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子张十九(6-10)

「论语笔记」子张十九(6-10)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⑴切问:切:深。切问:深问。⑵近思:近:距离短。近思:思考透彻。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目标专一,深切征问而透彻思考,仁道也就包括在这中间了。”

【简评】这是“好学而近仁”的观点的阐释。儒家的学,包含了“知”和“行”两个方面,以“知”指导行,在“行”中获得“知”。知识的广博是一个人成功所必须的条件,但世界上的知识门类非常多,因此在广博的基础之上,还得学有所专,行有所取,什么都想干,结果什么也办不成。俗语云一个巴掌按不住五只跳蚤,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荀子《劝学篇》里将这表述为“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故君子结于一也。”:“结于一”,就是目标专一。

《中庸》里讲君子学习的时候,有十五字箴言:“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也就是广泛地学习,勤勉地思考,详细地征问,清楚地辨别,笃实地践行。关于“问”和“思”的态度,《中庸》认为,君子除非不问,如果要问,一定要问个清楚明白,要不就不会放弃;除非是不思考,如果要思考一定要思考透彻,否则也不会放弃。这应该算是学贵有恒。

如果将仁道(既包括了做人的哲学也包括了社会及自然规律)是追求的终极目标,那达成的手段或者过程,就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之中了。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肆:场所,居肆,指在工作场所,借指工作。

【译文】子夏说:“工匠们在工作场所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在学习过程中践行自己的仁道。”

【简评】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工匠们要完成工作,总得有个地方,以此比喻君子要成就仁道,总得有个手段,这个手段就是“学”。工匠没地方干活,事情就没办法做,君子不通过学习,仁道也就无法成就。

从目的性上考虑,工匠们到工作场所去,当然是要将事情做好,而君子之所以要学,自然也是要实践仁道。工匠们占着“肆”不干活,君子表面上“学”而不进业,这就是素餐尸位,白吃干饭。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释】文:饰,指找借口。

【译文】子夏说:“普通人犯了错误也一定要给自己找个借口。”

【简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射不中,求诸于己”,这才是君子行为,自己射箭技术不精,千万别去怪箭靶不正,犯了错误,只能从自己主观上找原因,这才有利于进步。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注释】⑴三变:一个人给人三种不同的感觉。⑵厉:励。

【译文】子夏说:“君子给人有三种不同的感觉:远看感觉端庄,接近感觉温和,说话让人振奋。”

【简评】“三变”其实不是说君子的变,君子本身还是那个样子,并没有变化。这是指君子自然流露出来的气质给别人的不同的感觉。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由远及近,从视觉到听觉,而在整体上,传达出一种观察主体的内心的感受。

一个人的内心的学识修养和道德认知水平,总要通过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是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虽然不可以量来考察,但确确实实可以感觉得到。

关于厉字,有诸如严厉、严正之类的意思,朱熹认为这里的“厉”,是“辞之确也”。之所以译为“让人振奋”,一是基于这本身就是受话者的感觉而言的,二是因为再怎么君子的人,说话总不会老是“严厉”、“严正”这样的情态。谦谦君子,文质彬彬,正确的话语或者坚定的意志并不非要通过板着脸才能说出来。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注释】⑴劳其民:使…其民劳。⑵厉:虐害;损害。⑶谤:谤议,非议。

【译文】子夏说:“君子只有树立了自己良好的信用以后,才能够让民众去践行君子的仁道主张,否则民众就会以为你在损害他们的利益;也只有在树立自己的良好信用以后,君子才能够向君主提出自己的意见,否则君主会认为你是在非议他自己。”

【简评】季康子曾经向孔子问什么是“政”,孔子回答他“政”就是“正”。在孔子看来,不管是管理人民还是事奉君主,自己首先得是过硬的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谓“正”,既包括了正直、正确之类的意思之外,其实也包含了言而有信,有言必复这类的意思。因此,可以将子夏这句话,看成是对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一种阐释。

总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得做到;让人不要去做的事情,自己一定不能去做。泡在小姐堆里建设精神文明,贪污腐化着建设节约型社会,没有人会理你!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严正   论语   孔子   简评   工匠   广博   非议   博学   译文   不正   君主   注释   透彻   君子   感觉   笔记   数码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