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在戈壁滩种西瓜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事实上,我国西北地区种植砂田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积逐步扩大,产业蔚然成风。

据史料记载,甘肃省皋兰县的农民首次开创了“砂田栽培法”,之后迅速流传到其他地区。在大旱之年,一般的土田往往欠收甚至绝收,而砂田里的西瓜却生长旺盛,很少绝收,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而稳定的收入。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砂田到底神奇在哪里?所谓砂田,其实就是在普通田块上覆盖一层鹅卵石、细砂、粗砂,碎石的厚度在6~15公分左右,可以起到蓄水保墒、增温保肥的作用。通过压砂,当地农民将荒芜的戈壁滩成功改造成了“瓜田宝地”。因此,砂田瓜也被称为“戈壁西瓜”、“石头缝里长出的西瓜”,瓜田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沙漠绿洲,分外抢眼。

在宁夏中卫,砂田瓜还有另外一种称呼——硒砂瓜,这里的西瓜个头大、汁水多、糖度高、富含硒元素,备受国内市场好评。2018年,中卫硒砂瓜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为了全国知名的西瓜品牌。到了2019年,中卫硒砂瓜的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90多万亩,总产量高达180万吨,创造了20多亿的经济效益。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中卫市戈壁滩上的硒砂瓜田

出人意料的是,砂田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招来了很多质疑与批评,反对者给出的理由是:砂田瓜的种植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很大,不利于土地的水肥保持和生态修复,如果长期种植,有可能加剧砂田的老化衰退,最终导致土地沙漠化。

硒砂瓜或将局部退出压砂地,这种议论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宁夏局部地区已经禁止了硒砂瓜的种植。在今年2月25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政府发表了一则消息,名为《关于红寺堡范围内硒砂瓜地退出种植的通告》,消息一出就震惊了不少瓜农。该通知明确指出:从2021年起,红寺堡范围内的硒砂瓜将全部退出,不再种植,原有的瓜田将恢复成草原植被或者原来的土地用途。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可能很多人都很好奇,砂田西瓜的种植到底有多大危害呢?这一问题还是要从砂田说起。

我国的砂田主要分布在宁夏中卫,甘肃白银、兰州以及定西等地,总面积约有8.6万公顷。砂田分布较广的地区,气候往往干旱少雨,日照强烈,大部分地区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仅有200~300mm,年蒸发量却高达1500mm,局部地区甚至高达3000mm,是降雨量的10~15倍。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甘肃兰州大旱

因此,砂田经常发生土壤干旱和天气干旱的现象,水资源愈显珍贵。为保证产量,局部地区的砂田瓜有80%都采用南瓜砧木嫁接,以此来防止瓜苗退化,减轻病虫害。除了嫁接,充足的灌溉也是必不可少的高产要素。砂田瓜一年只种一茬,但一茬就要补灌3次,每亩耗水60个立方(甚至更多),尤其是果实膨大期的7月10日~8月10日,农田干旱多发,耗水量尤其巨大。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当地农户为了解决用水问题,往往采用人工机井、引入黄河水等方式进行补灌,用水额度超标,浪费现象严重,地下水的安全水位受到了一定威胁。

除了用水矛盾之外,在砂田种西瓜还有以下几点危害:

第一,人为采砂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芜。

老瓜农都知道,新砂地的保水保墒效果比老化砂地要好得多,西瓜的产量也更高,因此很多瓜农对新砂地都青睐有加。随着砂田瓜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农户在开辟压砂地时不按规范取砂,随意在河道、山脚下开采砂石,一度引起山体崩塌、滑坡,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碎石崩塌

一般来说,砂田在连作5~10年后就会明显老化,土地肥力大幅下降,需要及时改造翻新。如果砂层的厚度在10公分以下,那么还可以再次覆砂3~4公分,平均一亩地需耗费砂石20~30方。但如果砂层太厚,瓜苗就无法生长,届时就只能弃老更新,导致大量的老化砂地退耕退作,最终形成了大片的“撂荒废地”甚至是“戈壁滩”。

第二,加速砂田土壤老化,水肥流失,不利于生态修复。

在甘肃白银、兰州等地,不少瓜农的栽培方式传统落后,耕作不细致,将大量土壤带入了砂层,导致砂层堵塞,加剧了土壤板结。在补水灌溉时,水中混杂带入推移质和溶解质泥土,同样会导致砂层含土量增多,透气性降低。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第三,多年连作种植尤其致命。

关于多年连续种植砂田瓜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国内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过专项研究。

王占军等学者对宁夏香山地区不同压砂年限下的土壤生态进行了田野调查,结果发现: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等营养元素都随着瓜田种植年限的增长而下降。

开建荣等专家对宁夏中卫市兴仁三合村、兴仁拓寨村以及香山三眼井村的砂田也进行了研究,压砂地的耕作年限分别为3年、10年、20年。结果显示,随着种植时间延长,土壤的pH、速效磷、有机质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类似的调查研究还有很多,但结果都大致类似:即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砂地的水分和肥力会不断流失,微生物种类减少,土壤表现出沙化趋势。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值得一提的是,宁夏已经有所行动。2021年6月30日,中卫市召开了压砂地退耕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发展工作推进会,这场会议厘清了砂田瓜与百姓收入、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了“要坚决有序退出压砂地种植,依法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口号,为退耕还地拉开了序幕。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从今年开始,宁夏局部地区先后退出了硒砂瓜的种植,将老化砂地的生态修复放在了首要地位。为了保证农户的收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大力宣传了金银花等替代品种,逐步实现了“从硒砂瓜到金银花”的转变,为甘肃等地的砂田瓜产业做出了先行典范。

“戈壁西瓜”时代终结?一茬过后留下一滩碎石,局部地区已禁种

金银花

总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农业发展才能可持续。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而敏感,农业生产更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可以尝试从沙棘、党参、金银花等耐干旱的替代品种上寻找出路,为子孙后代留下“金饭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兴仁   西北地区   中卫   局部   西瓜   瓜田   瓜农   地区   戈壁滩   宁夏   戈壁   干旱   碎石   生态环境   年限   土壤   生态   时代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