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景区如厕难,急需新“厕所革命”

国庆景区如厕难,急需新“厕所革命”

撰文|朱清钦

眼睛一睁一闭,国庆假期就过去了。对于不少人来讲,十一黄金周躺家“朋友圈7日游”才是最明智的选择,除了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堵车长龙”以外,在景区如厕也是一大难题。


新冠疫情以来,国内游持续升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测算,这次十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5.15亿人次,实现了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正在逐步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北京受环球影城带动成最火目的地,上海、广州、成都等各景点也都人满为患。


俗话说“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当人超过到一定程度就容易产生问题。


10月5日安徽芜湖一景区就有游客打110报警求助称“男厕所全是女士,自家男孩无奈憋尿”, 对此景区工作人员回应“因为游客太多,有点乱”。

“男厕所被女士挤满”这场景多少有点荒诞,而这背后的原因,或许不是那第一位打破规定带头走进男厕的女士,也不是景区对秩序管理的缺失,而是这公共厕所设计本就不合标准。


有调查显示,女性上厕所频率是男性的1.5倍,上厕所的时间也是男性的1.5~2倍。国家住建部2016年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也规定男女人数均衡时,男女厕厕位比例宜为1:1~1:1.5;在人流集中的场所,厕位比例不宜小于1:1.5~1:2,而且男厕位数量是包含大小便器的。


但事实上很多公共场所厕所设计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当人流量突增,如厕难问题更易被放大。


如厕难不仅仅是厕位不均之难,还有缺少第三方厕位之难。


前不久海底捞女厕设男童便池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终以拆除落幕。而且这不是偶发事件,很多群众在网上爆料自家附近商场也有女厕设了男童便池。这不约而同的操作,反映出决策与群众需求的不匹配。


要想维持好疫情下的国内游升温热度,靠简简单单的“加塞”是行不通的,应该从根本上考虑群众的使用体验,照顾到包括宝妈、残疾人、第三性别在内的每个特殊群体的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公共厕所问题,今年4月,在长沙举办的艺术展“野放之域”也聚焦于公共厕所,通过各种有关公共厕所的艺术作品呈现出第三性别、厕所广告涂鸦、偷窥与反偷窥、公共健康等公厕问题来引发人们反思。


厕所革命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改造目标从最开始的建厕所、管粪便、除四害到改水、改厕、健康教育。现在厕所革命迎来另一新阶段,改厕位比例、增第三方空间、节能节水。


大数据的时代,统计厕所使用的男女平均比例更为容易,依照标准科学地设计公共厕所厕位数量,难道还会有男厕全是女士的荒诞剧目?希望下个国庆黄金周,游客不再谈“厕”色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日安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景区   厕所   便池   男厕所   女厕   男厕   男童   疫情   国庆   公共厕所   比例   女士   群众   游客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