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2021年长江第一号洪水于近日形成,三峡库区入库流量一度涨至5.4万m³/s,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1998年长江爆发大洪水时,最大洪峰流量为6.3万m³/s,2010年的最大流量为7万m³/s,2012年则为7.12万m³/s,这三次均属特大洪水。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2021年9月8日,三峡大坝开闸泄洪

相比之下,今年第一号洪水流量的威力稍逊一筹,不足以构成防汛威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已下发调度令,有序开闸泄洪,当天出库流量为2.8万m³/s。截止到9月10日,三峡库区的水位已降到167米,低于设计挡水水位,一库江水将平稳下泄。

洪水会对三峡大坝构成威胁吗?

2021年,全国各地普降暴雨甚至是大暴雨,长江上游也长时间出现了降雨天气,导致上游来水流量剧增。如果长江上游再形成更大的洪峰,三峡大坝会受到威胁吗?

三峡大坝是用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重力坝,混凝土工程量达到了2794万m³,把拦江大坝铸造成了“铜墙铁壁”。在汛期,三峡水库的最高限制水位为145米,库区有221.5亿m³的库容可以用来蓄洪削峰,足以应对一般的小洪水。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再进一步讲,即便上游来水猛增,洪水流量达到百年一遇甚至是千年一遇,长江三峡依然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在设计之初,三峡大坝的定位就是国内水坝的最高规格,按照1000年一遇的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的洪水加10%校核。

而近1000年来,长江流域记录过的最大洪水莫过于1870年的特大洪水,当时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0.5万m³/s。这一流量超过了三峡大坝的设计洪水流量(9.8万m³/s),但仍然低于校核洪水流量,即12.4 3万m³/s。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因此,即便长江上游再形成类似于1870年的特大洪水,三峡大坝依然“固若金汤”,大家完全可以放心。再者,三峡上游相继建成了30多座大型防洪水库,防洪库容累计超过660亿m³,梯级水利枢纽的联合调度足以保证长江下游的防洪安全。

三峡水库泄洪,库区的“鱼王”有多大?

在国内,上游水库开闸泄洪,下游两岸市民争相捕鱼的场景并不少见。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比如在在黄河流域,每年小浪底水库泄洪排沙,下游都会产生奇特的“流鱼”现象。这是因为下泄洪水夹杂着大量泥沙,一方面对鱼群构成了物理冲击,不少大鱼因此撞伤、晕厥甚至“断头去尾”;另一方面,泥沙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大鱼因缺氧而浮头,甚至窒息死亡,被轻易冲到黄河滩涂,任由两岸群众捕捞、捡拾。

三峡水库泄洪,肯定也有不少鱼会被冲刷到坝下,其中不乏几十斤的大鱼。那么问题来了,三峡水库里的鱼,最大能有多大呢?

三峡水库是个“天然鱼库”,渔业资源堪称全国水库之最。据文献资料记载,三峡库区中有140多种鱼类,其中长江特种鱼类有47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30多种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三峡水库常见的鱼类有鲢鳙、鲤鱼、草鱼、黄颡鱼、南方大口鲶、铜鱼、圆口铜鱼等等,品种多,产量高。在本世纪初,三峡库区的天然捕捞量多达2300~3000吨,其中四大家鱼的产量稳定在200~400吨,鲶鱼和黄颡鱼等经济鱼类有1000多吨,铜鱼和圆口铜鱼则占1200多吨。

至于长江水库中最大的鱼,目前来看非中华鲟莫属。成年的中华鲟体长1~2米,最大可长到4~5米,体重超过500公斤,是长江中的顶级猎食者。不幸的是,野生中华鲟是极度濒危的长江旗舰物种,数量非常稀少。早在1996年,湖北省就在宜昌设立了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救护野生的中华鲟以及在葛洲坝产卵的亲鱼。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在90年代,成年中华鲟的数量多达2000~3000尾,平均每年能产下4500多万枚卵。但在2013~2016年间,研究人员监测到的产卵量仅有数十万枚。更糟糕的事发生在最近几年,2017~2020年间,葛州坝下游江段连续4年没有监测到亲鱼的繁殖迹象,“长江鱼王”急需大家的关注!

蓄水近20年,三峡水库凭什么成为“鱼库”?

三峡水库拦江蓄水近20年,除了中华鲟以外,库区还有不少大鱼。其中,青鱼、草鱼均能长到1~2米,体重超过100斤,鲢鳙也能达到这一规格。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这里就以鳙鱼为例。2020年10月,湖南某水库曾捕捞上来一条100多斤的巨型鳙鱼,估计年龄在30岁以上。而在2021年8月,美国一名男子捕获了一条重114斤的巨型鳙鱼,躯干部分比成年人的胸围还粗,一举打破了之前的世界纪录。

而在三峡水库中,鳙鱼的数量并不少,在全场600多公里的江段上,极有可能存在100斤以上的大型鳙鱼。如今长江流域已全面禁渔,时间长达10年,等到禁渔结束后,三峡库区孕育出的大鱼还会更多!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野生鳙鱼长1.35米,净重50公斤

三峡水库之所以能成为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的下端,全长600多公里,总面积1084平方公里,水面广,库容大,为鱼类的生存繁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在库区上游,地势条件复杂,奉节东部属山地地形,西部则属于低山丘陵区,高差悬殊,坡陡流急,形成了复杂的水域环境。而在三峡库区的坝前江段,大坝拦蓄形成了大面积的缓水区,水流减小到0.25~0.5m/s,支流的最小流速不足0.1m/s,这种缓水环境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增殖,初级生产力高,是鱼类的天然育肥场。

因此,三峡江段的上下游能够为上百种鱼类提供各自适宜的栖息环境,是名副其实的“淡水鱼类基因库”。

三峡库区不仅涵盖了一部分长江干流,还有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磨刀溪、梅溪河等众多支流的汇入,每一条支流都为库区的鱼类资源提供了加成,发展渔业的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百万尾鱼苗放流长江

新世纪以来,库区的人工增殖放流从未间断,提高了幼鱼的种群比例,优化了群落结构。以十年禁渔为契机,幼鱼的成活率将大大提高,放流成果不会再因为渔民的误捕、滥捕而被篡夺。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放流的品种不仅包括常规的四大家鱼,还包括胭脂鱼等长江特有的土著鱼类,生态效益显著。

三峡水库的未来

2010年,重庆和湖北省联合取缔了当地的水库网箱养鱼。此后,更加绿色环保的增殖渔业开始成为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

三峡水库开闸泄洪,库区有140多种鱼,最大的“鱼王”有多大?

2016年,三峡水库

为此,中国工程院还曾启动一项名为“三峡水库增殖渔业发展对策研究”的项目,组织数十位专家院士到三峡水库、千岛湖、密云水库、洱海等重要渔业基地进行考察,分析了各大水库发展有机鱼渔业的可能性。

如今,千岛湖等水库已经转型成功,“保水渔业”蔚然成风,不仅有效利用了一库清水,还改善了水质、提高了经济效益。考虑到生态环境,网箱养殖被历史淘汰是一种必然,发展无公害的增殖渔业将是大势所趋。

未来的三峡水库,是否也会进入以鲢鳙为主的“保水渔业”?相信相关的增殖方案不久就能落地,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库区   长江流域   水库   千岛湖   幼鱼   库容   支流   长江   鱼类   大鱼   渔业   洪水   下游   流量   多种   中华鲟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