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3)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释】已矣乎:三个语气词连用,表示一种绝望的口气。

【译文】孔子说:“完了完了!我还没有见过有人像好美色一样爱好道德。”

【简评】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这件事情发在公元前493年。孔子重返卫国往了一个多月,有一天,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坐了一辆车子,宦官雍渠陪待车右。出宫后,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上跟从,大摇大摆地从市上走过。想想自己在卫国不受重用的际遇,再看看眼前这种陪人出游的尴尬,孔子发出了“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慨。“天生德于予”,在孔子看来,周代礼乐做为一种“德”,自己已经是这种“德”的天然继承者了。在这礼乐崩溃、纲常败坏的乱世,尤其是卫国这样政治混乱的诸侯国,卫灵公应该重用自己,好好地请自己去布这种德,以救卫国于水火之中。可从眼前的情况来看,自己的“德”竟然敌不过南子的美色,“德”只能做“色”的陪衬,因此孔子深感绝望,一迭声感叹:完了完了!

其实,“德”与“色”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好德,讲究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好色,则是恣肆放纵,为所欲为。“德”是社会属性,“色”是自然属性。“德”是一种逆境中的磨砺与提高,“色”是放纵中的快乐和享受。人的肉体,每天都在背叛着自己的精神,向恶的方向流动,因此好德难好色易,难怪自古以来,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的说法。黑格尔说:“恶是改变历史的力量。”唐代由盛到哀的历史改变,从表面上看,差不多就是由于李隆基太好色造成的。现代的人也许比李隆基高明一些,居然就在“好德”与“好色”中找到了平稳点。有一首歌里唱道:“左边是黄河呀右边是美人”,黄河做为一种文化符号,这就是“德”,美人符号,当然就是“色”了。这才叫好事都让现代人占全了。只不过真的能否平稳,过着江山美人的生活,那从“远虑”方面看,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如果真有“好德如好色”的人,那自然应该是圣人了。好色是自然属性,好德是社会属性,如果社会属性成了一种自然的属性,按现在的话说,岂不是“自觉行动”了吗?可惜这样的人不怎么容易找得出来一个,因此,自古以来,就上演着一出出得美人失江山,得爱情失前程的悲剧,我敢说,这样的剧还会一直上演下去,没完没了。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好德,就努力去实践;好色,控制在合适的度量之内。也许只有这样的办法,才能让人性的弱点得到控制,不至于发展得太恶了。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黑格尔   好色   论语   孔子   黄河   江山   礼乐   美色   自古以来   弱点   平稳   属性   本文   美人   自然   笔记   社会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