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近日,阿拉善右旗公安局经调查证实,《乡村爱情故事》“谢大脚”角色扮演者于月仙在8月9日遭遇车祸,不幸当场身亡。事故发生后,网络上随即掀起了激烈讨论,阿拉善的骆驼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一位在阿拉善盟工作过的网友表示,阿拉善地广人稀,在戈壁滩上开车时很少能遇到人,但是骆驼却很常见,是当地牧民饲养的主要畜种之一。骆驼行走速度较慢,迁徙路线时常会穿过马路,如果过往车辆速度过快且来不及提前制动,就有可能撞击到骆驼,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那么问题来了,阿拉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骆驼?骆驼对当地牧民有多重要?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阿拉善的骆驼为什么那么多?

阿拉善盟地处大陆腹地,远离海洋,遍布荒漠戈壁,白天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受气候条件影响,这里的多年平均降雨量只有50~150mm,有些年份甚至不足50mm,但地面蒸发量却高达2400~3500mm。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是对当地气候的形象概括。

阿拉善盟被乌兰布、腾格里以及巴丹吉林三大沙漠横贯,荒漠带和戈壁带面积总和为16.8万平方公里,约占阿拉善全盟总面积的62.7%。而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带,则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梭梭树、柽柳、沙冬青、白刺等900余种旱生、超旱生、盐生以及沙生植物,为荒漠骆驼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栖息条件。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阿拉善骆驼体重可达600~800公斤,具有耐饥、耐渴、耐高温、耐旱的特性,能很好地适应戈壁荒漠的生态环境。骆驼四蹄柔软,不会对草场植被造成伤害,还能起到游走施肥,减少虫害、鼠害的作用,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是当地牧民的“得力帮手”。

出于以上种种原因,骆驼养殖业在当地开始风生水起。事实上,早在5000年前当地就已经有人开始驯养骆驼了。据统计,1982年时阿拉善的双峰驼发展到了25.14万峰,达到了有记录以来的数量峰值。在当时的年代,一峰骆驼的价值相当于10只山羊,每4公斤的驼绒可抵1公斤的羊绒。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在牧民眼里,谁家的骆驼越多就意味着财力越雄厚,彼时的骆驼几乎成了“硬通货”,给养驼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骆驼带来的经济价值,是80年代骆驼养殖业火爆的重要原因,有力带动了骆驼的数量增长。

如日中天的骆驼养殖,为何会走向滑坡?

出乎意料的是,阿拉善双峰驼的养殖盛况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自1982年的巅峰过后,几乎一直在走下坡路。到了1988年,当地牧民所饲养的骆驼骤减至15万峰短短6年间减少了10万峰,整个养驼业迎来了一次“大跳水”,惨况一时无两。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骆驼业滑坡的背后,人为因素难辞其咎。据了解,在70~80年代,当地破坏草原灌木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大肆砍伐梭梭、红砂、霸王、珍珠等灌木,一是用来烧柴做饭,二是为了搭建牲畜的围栏、圈棚。高强度的人为活动导致了灌木林退化,其中梭梭林的面积就减少了近60万公顷,影响了当地骆驼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原因是价格的变化。1985年,我国畜产品迎来调价,驼毛的市场价由之前的7.1元上调到了12.74元(按公斤计),升幅高达79.4%。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好现象,但是羊绒的上调幅度更高,由之前的15.66元上调到了140元,升幅直接碾压驼绒!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调价导致养驼的相对收益降低,养羊的相对收益变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牧民更倾向于选择养羊。据牧民爆料,每养一峰骆驼的成本投入相当于8只山羊,调价后养骆驼并不划算,经济效益明显低于养羊,大家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影响。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人口转移也引发了骆驼的流失。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是国家战略,上个世界每年大约有2000位农牧民搬离草场。人口转移的同时,大量的骆驼被一同转移,从而出现了“人口退带动骆驼退”的现象。

骆驼数量重新恢复到12万峰

截止到2003年,阿拉善全盟的骆驼存栏量只剩下5.59万峰,产业陷入萧条,令人唏嘘。2007年,双峰驼的保有量稍有起色,但也不到8万峰,整体发展并不乐观。曾经在草原上随处可见的“沙漠之舟”呈减少态势,大不如前,荒凉之下暗藏隐忧。

事实上,阿拉善发展骆驼产业的“底子”很硬,有1/3的地区只能用来养骆驼,无法饲养其他类型的牲畜。专家估计,阿拉善盟的草场可以饲养6~8万峰骆驼,最多能达到10万峰。如果能利用好草场,做好保种工作并在继续推广,骆驼业很有可能“东山再起”。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在西北7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养驼业是当地牧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如果阿拉善的养驼业走向衰退,对当地乃至全国的种质资源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让人振奋的是,我国已经对此现象高度重视,将阿拉善的双驼峰列入了国家级畜禽遗传种质资源保护名录,还在当地建立了重点的保种场和保护区。

近年来,阿拉善的骆驼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持续报道和特别关注,有条件的企业开始参与进来,为养驼业注入生机。骆驼不仅能够提供毛、肉、皮、乳、绒等优质产品,还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开创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骆驼文化,比如摔骆驼、赛骆驼、骆驼选美等。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值得一提的是,骆驼还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体裁有待挖掘。骆驼每天可被骑乘8~9小时,拖运物质150~200公斤,单日轻松可行走65~75公里,完全有潜力开发成特色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消费。

阿拉善当地也正是这样做的。从2005年开始,阿拉善右旗开始举办巴丹吉林沙漠文化旅游节,将骆驼带入旅游业。在2011年,555峰骆驼同时参加骆驼越野赛,数量规模空前,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扩大了骆驼越野的影响力,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家的种植资源保护与补贴政策出台后,农牧民的积极性再次提高,阿拉善全盟的骆驼存栏数也得以逐渐恢复。2018年夏季的普查结果显示,阿拉善盟的骆驼数量已经恢复到了12万峰,将来有望再次突破20万峰

总结

“谢大脚”车祸事故给人畜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事故的原因可能和当地骆驼数量的增多有一定关系。但一般而言,骆驼体型硕大,成年个体更是高达3.5米,在马路上非常显眼,而且行走缓慢,很容易被行驶的司机提前发现。事故的具体原因,还有待警方的进一步查证、通告。

聚焦阿拉善骆驼:25万峰骆驼曾遍布沙漠,1峰可抵10只山羊

在这里也提醒大家,阿拉善地区的骆驼确实较多,是戈壁马路上最常见的大型动物,在将来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多。在骆驼的频繁出没区和畜牧区,广大司机朋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前减速慢行,避免类似的事故再度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阿拉善   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盟   骆驼   双峰驼   驼绒   种质   草场   牧民   戈壁   荒漠   山羊   沙漠   事故   数量   现象   原因   旅游   万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