细、柔、轻、滑和保暖性强等特性,品质优良,备受好评。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在1988年,阿拉善驼绒更是拿下了“国际阿米卡托荣奖”,质量受到了国际专业评审团队的认可与高度赞扬。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优质驼绒的价格只有山羊绒的1/7左右,有时甚至相差十几倍,因此有很多人为阿拉善驼绒“鸣不平”,认为其价值“被大大低估”了。

阿拉善驼绒的售价之所以不及羊绒,与人们的认知度有一定关系。如果能打开市场,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并了解到驼绒的特质,那么这种稀缺资源就有可能重新回到高价——毕竟,特色、稀缺都是驼绒价值的体现。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在养殖端也有操作空间。2020年一份发表在《当代畜禽养殖业》的科学研究指出:双峰驼长到7岁以后,驼毛会明显增粗,因此用于生产驼绒的骆驼,其年龄控制在1~6岁为宜,老龄双峰应及时淘汰。若能实现1~6龄骆驼的规模化育种、饲养、驼绒加工及销售,驼绒的市场潜力就有望被开发,进而帮助当地牧民脱贫致富。

如今的阿拉善骆驼,恢复什么程度了?

阿拉善盟被誉为“中国驼乡”,双峰驼资源的衰竭引起了原国家农业部的高度关注。在2002年,我国将阿盟的双峰驼列入了国家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名录,并在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地设立了国家级保护区和保种场。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有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惠农补贴,牧民的养殖积极性再次提高,骆驼存栏量逐渐有了起色。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时阿拉善全盟的骆驼已经恢复到了12万峰,2020年的数量稳定在15万峰左右,其中能繁育的母驼占比高达40%。

如今,饲养20~400峰骆驼的牧民已发展到2000多户,专业的养殖合作社以及涉托企业亦有74个,标准化、规模化的骆驼产业正在兴起。据估计,全盟每年可以出栏成年骆驼1.2万峰,加工优质驼绒450吨,优质驼奶9000吨,总产值超10亿元。

骆驼的危机:25万峰骆驼“失利”,牧民一度弃养,背后有何隐情?

骆驼对阿拉善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阿拉善盟的地形气候有其特殊性,全盟有3~4成左右的荒漠戈壁只能用来养殖骆驼,不能用来饲养其他牲畜。因此,饲育骆驼能充分利用阿拉善的土地资源,对偏远地区牧民的生计意义重大。

相信有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阿拉善的骆驼必将再创辉煌,重新突破20万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阿拉善左旗   牧民   阿拉善盟   阿拉善   骆驼   双峰驼   双峰   驼绒   蒙古   隐情   干旱   羊绒   积极性   沙漠   危机   我国   产业   旅游   万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