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注释】⑴工:工匠。⑵邦:诸候的封国。

【译文】子贡问孔子怎么去实现仁政。孔子回答他:“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先一定要选择好用的工具。住在这个国家,就要去侍奉这个国家中的贤能的大夫,和这个国家中有仁德的士人做朋友。”

【简评】独木难以成林,要践行仁德,实现仁政,单凭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行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统一战线方可,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因此,当子贡问孔子如何去实现仁德仁政的目标的时候,孔子做了一个比喻:这事就好象工匠干活,必须要有好的工具才行。实现仁德仁政的工具,在孔子看来,这就是“人”,是贤能而又有仁德的人。和这样的人搞好关系,实现仁德仁政也就有希望了。

孔子列出的两种人,一类是当权者,是可以实施权力影响的人;一类是不掌握权力却可以实施道德影响的士,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高级知识分子”。权力影响的本质,是政策、法律、条约的约束力;道德影响的本质,是“社会良心”的影响。两者结合,就能够对社会形成巨大的促进作用。当然,也完全有可能形成巨大的“促退”作用,对社会主体价值观造成巨大的破坏。这就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掌权,什么样的人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所以孔子强调,侍奉的必须是贤能的大夫,结交的必须是仁德的士人。否则,就成了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了。

孔子为什么认为一个以实现仁德仁政为目标的人,去接近权力中心,和具有极大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交朋友是实现仁德仁政的最佳的选择呢?权力越大,影响力越大,施展身手的平台也就越大。获得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做起事情来就越顺利,影响的人也就越多,效果也就越显著。我们现在通常说人生起点越高,成就也可能越大的话,就包含有这样的意思。

西方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说过一句话:“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新的单位,在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要交朋友拉关系,找一个好的平台,或许还真要不择手段呢,比如自我推荐,找人引见之类的去拉关系。但千万要记住,“不择手段”只是谋略,“完成最高道德”才是目的。如果将谋略当成目的,那就成了野心家,阴谋家了。这样的手段玩多了,小心伤着自己!

孔子的学生里,子贡是一个比较有成就的人,在政治方面,在外交方面,在工商业方面,他都有极高的建树。或许,这正是他听了孔子的话的原因吧?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仁德   论语   孔子   仁政   贤能   目的   拉关系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匠   谋略   大夫   权力   本文   道德   笔记   工具   社会   国家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