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可以学习华为的“饱和攻击营销法”吗

小公司可以学习华为的“饱和攻击营销法”吗

华为饱和攻击营销法,图片来自于得到APP

最近一直在得到APP读孟庆祥老师写的《华为饱和攻击营销法》(见上图),有一些启发分享一下:

攻击的时机很重要

在攻击之前,有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商业领域是这样,在军事领域更是如此。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剧《大决战》就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从正式开打到结束,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半年的时间:最早发动的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65天;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64天。然而三大战役前的各种准备,包括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的制定、干部和部队的调动,群众的发动和组织,以及后勤保障等,则花了更长的时间。

战略方针对了,各种准备工作尤其是组织工作就绪后,具体的行动顷刻之间发动,释放出雷霆之势,很快就摧枯拉朽。

华为就是借鉴了这种军事思想。在大规模营销动作之前,先派出多股营销人员多方面去“侦查”市场,了解客户的需求,寻找突破点,并且尝试各种营销方法和工具。在找到有效的突破点和营销方法后,则“力出一孔”,集中几倍于竞争对手的资源,全力从突破点打开一个口子。这就是华为的饱和攻击。

由此可见,行动的时机很重要。


业绩是果,组织核心能力是因

据说,华为的饱和攻击策略来自于自然界的启发。在非洲有一种植物,俗称“尖毛草”。这种植物刚开始生长的时候,它在植物丛中很不起眼,没有其他植物高。其实,在这个生长阶段,它是使劲地往地下扎根。一场雨过后,它强大的根系吸足了水分和养料,这时候才开始向上疯长,一天甚至可以长高半米,很快就超过了其他植物。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短期内的可能看不到业绩的增长,这时要深入组织内部,去探究其核心能力有没有成长。如果有,业绩增长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反之,脱离了组织核心能力去追求业绩,就无异于缘木求鱼、饮鸩止渴了。


小公司可以用饱和攻击营销法吗

有人说,华为现在是500强企业,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技术有技术(除了高端芯片还有些受外部制约)。小公司则正好相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有技术。那么,小公司还能学这种大公司的方法吗?

我的思考是:能!而且必须学!

从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现在的小公司,就好比刚刚起步的华为。恰恰是因为资源极度匮乏,所以更要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关键的点上。“到处撒胡椒面”的做法,只有土豪的大公司才玩得起。

关于这一点,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大公司预算充足,可以铺天盖地的打广告。小公司自然是没本钱这么干的。但小公司也同样需要营销。那怎么破?江南春先生给小公司支了个招:在局部小范围精准地投放广告。这不正是华为“力出一孔”的另一种表述嘛!

在战争史上,虽然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流传至今。与历史上不计其数的战役算起来,这些成功的战例其实只是小概率事件。真实的历史是:战争的结果是由实力决定的。即便是那些以少胜多的胜利,其实也是以局部的绝对优势压倒对手而取得的。


感谢您的阅读。

您认为小公司可以学习大公司的一些做法吗?欢迎留言评论。


文章来源:大公司观察

用户视角,平和心态,去理解大公司发生的那些事,不吃瓜,不偏激,只做冷静的思考和建设性的建议。借人之假,修己之真。

每周二、四中午12:30更新,欢迎评论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华为   平津   淮海战役   突破点   战例   这一点   要人   战役   业绩   核心   植物   能力   结束   组织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