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公治长第五(13)

「论语笔记」公治长第五(13)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⑴文:不仅指《诗》《书》《礼》《乐》等文字层面的存在,也包括器物典章制度层面的客观存在。⑵章:通彰,明。⑶性:人的本质,人的属性,人之所以为人之类的哲学范畴。⑷天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观念的总和,是哲学的最高范畴。

【译文】子贡说:“老师在文献方面的成绩很显著,我们是知道的。老师讲论有关天道与人的命运的深微见解我们就不知道了。”

【简评】关于为一段话的认识,历来分歧较多。说法相对集中的是,一是认为这段话是子贡感叹孔子的学问精深,尤其是对人性与天道的论述,子贡以为自己是无法知道的。二是认为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这样的话,就将子贡放在“中人以下”,因此不对子贡讲“性”与“天道”。但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实际,第一种,子贡本身也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极有成就的人,通过说自己无法听取而抬高老师,这不符合他的性格;第二种就更离谱了,原因有二:道首先是《论语》中不止一处讲到“性”与“天命”,做为孔子的学生,子贡不可能听不到;至于说孔子认为子贡“中人以下”,这只是推测,孔子还表扬子贡是“瑚琏之器”呢,再说孔子讲课,面对的是整体学生,即使是“因材施教”,也不可能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分班授课,他可是弟子三千呢。

《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孔子的时代,周王衰微,礼崩乐坏,《诗》、《书》也殊缺不全了。孔子探究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编定了《书传》的篇次,上起唐尧、虞舜之时,下至秦穆公,依照事情的先后,加以整理编排。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还能讲出来,只是夏的后代杞国没有留下足够证明这些的文献了。殷商的礼仪制度我也能讲出来,只是殷商的后宋国没有留下足够证明这些制度的文献了。如果杞、宋两国有足够的文献,我就能证明这些制度了。”孔子考察了殷代继承夏代对礼仪制度所作的增减之后说:“将来即使经过一百,那增减的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一种是重视文采,另一种是重视朴实。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在参照了夏代和殷代的基础上制定的,多么丰富多采呀,我主张用周代的礼仪”,所以《书传》、《礼记》都是孔子编定的。

孔子曾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音乐是可以通晓的。刚开始演奏的时候要互相配合一致,继续下去是节奏和谐,声音清晰,连续不断,这样直到整首乐曲演奏完成。”孔子又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就开始订正诗乐,使《雅》、《颂》都恢复了原来的曲调。”

古代留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到孔子时,他把重复的删掉了,选取中合于义的用于礼义教化。最早的是追述殷始祖契、周始祖后稷,其次是叙述殷、周两代的兴盛,直到周幽王、周厉王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的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感情的诗篇,所以说:“《关睢》这一乐章作为《国风》的第一篇,《鹿鸣》作为《小雅》的第一篇;《文王》作为《大雅》的第一篇;《清庙》作为《颂》的第一篇”。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能将演奏歌唱,以求合于《韶》、《武》、《雅》《颂》这些乐曲的音调。先王的乐制度从此才恢复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也完成了被称为“六艺”的《诗》、《书》、《乐》、《易》、《春秋》的编修。

孔子晚年喜欢钻研《周易》,他详细解释了《彖辞》、《锡辞》、《卦》、《文言》等。孔子读《周易》刻苦勤奋,以致把编穿书简的牛皮绳子也弄断了多次。他还说:“再让我多活几年,这样的话,我对《周易》的文辞和义理就能够充分掌握理解了。”

根据《史记》的记述,孔子是在“文”方面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因此子贡知道并不奇怪,但是孔子学《易》是在晚年,“韦编三绝”指的就是这事儿。而《易》正是谈“性”与“天命”的,《论语正义》上有这样的话:“盖《易》藏于太史氏,学者不可得见,故韩宣子适鲁,观书太史氏,始见《周易》。”而孔子说“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据此,可以推测,那个时候《易》并不是常见的书,孔子早年完全有可能没有看到,或者接触的时间不长,因此对《易》本身,并不好随意发表意见,他潜心研究《周易》是晚年的事,这样,只有他晚年的弟子如子夏、商瞿等,才能够得其传授,子贡没有听到,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新近发现的史料表明,子贡还就《易》的问题和孔子发生过争论,他不是没有听到过孔子讲“性”与“天道”。如果这材料确实,那么我们可以合理地进行推测:性与天道是儒家“道”的最高范畴,而子贡本人对它的领悟能力显然达不到“道”的层次,就是知道了也等于不知道。“夫子文章”子贡可以学得很好,但从中表现出来的“道”的精微,子贡无法理解。因此,这句话可以看成是子贡对自己学业的一个总结,相当于现在的成绩通知书上的自我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论语   周易   史记   夏代   孔子   夫子   周代   殷商   天道   晚年   中人   范畴   文献   礼仪   制度   笔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