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8)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8)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注释】⑴质:本质,这里指做事情的原则,出发点。⑵礼:指礼法,言行的准则。⑶孙:逊,谦虚、谦逊。⑷信:诚信诚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做事情以道义为最高原则,依据礼法的规定行事,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张,用诚信的态度来加以完成。这真是君子啊!”

【简评】依照学识深浅、修养高低的顺序,孔子将人分成四类:庸人、士、君子、贤人。

所谓庸人,在孔子看来,就是那种一张口就说难听话,没有忧患意识,不愿意向贤人善士看齐的人。这种人做事情从来没有计划,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些什么,一味放纵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讲什么道德规范。

所谓士,指的是这样一种人:虽然历炼不够,但做事情还是讲原则性;做事情虽然不能做得尽善尽美,但一定会有个结果;专业修养上看,他并不追求学识的渊博,但一定要追求知识的正确;表达时,并不追求长篇大论,但一定要追求观点的正确性;做事情也不贪多,但追求将一件事情做好。

所谓君子,是这样的人:忠诚守信,但认为这是人自然应该具备的,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品德;讲究仁义,但不为此感觉到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深思熟虑,智慧明达,但绝不争强好胜,与人比高低上下;言行举止中和安详,从不担心别人会超过自己。

所谓贤人,指这样的人:做事情顺其自然却又符合规矩;言行举止足以为天下人表率却并不伤及自身;富有天下但不积蓄财富;将财富分给别人并不担心自己会变得贫困。

这四类人构成一个“金字塔”,越往上人就越少,庸人占绝大多数。一般人,能够到达君子的层次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所以孔子对“君子”是大为赞叹的。

如果想更进一步,做“贤人”,那“硬指标”一般人就达不到:富有天下!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些人起码也是帝王将相之类的,当然,帝王将相本身不一定就能够做“贤人”,将财富与天下人共享,先富起来的人带领全民共同致富,这也是个“硬指标”。即使到了现代社会,经过了长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和多年的党的培养,享受了“先富起来”的政策并掌握了中国大部分社会财富的中国富翁们,就极少有这样的“贤人”,因为中国的慈善捐款,富人捐得最少!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明达   论语   孔子   礼法   硬指标   帝王将相   贤人   庸人   谦逊   学识   言行   中国   君子   本文   事情   财富   笔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