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说起狭鳕,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东北延边地区大名鼎鼎的明太鱼就是此鱼的另一种称呼。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朝鲜族以及朝鲜半岛的人民对明太鱼都有着特殊的感恩情节,因为在饥荒年代,明太鱼曾充当过“救命鱼”、“救荒鱼”的角色。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明太鱼鱼苗

但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最新的研究和调查均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在明太鱼资源的分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过去,明太鱼曾为朝鲜、韩国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蛋白,资源羡煞旁人,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朝鲜半岛东部海域的狭鳕开始一路北迁,转移到了水温更低的鄂霍次克海。朝鲜半岛的明太鱼渔场因此走向衰落,至今仍未见丝毫起色。

鄂霍次克海虽说不是俄罗斯的内海,但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一举成为了当今全球最大的明太鱼捕捞国,渔获量在100~200万吨之间。近年来,“躺赢”的俄罗斯并没有就此“躺平”,反而制定了一项宏大的渔业复兴计划,以期激活远东乃至全国的渔业经济。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在全球白肉鱼市场上,明太鱼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而俄罗斯远东渔场(尤其是鄂霍次克海)无疑成了一张重要的筹码。

在2020年,俄罗斯明太鱼的捕捞配额高达183万吨,这是近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这183万吨明太鱼中,有120万吨都来自鄂霍次克海这一“聚宝盆”。而预计在2021年,俄罗斯明太鱼的增长势头还会更猛,预计今年年底能出货188万吨,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提高2~3个百分点。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但这种增长势头不会持续太久。俄罗斯的渔业专家曾发出警告:到2025年左右,明太鱼的配额可能会削减50%,捕捞量将面临断崖式下跌。如果该结论属实,那么俄罗斯渔业的“后花园”势必将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首当其冲的就是明太鱼的经营公司。

对于明太鱼的未来,俄罗斯国内也给出了一些相对乐观的预测。俄罗斯渔业捕捞协会(PCA)的专家则认为,预计2024年俄罗斯狭鳕的捕捞配额可能会被削减15%~20%,产量将减少到160~165万吨,减幅明显,但还算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不管怎样,现有预测均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俄罗斯明太鱼的前景并不乐观,走向滑坡似乎是在所难免。在此背景下,利用好每一条捕捞上来的明太鱼,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事实上,以俄罗斯渔业公司(RFC)为代表的企业为了提高明太鱼的盈利能力确实没少下功夫。近年来,俄渔新打造了11首超级拖网渔船,预计可捕捞6万吨海水鱼,更为重要的是——新渔船能实现百分之百的海产品深加工。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通过在船上现场加工,每吨海产品的价值能增长150%左右,大大提高了“捞金”能力。要知道,过去俄罗斯明太鱼的处理渠道基本都是运输到中国延边地区进行代理加工,中国吉林、辽宁、山东等地的加工工厂从中获益颇丰。如今,俄罗斯有意绕过中国的加工厂,独揽明太鱼业务,这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国和出口国,美国和俄罗斯捕捞的鳕鱼、鲽鱼等白肉鱼类都曾被运往中国进行深加工,之后再返销到欧美等全球市场。如今,俄罗斯渔业公司的举动颇有“另立门户”的意味,直接向终端市场发货。

自2021年年初以来,俄渔已经通过海参崴港口运送了1000多个集装箱,箱内都是俄罗斯自主加工的海产品。俄渔第一副总干事萨维利·卡尔普欣表示,公司在未来还计划通过铁路为海鲜寻找出新的出路,将海产品沿陆路运到德国、荷兰、斯洛伐克等国。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俄罗斯企业之所以“另起炉灶”,客观上来看也是迫不得已。据相关负责人透露,不把明太鱼运送到中国有诸多因素考量,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明太鱼从捕捞到上市的时间,缩短资金流动周期,提高供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集装箱直接运到终端市场,也能够保证海产品的安全(疫情原因)。

俄罗斯渔业复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就是补平“加工能力不足”这一短板,而且现阶段俄罗斯包揽了大量的明太鱼资源,搞起加工自然也是底气十足,不少企业跃跃欲试。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现在看来,真正阻碍俄罗斯渔业走向复兴的,或将不再是远东地区的水产品加工能力,而是明太鱼资源的衰退。前面已经提到,2024年左右俄罗斯明太鱼的配额就将大幅下跌,留给俄罗斯企业的时间已经不多,如果未来2~3年海水升温加剧,明太鱼的衰退还可能来得更早一些。

多项研究调查均已表明,海水变暖是决定明太鱼资源分布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海水变暖会如何影响明太鱼的分布?这还要从明太鱼的生态习性说起。

明太鱼的学名为黄线狭鳕,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沿岸底层,适应水温为0~16℃,是典型的冷水鱼。每当海水温度略微升高,明太鱼的分布范围就会向更高纬度以及更深的低温海域转移。此前,朝鲜半岛的明太鱼集体向北方迁徙就是一个例证,而且在国际上,这种迁移现象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以北美的缅因湾为例。在历史上,缅因湾的大西洋鳕鱼(明太鱼的“近亲”)曾非常丰富,一网就能打捞上来上万斤。但是自1982年以来,缅因湾的鳕鱼却暴跌了90%以上,近年来的储量只有原始储量的1%~3%左右。虽然早在2014年鳕鱼捕捞业就实施了严格的配额制度,但是资源量却没有如期升高,原因之一就是海水变暖阻碍了种群的复苏。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缅因湾大西洋鳕鱼的变化

海水变暖总体上是在压缩鳕鱼的分布范围,不利于种群的自然恢复,但在局部海域也有例外。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曾是全球最大的渔场之一,这里的鳕鱼曾经多到“可以踏着脊背走上岸”。但是由于常年的过度捕捞,纽芬兰的鳕鱼渔场在90年代全线崩溃。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此后,纽芬兰渔场被迫关闭,不得不进行长期禁渔。在暂停商业捕鱼20年后,纽芬兰渔场的毛鳞鱼开始大量回归,为鳕鱼的繁殖提供了天然食物。另一方面,海水变暖也给鳕鱼的恢复意外地“添了一把火”。

同样是水温升高,为什么偏偏在纽芬兰海域反而成了有利条件呢?原来,纽芬兰海域常年水温过低,海水适度变暖反而使得这里的水温更适合鳕鱼的生长。而在缅因湾海域,水温则接近鳕鱼适宜温度的上限,海水升高自然会降低鳕鱼种群的生产力。

绕开中国工厂,运送1000多个集装箱,俄罗斯凭什么吃定明太鱼?

总的来说,无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加拿大,全球气温升高对鳕鱼的影响整体还是弊大于利。鳕鱼资源带来的优势,或许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稳固,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资源的调配以及各国市场角色的转变。

俄罗斯未来的明太鱼产业将怎样发展?是提前缩减明太鱼的配额以修复资源,还是寻找能够取而代之的其他海产品种?对此,我们不妨静观其变,中国的机遇或许就藏在变局当中。

对于俄罗斯明太鱼的“转型”,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俄罗斯   朝鲜半岛   中国   纽芬兰   缅因   鳕鱼   渔场   海产品   配额   水温   海域   渔业   集装箱   海水   工厂   加工   旅游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