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公治长第五(17)

「论语笔记」公治长第五(17)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晏平仲,晏婴(?-前500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以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孔子曾称赞他:“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史记·管晏列传》中,也将他和管仲合写。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赞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译文】:“晏平仲长于和别人打交道,时间长了人们对他更加尊重。”

【简评】晏子获得人们们尊重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他个人高尚的品德、智慧以及坚持原则而又保持适度灵活的接人待物的原则。

晏平仲继其父晏弱任齐国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虽然身为三朝宰相,竟始终过着清贫生活,穿粗衣,吃粗粮,居陋室,骑劣马,景公给他新房,他拒绝搬迁,给他金银裘皮、好车好马,他坚辞不受,景公见他的妻子又老又丑,把女儿赐给他,晏婴更是婉言谢绝。但是在对待民众民生上,他却是关怀备至。齐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而出现了人民劳动所得公室征去三分之二,只剩下三分之一供老小食用。国库的粮食腐烂生虫而老百姓受灾冻饿而死。有一年临淄连降几天大雨,晏婴先把自己家中粮食分给灾民,三次进谏景公开仓济民。还有,因景公滥用刖刑,无数人被割去了脚,使临淄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鞋子很便宜,都卖不出去,假脚很贵,却买不到,叫做“踊贵履贱”。晏子利用齐景公想恢复齐桓公霸业的心思,巧妙地劝齐景公爱惜人民,免除了刖刑。

晏子为齐相的时候,已经是齐灵公后期了。这个时候的齐国,已经早也不是齐桓公时的气象了:霸主地位早已经为他人所取代,国势国力渐渐衰微。可是这位齐灵公偏偏喜欢打仗,多次去打鲁国,弄得国弱后疲。晏子多次进谏,可是齐灵公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齐地,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

齐灵公死后,齐庄公即位。这齐庄公的昏庸,比齐灵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即位后想的不是如何休生养息,重塑民心,而是任用一些以勇力横行的地痞流氓之类的人物,幻想靠“勇力”征服他人,居然设立了“勇士”这样的爵位,置礼仪于不顾,弄得齐国人人自危。在这样的情况下,晏子将自己家中贵重的物品上交国库,一般的东西分给民众后,自己到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隐居下来了。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无道,即衡命。”这点上,他是和管子不同的。管子是言必行,行必果,晏子是谏了,不听,自己就跑掉。

在辅助国君,成就君德上,晏子也很讲究技巧。齐景公即位之初,对晏婴并未重用,只是让他去治理东阿。晏子一去就是三年,可是在朝廷里说晏子坏话的人越来越多。齐景公叫来晏子训斥,晏子也不申辩,只是说再给三年的时间,一定会让你听到赞美我的话。果然,在这后三年之内,朝廷上说晏子好话的人越来越多。齐景公要奖赏他并问是什么原因,晏子说:“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人。臣修桥筑路,努力为百姓多做好事,结果遭到了那些平日里欺压百姓的富绅们的反对;臣判狱断案,不畏豪强,依法办事,又遭到了豪强劣绅的反对;臣表彰和荐举那些节俭、勤劳、孝敬师长和友爱兄弟的人,而惩罚那些懒惰的人,那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之徒自然对我恨之入骨;臣处理外事,送往迎来,即使是朝廷派来的贵官,臣也一定循章办事,决不违礼逢迎,于是又遭到了贵官的反对。甚至臣左右的人向我提出不合法的要求,也会遭到臣的拒绝,这自然也会引起他们的不满。这样一来,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我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有一次,齐国君臣到故纪国旧地游玩,有人捡到了一个金壶,拿去送给齐景公。金壶内刻有“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字。齐景公说:“吃鱼不吃另一面,是嫌它有腥味,骑马不骑劣马,是嫌它跑不远。”其它人一片附和之声,都说齐景公英明;晏子说:“我倒不认为是这个意思,‘食鱼勿反’,是说要给百姓一条生路,不要收刮干净了;‘勿乘驽马’,是说用人要用真正的人才,不要用那些吹牛拍马的人。”齐景公很不高兴:“既然纪国说得这么好,为什么它还是灭亡了呢?”晏子说:“纪国来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将这句话记在心里而是刻在壶内了。刻在壶内不能经常看到,所以它灭亡了。”齐景公明白了这道理,点头称是,并要群臣记住这话。

晏子性格最精彩的表现,莫过于对齐庄公的死了。齐庄公在齐景公之前,刚才说过,这也是一位昏君,居然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崔杼决定乘机杀死庄公。有一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叫大臣们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他又能去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却被早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丢了性命。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庄公。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而死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手下人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人骨,但转念一想,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

崔杼杀死齐庄公后,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一起,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逼迫大家宣誓忠于并服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轮到晏子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子。只见晏子从容地端起滴过血的酒杯;义愤填膺地对天悲叹道:“可恨!崔抒无道弑君王。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便一饮而尽,怒目而向崔杼等人。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杼怒火中烧,眼看就要下手。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无可奈何,怒视着晏婴离去。在原则问题上,晏子绝对不让半步。

