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公治长第五(14-16)

「论语笔记」公治长第五(14-16)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译文】子路听到一件事,还没有来得及去做,又害怕听到另一件事。

【简评】这一句话表现了什么样的意义,好象历来都语焉不详。《论语正义》上说:子路好勇,听到了事就要去做,但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又担心听到另一件事,以至于前面所听到的事情和后边听到的事情不能同时做。说白了,就是子路担心不能同时完成两个任务。看来子路是讲究一件事一件事地去扎扎实实做好的,并不贪多,这倒也符合子路的性格。不过在孔子学生之中,子路担负的工作却是挺多的,既要学习,又要当保镖,还得当驾驶员。只要外出,他的活就少不了,所以他有这样的担心,从这句话,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尽心尽责的认真的人。

子路是个能人,但真同时给他安排几件工作,他也没办法做好,所以存在在恐惧之心。我想,我们现在别再说什么能者多劳了,越是能驮的驴子越给它压重活,最后可能一只驴子也找不到了。对人才,还是爱惜一些的好。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他谥号。以“文”为谥号,是对其美德的褒扬。

【译文】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能够获得‘文’的谥号呢?”孔子说:“孔文子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并不将向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学习看成是耻辱的事情,因此获得了‘文’的谥号。”

【简评】谥号,是人死以后综合他的一生给的评价,虽然评价不一定就符合事实,但至少可以看出,人死以后是要给一个盖棺论定式的评价的。谥号起源于什么时候,历来都有争议。多数人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认为起于周初。郭沫若先生认为,“当在春秋中叶以后”(《金文业考谥法之起源》),“谥法之兴当在战国时代”(《谥法之起源》)。如果这样,那孔文子的“文”就不是谥号了,因此有人将“文”字理解成“出名”。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逸周书》本身就是一部非常古老的曲籍,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它的内容之中,有很多和儒家的说法不一致,曾经遭到孟子的极力排斥,因此可以看出,该书应该成书在儒家成为显学之前。“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谥法解第五十四》)。而孔子认为孔文子之所以获得“文”的谥号,是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与《谥法解》是一致的,所以,将“文”理解成谥号应该是正确的。

一般情况下,天资聪明的人多不好学,地位高的人多耻下问。孔文子天资聪明,又是卫国大夫,地位不能说不高,但是他却能够刻苦学习,不耻下问,因此,孔子认为给他一个“文”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子谓子产曰:“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⑴道:品质,品德。⑵恭:恭敬。惠:恩惠。⑶义:道义,义理。

【译文】孔子评论子产说:“君子有四个方面的品质:自己的行为庄重恭谦,事奉君主态度恭敬,抚养人民遍施恩惠,使役百姓符合道义。”

【简评】子产的是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深得民心的政治家。对他的情况,已经在别的地方介绍过了,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孔子对子产的评价是很高的,在这里,孔子再次说他有君子的四个方面的美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行己也恭,就是君子对自己言行的严格地要求。做为君子,自己的行为要庄重而谦逊,行为轻浮,以势骄人的人,大概是不能称之为君子的,慊慊君子,说的就是这个吧。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君子的威仪,其实是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自然获得的,想靠权、靠钱来获得别人的发自内心的敬重,那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事上也敬,是对权威的尊重,在那个时代,也包括了对天道天命的敬畏。在任何有组织有秩序的社会,对权威的尊重都是有必要的,我们现在反对无政府主义,也有这样的意思在里边。

养民也惠,就是不管什么政策,总得给老百姓实惠,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民安则国定,这是执政的基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孟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可有些人老不明白这个道理,其实过度地从老百姓那里夺财,是自削之道,为政者不可不慎。

使民以义,就是在役使人民的时候,要符合道义标准,不能想当然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这是不合“义”的,为一己之利而役使民众,这是为政者的大忌,以任何漂亮的借口出现都不行。如“义务劳动”、“义务加班”之类。劳动都是有价值的,“义务”以后所产生的价值,实际上是某些个人、某些社会集团无偿占有了。一次两次也许没有什么,用多了,就有不义之嫌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论语   孟子   儒家   孔子   谥号   不耻下问   简评   天资   驴子   道义   译文   好学   君子   老百姓   评价   笔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