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多的河流,每年的输沙量多达16亿吨,其中有3~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道和河口地区。黄河的泥沙绝大部分都源于黄土高原,黄河口有95%以上的土地都是由黄土高原一带的泥沙冲积而成。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黄河口滩涂

黄河三角洲不断发育,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年轻、最有潜力的土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黄三角的面积变化,并积极寻求其对策:一方面,内陆泥沙在水力搬运作用下不断在河口淤积,形成新生湿地;另一方面,海浪和风暴潮不断侵蚀海岸线,导致湿地大量流失。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三角洲的面积是扩张还是萎缩。

黄三角的湿地面积,是减少还是在增加?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代的黄河三角洲指的是1934年黄河分流点下移后形成的三角洲,北部以挑河湾为界,南部抵达宋春荣沟口。在山东东营,黄河与渤海交汇,水色界限分明,在卫星云图下都清晰可见。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黄河改道前(左)和改道后(右)的三角洲卫星图

借助于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人类得以准确定量黄河三角洲湿地的面积变化。三角洲的湿地包括两种类型,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二者的面积都超过1000平方公里。其中,人工湿地的面积在过去的40~50年里一直在高速增长,1973年的人工湿地面积还不到200平方公里,2010年就增加到了1183平方公里,增幅高达5.5倍。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黄河口湿地

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天然湿地的面积却在急剧减少。卫星监测数据显示,从1973年~2013年的40年里,黄河三角洲的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了42.67%,平均每年减少30.58平方公里。要知道在1985年,天然湿地的面积曾有3143平方公里之多,但2010年却急剧减少至1609平方公里,土地流失速度惊人。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由于自然湿地的缩减速度大于人工湿地的增加速度,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黄河三角洲的湿地面积还是在减少——平均下来每年减少6.13平方公里,累计减少了7.99%的湿地。

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为什么会减少?

黄河口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黄河中下游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尤其是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将库区淤积的泥沙有效转移到了河口地区,增加了造陆面积。

第二,黄河口地区的海冰、波浪以及风暴潮等强度并未降低,冲刷侵蚀作用导致河口泥沙被持续冲走,造成了严重的海岸丢失。另外,近年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初见成效,泥沙流失速度减缓,从根源上减少了上游的来沙量。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黄土高原大峡谷

第一点是黄河口填海造陆的有利因素,第二点则是不利因素。可能很多人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小浪底水库大部分时间都在蓄水拦沙,应该是减少了下游的泥沙含量,为什么反而有利于黄河口的“造陆”呢?

这还要从小浪底水库的调沙方式说起。1997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正式截流蓄水,2001年全面竣工,2002年便开始调水调沙试验。在水库运行期,上游的泥沙被拦截在库区,时间周期长,拦沙效率高。而在汛期来临之前,水库及上游河段淤积的泥沙都可以通过调水调沙工程被冲刷到下游。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小浪底泄洪

小浪底水库用于泄洪排沙的库容足足有10亿m³,2600~4500m³/s的下泄流量大大提高了下游河道的冲刷强度与水流速度,使得海岸线得以向渤海强势推进,淤沙面积显著增加。小浪底水库改变了以往“大水带小沙,小水带大沙”的不利局面,提高了下游河道的主槽过洪能力,有利于“填海造陆”。

三角洲面积减少的原因,关键就在第二点。由于大面积植树造林,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治理,使得上游来沙量减少。另外,黄河从中上游开始就被宁夏、陕西等各个省份大量引水(用于工农业生产),耗水量巨大,再加上伏季汛期的水量有所减少,蒸发量变大,使得黄河水量变少,运输泥沙的能力下降。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因此,即便有小浪底水库的调节作用,现有的泥沙量依然难抵海水的冲刷,导致海岸线不断被侵蚀。也有科学家解释称,随着全球碳排放增加,气候变暖带来的负面效应逐渐显露出来,导致海水流速加快,洋流顶托作用增强,进一步加剧了侵蚀速度——这在世界各地的海岸带都能找到例证,是一种普遍现象。

三角洲面积减少,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三角洲面积减少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黄土高原生态改善的成果,至于固沙保土在整个事件中占多大比重,目前还不好确定,现有的监测技术难以准确定量。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黄土高原的生态好转,有利于减轻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沙尘天气,并降低地上悬河的“发病”风险,这些变化都令人倍感欣慰。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黄河中游沙尘漫天

另一方面,黄河三角洲面积减少当然也有很多不利影响,比如不利于我国国土面积的扩张以及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持、保养。

黄河口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气温适中,湿地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黄三角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长在这里的植被都是耐盐碱物种,比如芦草、白茅、璋茅、翅碱蓬等,各类植物共计390多种。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东营,黄河口湿地

广阔的湿地还为水鸟提供了天然的觅食和栖息场地。据统计,黄三角自然保护区的野生鸟类共有265种,其中不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在全国的湿地保护规划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不仅如此,天然湿地还是发展水产养殖等农业经济的理想场地。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三角洲水库坑塘的面积从55平方公里增加到431平方公里,虾蟹的养殖面积也一路增长到405平方公里,为东营等地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黄河口经济开发

在国家战略上,黄河口的生态保护关系到黄三角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被摆放到了一个高度空前的位置上。如果黄河三角洲面积持续缩减,那么当地的植被、水鸟以及养殖场地等都有可能因此丧失,从这一方面来看,湿地面积缩减并不是一件好事。

总之,这一问题需要辩证来看,至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总结

从水利部黄河委员会的历史资料及相关研究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从1973年开始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黄河口的“造陆运动”在到达巅峰期之后,每年的实际淤积量呈波动变化,但近30年以来整体还是在缩减

小浪底调沙20年,黄河口为何反而变小了?湿地减少是好还是坏?

不可否认,黄河“水少沙多”的局势并不是一件好事,泥沙淤积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如今,利津、花园口等水文站监测到的输沙量呈减少趋势,有网友认为这是黄土高原生态好转的有力信号;但也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会影响到黄河口地区经济和生态的双重发展,长远来看是弊大于利。

对于这一问题,您持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黄河口   湿地   黄土高原   河口   东营   黄河   泥沙   河道   海岸线   下游   水库   面积   生态   速度   地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