齐景公有三个勇士:一个叫田开疆,一个叫公孙捷,一个叫古冶子,号称“齐国三杰”。这三个人个个勇猛异常,力能搏虎,深受齐景公的宠爱;他们恃宠自傲,为所欲为。当时齐国的田氏,势力越来越大,曾联合国内几家大贵族,打败了掌握实权的栾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势方的提高,直接威胁着国君的统治。而田开疆正属于田氏一族,晏子很担心“三杰”为田氏效力,危害国家,屡谏景公除掉“三杰”,俣景公并不理会。有一天;鲁昭公访问齐国,齐景公设宴款待。鲁国由叔孙蜡执礼仪,齐国由晏子执礼仪,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杰”佩剑立于堂下,态度十分傲慢。晏子心生一计,决定乘机除掉这三个人。

当两位君主酒至半酣时,晏子说:“园中金桃已经熟了,摘几个请二位国君尝尝鲜吧?”齐景公大悦,传令派人去摘。晏婴忙说:“金桃很难得,还是臣亲自去吧。”一会儿的功夫,晏婴领着园吏,端着玉盘献上6个桃子。众人一见,只见盘子里放着的6个桃子,个个硕大新鲜,桃红似火,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景公问:“就结这几个吗?”晏婴说:“还有叽个没太熟,只摘了这6个。”说完恭恭敬敬地献给鲁昭公、齐景公一人一个金桃。鲁昭公边吃边夸奖桃味甘美。景公说:“这桃子实在难得,叔孙大夫天下闻名,当吃一个。”叔孙诺谦让道:“我哪里赶得上晏相国呢?相国内修国政,外服诸侯,功劳最大,这个桃应该他吃。”景公见二人争执不下,便说道:“既然二位谦让,那就每人饮酒一杯,食桃一个吧!”两位大臣谢过景公,把桃吃了。

这时,盘中还剩有两个桃子。晏婴说;“请君王传令群臣,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如何?”景公同意,于是传令下去。话音刚落,公孙捷率先走了过来,拍着胸膛说:“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猎,突然从林中蹿出一头猛虎,是我冲上去,用尽平生之力将虎打死,救了国君。如此大功,还不应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赐酒一杯,桃一个。”公孙捷饮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见状,厉声喝道:“打死一只老虎有什么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大鼋兴风作浪,咬住了国君的马腿,一下子把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进汹涌的河中,舍命杀死了大鼋,保住了国君的性命。像这样的功劳,该不该吃个桃子?”景公说:“当时黄河波涛汹涌,要不是将军斩鼋除怪,我的命早就没了。这是盖世奇功,理应吃桃。”晏婴忙把剩下的一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开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舍生人死,斩其名将,俘虏徐兵5000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就不能吃个桃子吗?”晏婴忙说;“田将军的功劳当然高出公孙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经没有了,只好等树上的金桃熟了,再请您尝了。先喝酒吧。”,田开疆手按剑把,气呼呼地说:“打虎、杀鼋有什么了不起。我南征北战,出生人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两位国君面前受到这样的羞辱,我还有什么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出剑来,说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将军功大倒吃不到。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气了,大喊道:“我们三人结为兄弟,誓同生死,亲如骨肉,如今他俩已死,我还苟活,于心何安?”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件事,可以看出晏子的智慧。

在外交上,晏子也颇有建树,出使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声誉。《晏子使楚》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晏子还是一个非常有政治远见的人。齐国是个贵族专政的国家,大贵族之间不断地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倾轧,制造内乱。先是高、国二氏专权,继而又是崔、庆二氏。后来,庆氏又乘崔氏家族内乱而灭了崔氏,独自当国。接着栾、高二氏又联合诸贵族灭掉庆氏而专权。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532年),栾、高二氏又被新兴的陈氏(即田氏)联合鲍氏给除灭了。此后由于陈氏善于笼络人心而逐渐形成其一氏独大的局面,并且大有取代姜齐之势。晏婴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有一天,晏婴陪同齐景公坐在路寝(是古代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宫室)里。景公不无感慨地说道:“这宫室多美啊!将来谁会据有这里呢?”晏婴直言不讳地说:“将来据有这宫室的,恐怕是陈氏吧。陈氏虽无大德,然对百姓却多有施舍。豆、区、釜、钟这几种量器的容积不同,向百姓征税时就用小的,向百姓施舍时则用大的。您征税多,而陈氏征税少,百姓自然心归于他了。长此以往,他的封地就将变成国家了。”景公深以为惧,急忙问道:“这该如何是好?”晏婴说:“只有礼可以阻止这种情况。按照礼的规定,家族的施舍不允许扩大到国内,百姓不得迁移,农夫不得挪动,工商不得改行,士不失官,官不怠慢,大夫不允许占取公家的利益。只有大行礼义,国君发令,臣下才能恭敬。父慈子孝,兄爱弟敬,丈夫和蔼,妻子温顺,婆媳和睦,姑嫂欢愉。……如此治国,何患天下不平、国家不强?”

可惜的是,晏子生活的时代,礼乐崩坏,政出私门已经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晏子想用礼来维护旧有的社会秩序已经成了一种幻想。在这点上,他和孔子是殊途同归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勇力   管仲   东阿   国政   国君   论语   宫室   齐国   君主   桃子   朝廷   诸侯   功劳   贵族   百姓   笔记   国家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