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4)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4)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注释】⑴窃位:素餐尸位,在官位不干事情。⑵与立:与之并立,指同朝为官。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个白居高位而不干事的人吧?他明明知道柳下惠有治国安邦的德才,却不去举荐他到朝中和自己并立做官。”

【简评】臧文仲其人,是不是真的就像孔子所说的是个“窃位”者呢?

臧文仲其实是个很不错的政治家。他是鲁国的正卿,执政之人。历事鲁庄公、鲁闵公、鲁僖公、鲁文公四位国君,而这个时期,正是齐桓公开始称霸,齐鲁力量悬殊的危难时期。他凭借着自己杰出的政治和外交才干,使弱小的鲁国得以保全。他主政期间,可以说于国于民,都是尽心尽力的,而且他学识渊博,思想也较为开明,能够从善如流,不耻下问,赏罚分明,又不居功自傲,因此深得人民的喜爱。

鲁僖公二十一年,鲁国发生大旱,鲁僖公要按照惯例“焚巫尪”,也就是用火焚烧巫师和鸡胸的残疾人进行活人祭祀,来祈求上天降雨。臧文仲坚决反对这种残忍的行为,他认为“巫尪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也就是说,烧死巫师和残疾人有什么用呢?如果上天想要杀死他们,还不如不让他们出生下来;假如他们真的就能带来旱灾,那么烧死他们这旱灾不是会更加严重吗?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抗旱保民的措施,如“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等。这一年,虽然灾害严重,但“是岁也,饥而不害”,没有发生严重的后果。反对人祭,这不能不说是臧文仲一大历史功绩。

在看待国家、人民、财宝的态度上,臧文仲也卓有见识。那个时代,国家与国君差不多是同等的概念,国君的政治伦理差不多就是国家的政治伦理。他认为国君“罪己”,才能“兴也悖焉”,“罪人”则“其亡也忽焉”,“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也就是说,国君要有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和反省意思,自己想要的先让别人获得,而不能将别人的拿过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兴盛,长治久安。当时齐国强大,为了缓解鲁国的压力,臧文仲劝鲁庄公将鲁国珍藏的名器拿出来送给齐国。“铸名器,藏宝财,因民之殄病是待。”在齐伐鲁的紧急关头,他说:“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凡是能保国保民的财宝,都应该拿出来使用。其实,人才是国家的最大的财富,金钱财物,名器典藏,一切都是为人所用的,以“宝”为宝,这是舍本逐末的愚蠢行为,比如在爱国的名义下花巨资购回海外流失文物的行为。

柳下惠当然也是个贤能之人。柳下惠,姓展,名获,字禽,始祖是鲁孝公之子公子展,公子展之子为夷伯,又称公孙夷伯。公子展之孙是无骇,鲁隐公时担任司空。柳下惠即无骇之子、公子展的曾孙,惠是他的谥号。

无骇生前统帅鲁师灭掉极国,立下战功。鲁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无骇卒,“公命以字,为展氏”。 古代男有氏以别贵贱,女有姓以别婚姻。卿大夫有大功德,世享其禄,才能得到赐氏的殊荣。可见柳下惠的父祖之辈,在鲁国都是政治显赫的人物。

到展禽的时候,这个显赫的家族哀落了。身为鲁国的大夫,却只做过“士师”这样的典狱官,怀才不遇。这点,也可以从他的谥号上看出来。按《谥法解》上所说,“柔质慈民曰惠。知其性。”“爱民好与曰惠。与谓施。”差不多是宽柔仁德,乐善好施的意思,这是对他道德为人的肯定。但这却是“私谥”,并不是由国家追认的“革命烈士”,只是民间的口碑罢了。他死后,其弟子要为他议谥号。其妻说:“将诔夫子之德耶,则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诔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见《烈女传》),也就是说,“惠”是他老婆给他的谥号。关于“柳下”,历来说法很多,一是认为“柳下”是地名,是展禽的食邑,但鲁国并没有一个叫“柳下”的地名;一是认为这是展禽的居所,居所环境中有柳,因此他就以环境为名号,相当于以“东郭”“西门”之类的为名号一样。《淮南子注》:“展禽之家树柳行惠德,号柳下惠。”《庄子释文》、《荀子·成相》、《大略注》也都认为其“居于柳下也。”“鲁地无名柳者,展季卑为士师,亦未必有食邑,当是因所居号之。”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接近事情的真相。

臧文仲了不了解柳下惠呢?

