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却没结果?换个突破点试试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新业务如何破局?后来就看到了这本书——《单点突破》。

努力却没结果?换个突破点试试

单点突破,图片来自于得到电子书

张本伟老师是这本书的作者之一。巧合的是,我有一次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课堂上见到了张本伟老师本人。遗憾的是那天我没有带着这本书,不然肯定要请他签名了。当时我想,下次上课一定要把张老师的书带上,然后请他签名合影。后来,就没有再见到张老师了。

这个小插曲给了我一个“教训”:当你见到一个以前没有见过面但仰慕已久希望多多讨教的人的时候,一定不要放过,一定要求合影、加微信!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1.收窄人群找刚需

无论是组织创新还是个人创业,都希望找到一个刚需目标人群和市场。然而现实是:除了“衣、食、住、行、娱”之外,完全意义上的刚需很少。而且,大众刚需市场都已经有人做了。同样的需求,不同的人需求程度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不同。拿日常饮食举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对于具体的消费者来说,虽然解决“食”的问题是刚需,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自己买菜在家做饭,也可以叫外卖,还可以下餐馆。即便是下餐馆,可以去海底捞,也可以去全聚德(支持一下老字号)……

那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收窄人群,提高刚需强度”。我的理解就是用户细分、细分、再细分,聚焦、聚焦、再聚焦。接着上面的例子。对于喜欢吃火锅的四川用户来说,时不时去餐馆吃顿火锅可能就是刚需;对于爱吃米粉的湖南人来说,来自老家的有着熟悉味道的米粉可能就是刚需了……


2.“人剑合一”的团队

在投资圈流行一句话:“投资就是投人”。这里的人,既是指创始人,也是指核心团队。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的非传统HR,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极端重要性。几年前,我所在的公司曾经搞了一个创新业务,和后来的社区生鲜很相似,可是后来解散了。在几年后的今天来看,当时对业务的前瞻性判断是很准确的。之所以没做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团队和业务不匹配。

团队与业务的匹配,既有资源、能力层面的,还有团队成员价值观层面的。如果是仅仅是因为利益走到一起,也一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

至于怎么收窄人群找刚需、怎么打造人剑合一的团队?有需要的朋友,推荐读读这本书。


感谢你的阅读。

关于刚需、团队,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互动。


关于「第二曲线·创+读书俱乐部」

「第二曲线·创+读书俱乐部」,由爱学习、爱交流的创新创业者发起。一群人结合各自的实践带着各自的问题学习,互相激发、交流、分享,借人之假,修己之真——这是第二曲线·创+读书俱乐部的终极目的。我们不同于兴趣阅读,读书是手段,目的是求学、求知、求发展

学习是“知”,成长是“行”。「第二曲线·创+读书俱乐部」邀请您躬身入局,共同成长,做“知行合一”的同路人。

「第二曲线·创+读书俱乐部」每周一、三晚8:00更新,给您一周工作加点料,欢迎关注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全聚德   单点   目的   突破点   米粉   俱乐部   餐馆   层面   曲线   人群   利益   团队   需求   传统   努力   老师   业务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