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过去几年,祁连山的非法采矿问题越来越突出,无证采矿、超层越界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矿区表面上打着生态修复的名号,实际上却是在违法偷采矿石,在山坡上留下一个又一个黑色矿坑,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隐患。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祁连山人烟稀少,生态脆弱,原本是野生动植物的“高原庇护所”。没想到的是,从60~70年代兴起的采矿业却给祁连山的生态带来了严重危害,保护区内的白唇鹿、马麝、雪豹、蒙古黄羊等野生动物一度销声匿迹,野生个体极为罕见。

毋庸置疑,祁连山采矿业所刮起的“黑色风暴”给野生动物带来了重重一击,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很大威胁,引发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祁连山:西北的生态屏障

祁连山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的交界地带,整个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绝大部分山区的海拔都在3500~5000m之间。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祁连山地形图

祁连山孕育了黑河、石羊河、疏勒河三大水系,大大小小共包含56条内陆河流,滋养了甘肃河西地区以及内蒙古西部500多万人民群众。祁连山到底有多重要?从地理位置上看,祁连山既是阻止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南侵的巨大屏障,又是防止青藏高原生态退化的天然后方,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生命线”,还被甘肃人民称为“母亲山”,其生态安全作用不可替代。但事实上,祁连山的生态却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走向退化。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祁连山脉 航拍

2021年6月,发表在《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祁连山国家公园内的生态脆弱性指数最大为0.85,西北部的高山地带是生态敏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仅为270mm,蒸发量却高达1784mm,荒山广布,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较低。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相比之下,祁连山东南部地势更低,植被更丰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强,但意外的是——这里受到旅游业和采矿业的影响也更大,生态环境反而比西北部恶化得更快。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祁连山一带以小煤矿为主的矿山越来越多,在1997年达到高峰期,仅仅是张掖市就有多达824家采矿企业。在这800多家矿厂中,有770家都设立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导致张掖45平方公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另有280平方公里的矿区长期裸露,有些矿山因无人管理而废弃,只剩下废渣残坑,后患无穷。

缠斗10多年,有矿区暗中捞金150亿

祁连山的采矿事件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环保督察组和青海省政府曾多次叫停祁连山的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位置见下图),要求矿厂停止一切开采行为,开展生态修复。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不少企业表面上打着生态治理的旗号,背地里却大肆偷采,牟取暴利。在这些“黑户”公司中,兴青公司算是一个“大头目”。据调查,该公司于2005年潜入聚乎更矿区捞金,规模发展迅速,在建厂第2年就开采了270万吨煤炭,2011年产煤359万吨,2012年的产能再创新高,达到了445万吨。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露天矿山

经统计,从2007年~2014年,该公司累计开采了2050万吨煤炭,按照市场价格来算,收入约有110亿元。在2015~2020年,该公司并没有因为之前的整改警告和巨额罚单而罢休,依旧顶风偷采了500多万吨煤炭,收入有40多亿。因此总体来看,从2006~2020年间,该公司在14年里共采煤2500多万吨,非法获利150多亿元

再看看矿区,一片狼藉,煤矿和碎石堆成小山,高原草垫被分割成碎片,一个个巨坑触目惊心,令人不忍直视。性质类似的采矿企业还有不少,有些企业遭到国土资源局的巨额罚款,但每次都是一交了之,并没有对矿区的污染隐患进行整治,生态恢复治理不到位,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深刻警醒。

违法采矿对祁连山造成了哪些危害?

采矿分为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2种,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涉及到采矿、选矿、矿物加工等过程,每一步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整体而言,违法采矿对祁连山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采矿对山区地貌造成了直接破坏,加剧了草场退化、水土流失。若在地上采矿,大量的尾矿和矿渣露天堆积,不可避免地会掩埋高原草场以及灌木植被,加剧了高山地带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进程。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至于地下采矿,则容易引发地质塌陷,破坏山区的原有地形地貌。塌陷区连成带状,有可能会切断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导致物种的索饵、繁育受到影响。

第二,非法采矿还会引发大气污染。采矿的机械设备排放大量废气,矿产资源在挖掘时也会产生大量粉尘。尤其是露天采矿,凿岩、爆破时矿石粒径迅速变小变细,露天堆放时便会因风力作用产生扬尘。一个矿区的产尘点往往很多,含尘量大,容易向外扩散并引发空气污染。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矿区爆破产生大量烟尘

第三,采矿会引发严重的水污染。由于矿物元素渗漏,矿区废水中往往含有砷、铅、六价镉、汞、氰化物、砷等有毒元素,危害极大。在遇到地表强降雨时,废渣中的有毒物质便随着地表径流转移到河流、湖泊中,可能对野生动物和居民的健康造成危害。这并非是耸人听闻,因为国内已经发生很多类似的事件,比如震惊全国的“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砷污染爆发后,阳宗海被迫禁渔10多年

阳宗海之所以爆发砷污染,就是因为当地化工厂在采矿加工生产过程中管理不善,把车间产生的废渣露天堆积,没有做好防渗漏处理。在遭遇暴雨时,大量砷元素沿着地表径流迁移到阳宗海,湖区的砷元素在短期内从58μg/L飙升到了134μg/L,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最高安全标准,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带来了严重危机。

祁连山底色大改,由黑变绿

自2015年以来,甘肃、青海对祁连山混乱的采矿业加大了整治力度,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生态恢复逐见成效。据新华网《瞭望》期刊报道,目前祁连山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有效整治,矿区整改任务如期完成。

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11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内,所有农牧民全部搬出,人为破坏山区生态的现象基本消失。近2年来随着保护力度加强,祁连山的森林草原面积正在持续增加,野生动物开始出现。

聚焦祁连山:“黑户”扎堆采矿10多年,一矿区曾捞金150多亿

祁连山雪豹

2019年的调查显示,自然保护区内雪豹的数量预计在350~500只左右,在祁丰、隆畅河林区等地雪豹曾多次出现,活动日渐频繁。岩羊、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遇见率超过30%,藏野驴、岩羊、白唇鹿的数量稳中有增,斑尾榛鸡、血雉等林栖性动物比90年代增加了1~3倍。

需要注意的是,祁连山矿区的生态修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已有成效,但是矿区退出后水体、土壤的修复依然是棘手的难题,还需要加大督察力度,牢牢捍卫治理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矿区   岩羊   山脉   采矿业   黑户   雪豹   废渣   甘肃   植被   地表   区内   野生动物   生态环境   露天   山区   多年   生态   旅游   祁连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