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宪问十四(43-46)

「论语笔记」宪问十四(43-4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注释】易使:容易驱使。

【译文】孔子说:“身居高位的人遵守礼法,那么老百姓就容易驱使了。”

【简评】正人先正己,要老百姓做到的,自己先行做到吧,别老是在后边指挥了!自己先做到了,老百姓还不一定就能做到呢,何况自己本身就做不到,怎么希望别人去做呢?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注释】修己:修身。敬:慎

【译文】子路问怎么样做个君子。孔子回答:“用谨慎来修身。”子路问:“就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用修身来安乐别人。”子路问:“就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用修身来使老百姓安乐。但用修身来使老百姓安乐,连尧、舜做起来都困难啊!”

【简评】子路为人性格过于率直,所以孔子用“敬”来回答他,君子做事应该小心谨慎。但只是自己小心谨慎是不够的,君子还要将这种小心谨慎变为一种人格,去安乐别人,安乐百姓。

但君子修身也属不易,安人就更加困难,安百姓则难上加难,连尧、舜这样的圣人做起来都感到困难,一般的君子,能够安身边的人也许就已经差不多了吧?

子路问怎么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用谨慎来修身”,可是子路好象很不满足这个答案,还要一步步问下去,孔子也一步步回答下去,到最后来个“尧舜其犹病诸”,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孔子的告戒语气:子路啊,你做一个谨慎一些的人就不错了,安人安百姓,对你来说,难度太大了啊!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释】⑴原壤:孔子的旧交,鲁国人。⑵夷:踞,两脚前伸的坐姿,很不恭敬。⑶俟:等待。⑷孙弟:顺悌。⑸无述:没有德行可以陈述。⑹贼:祸害。⑺胫:腿。

【译文】原壤一屁股坐在地上两脚朝前等着孔子。孔子到后说:“你小的时候不知道尊敬兄长,年龄大了没有德行,老了不去死,活着也是个祸害!”一边说一边用拐杖去打他的腿。

【简评】《檀弓》上说,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原壤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孔子还资助过他一口棺材。从孔子数落原壤的话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原壤是比较了解的,从幼数落到老,还“以杖叩其胫”,说明两人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有记载说原壤其人大不孝,他的母亲去世,他还“登木而歌”,据说这是“罪恶之大者”,当在“诛殛之法”!我以为这不是出自于误会,就是出自于某种需要,将“登木而歌”理解成了一般的歌唱了。他真要唱歌,干嘛就非得爬到树上去唱或者站在木头上去唱呢?为什么不可以理解成他扶着棺木长声痛哭呢?就是到现代,在许多地方,父母亲人去世,子女在哭的时候,也是一边哭一边追忆逝去的父母亲人之德,哭声也好象在唱歌一样,声音凄切而绵长,也有扶柩而哭的风俗。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也有“长歌当哭”一说,那是一种悲痛之极的表现!

还有一个原因,孔子其人,交友是很慎重的,他说过交朋友的一个原则是“无友不如己者”,既然这个原壤从小就不知道顺悌,不孝敬父母,他为什么还要和他交朋友?“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也就是掌握个中庸之道的标准,动手“打”,好象已经不那么“中庸”了吧?

因此,这段话记录的就是两个儿时的伙伴,在老了后的某一天见面,开开玩笑罢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个关系极好的老头很久没见面,一见面就擂对方一拳:你这老东西,怎么还不死啊?表现的却是惊喜之情。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 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注释】⑴阙党:党指五百家。阙是地名,相当于说阙里。⑵命:马融注为“传宾主之语出入”,也就是“捎话”的意思。⑶益:增加,进益。

【译文】阙里有个未成年人来给孔子捎了个话。有人问孔子:“他是个能够教育好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置上,又看见他和长辈并肩走路。因此知道他并不是那种可以教育好的人,只是个浮燥的人罢了。”

【简评】这个“阙党童子”到孔子这里来做什么,相当多的注释者认为是来向孔子求学的,因此评价多往“贽师之礼”上靠,说他很不恭敬。李泽厚先生就说过“刚进门已想独立门户,适登堂便与老师平起坐,未入室便自认远胜老师”这类的话,真就将“阙党童子”当学生看了。其实在文中一点也看不出“阙党童子”就是学生,或者有向孔子求学的意思,他只是一个传话者罢了。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人看从小,马看蹄掌”的说法,意思是一个人将来的成就如何,能够从他小时候的作为里看出来。这个“阙党童子”来送信,一屁股坐在了成年人位置上,和成年人走路也不知道谦让,孔子身边的人见了,很不以为然,就想知道孔子的评价,因此引出孔子这一通议论来。这也符合孔子“先行孝悌之宜”,“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的思想。

按我们现在的理解,这个“阙党童子”极可能是那种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大人没有礼貌,娇生惯养类的“小皇帝”。这种孩子好不好教育,不仅孔老师知道,我们现在做教师的人,其实谁都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安乐   论语   孔子   尧舜   简评   来使   祸害   小心谨慎   童子   译文   注释   成年人   君子   老百姓   谨慎   百姓   笔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