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死,齐国的霸业衰落,鲁国在臧文仲的决策下,乘机摆脱齐国的控制。鲁僖公二十五年,鲁国与卫、莒结盟于洮,次年又结盟于向。三国撇开齐国自行结盟,这无疑是对齐国的背叛。当年夏天,齐孝公大兴问罪之师,亲率大军向鲁国的北境逼近。臧文仲想出一个“文辞行贿”的办法,被鲁僖公采纳,但又想不出足以解危的辞令,遂向柳下惠请教。这说明,臧文仲对柳下惠的才干是非常了解的。

柳下惠反对臧文仲背叛齐国而导致侵伐的外交政策。他说:“大国号令小国,小国服事大国,就是为了避免战乱,没听说能用文辞退敌。你身为小国而自大,激怒大国而惹起兵衅,用文辞何益?”“国家危急,百事皆可贿赂,愿以子之辞行贿于齐国。”臧文仲知道,柳下惠在国难当头决不会袖手旁观!这说明臧文仲对柳下惠的品行也是了解的。

对柳下惠正确的谏言,臧文仲还是听得进去的:有一次,有一种叫“爰居”的大海鸟停留在鲁国东门外三日不飞,臧文仲以为神,命国人祀“爰居”。柳下惠说:“越矣,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今海鸟至,自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非仁者、智者之举矣!仁者讲功,智者明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海鸟栖此,是海里有灾难。鸟兽经常知道躲避灾难。”后来事实证明,是海上大风,冬暖异常,海鸟到此避难。臧文仲因此说:“这的确是我的过错,展禽的话,是不能不听的。”

既然臧文仲对柳下惠这么了解,也能听得进去他的话,为什么不举荐柳下惠呢?

两个人的政见并不相同,怕是原因之一吧。如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担任宗伯、掌管鲁国祭祀之礼的鲁大夫夏父弗忌准备祭祀时把鲁僖公放在鲁闵公之前祭祀。他找的歪理由是:“我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尊崇圣贤(指鲁僖公),明也。”鲁闵公(启方)是弟弟,鲁僖公(申)是哥哥,都是鲁庄公之子。庆父(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也是孟子的祖先)作乱,杀公子斑拥立了闵公(鲁第十七任国君),后又杀闵公欲自立,失败后自缢而死,季友拥立了鲁僖公(鲁第十八任国君)。所以弟弟鲁闵公在先,哥哥鲁僖公在后。国家的祭祀,并不是按国君的年龄大小去排顺序,而是按继位的先后去祭祀的。夏父弗忌尊崇僖公,故要将鲁僖公跻于鲁闵公之前。对夏父弗忌的“逆祀”,掌管祭祀的其他官员极力反对,臧文仲却听之任之。柳下惠听说后指出,夏父弗忌“易神之班”不祥;僖公未有明德而跻之不祥,这是“犯鬼道二”。“犯顺不祥”,以逆训民不祥,是“犯人道二”。最后预言,夏父弗忌必有灾殃。夏父弗忌死后安葬,果然被大火焚烧了棺椁。是不是真被大火烧了棺椁自然是无可稽考的事情,但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在看待“国之大典”的政治态度上是有明显的区别的。

如果是因为政见不同就不举荐柳下惠,那臧文仲“窃位”的嫌疑自然是轻不了,但孔子在说臧文仲“窃位”的时候,用的是疑问口气:“臧文仲其窃位者与?”也就是说,其实孔子本人也并不是那么肯定,臧文仲的为人摆在那里呢,谁都可以看得出来!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柳下惠成了“逸民”而不被举呢?

主要原因,怕还得从柳下惠自己身上去找。

《论语·微子》记载,柳下惠为士师,三次遭到贬黜。有人劝他离开鲁国到其它国家求官,柳下惠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为官正直不阿,到哪里都会遭到排斥;如果阿谀奉承,那在鲁国就能够做大官,这是柳下惠对官场的认识,他不愿意委曲求全去做官。他看得太透了!看得太透好不好呢?《史记·孔子世家》里写孔子去周学礼拜见老子,临走的时候老子送孔子的话,很有意思:“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柳下惠既“聪明深察”,又“博学善辩”,肯定算是个“危险人物”了。这样的人物到了不得不委曲求全,不得不违背心志的官场,那“困厄”和“死亡威胁”还少得了吗?柳下惠不出去做高官,也有避祸自保的意思吧?孔子说柳下惠“降志辱身,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呢!

孟子对柳下惠的评价也很高,称他为“圣之和者”:“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 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 鄙夫宽,薄夫敦。”(大意思是: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孔子说:“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这是孔子对臧文仲执政期间所犯的错误的遣责。不重用柳下惠,这是一大不仁;废除关卡以利通商,这是第二个不仁;让妾编织蒲席,这是第三个不仁;至于在祭祀物件上弄虚作假,放纵“逆祀”,祭祀海鸟,这是三个不明智。按现在的观点来看,祭祀海鸟还真有些不明智,其它的其实并不都一定是做错了,尤其是“废六关”,促进商品经济,对鲁国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且不说“降身辱志”是柳下惠自己的主动行为,即使不是,像柳下惠这样率直无忌之人,就是到了官场,能够办得成事情吗?我以为,臧文仲让他当个“政治顾问”,有事就去请教于他,随时倾听他对政治的批评,这更能发挥柳下惠的特长:重用一个人,并非一定得给他戴一顶沉重的官帽!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国君   孟子   论语   之子   孔子   夫子   谥号   文辞   齐国   海鸟   小国   不祥   祭祀   公子   政治   笔记   国家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