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7)直哉史鱼

「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7)直哉史鱼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注释】(1)史鱼:卫国大夫,名,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3)卷:同“捲”。

【译文】孔子说:“正直啊史鱼!国家政治清明,他像箭一样鲠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鲠直。”“君子啊蘧伯玉!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他就闭口不言辞官隐退。”

【简评】有一句话,叫“伴君如伴虎”,这是千百年来专制体制下为人之臣的心态的生动写照。因言得祸,轻则迁徙流放,重则诛灭九族。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吧,专制体制的政治面貌,总是“一花独放”,万马齐瘖。但在这样的黑暗中,有时也会出现一点亮光,一点温热,史鱼恐怕就是其中的一个。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史鱼,算得上是一个“为民请命”的人。

史鱼以正直敢谏著名。据西汉·孔安国《孔子家语·困誓》载:卫灵公的时候,蘧伯玉有才,灵公不任用,弥子瑕无德,灵公反而用之。史鱼多次进谏,要求启用蘧伯玉,罢免弥子瑕,但灵公就是不采纳他的建议。史鱼将这件事当成了一块心病,认为没有完成就是自己不称职。因此,生病将死的时候,他给儿子留下遗命:“我在卫国做朝官,没有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这是我做臣子的没有扶正君王啊!生前不能正君,死后就不能成礼。所以,我死后,你将我的尸体陈放在窗下,不要出殡,我要用我的尸体来劝谏君王。”他儿子按照他的吩咐做了。灵公来吊唁史鱼时,见到他的尸体陈放于窗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原因。他儿子如实说了,灵公惊愕得容颜失色,说:“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命令以上礼殡之。回到皇宫后,灵公马上采纳了史鱼的谏言,任用了蘧伯玉,疏远了弥子瑕。

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感慨道:“古之烈谏之者,死者已矣,未有若史鱼死而尸谏,忠感其君也,不可谓直乎?”

死了还要以尸体来谏国君,确实是忠直感人!

蘧伯玉与孔子有很深的私人友谊,孔子几次到卫国,都住在蘧伯玉家里。在孔子所看重的人中,除了齐国的晏婴,郑国的子产,就是这卫国的蘧伯玉了。蘧伯玉为人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勇于改过,富有自省精神。有一次,蘧伯玉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 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德,亦赞伯玉其使者。《淮南子·卷一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

关于蘧伯玉,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当时卫国的君主卫灵公,有一位贤惠的夫人。有一天晚上,卫灵公与夫人坐在屋子里闲聊,忽然听得远处传来车驾的声音,这声音越来越清晰,这马车自然也越来越近,眼看着这车就要从宫门前飞驰而过。可就在这时,马车的声音不见了,车子似乎停了下来。又过了那么一小会儿,马蹄的踢踏声,车轮的吱扭声重新又响了起来,听起来那车已过宫门而去。

卫灵公很奇怪,说这是谁的车啊,怎么这么怪?他的夫人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卫灵公越发的奇怪了:“夫人,你门都没出,怎么就知道是蘧伯玉的车子呢?”夫人答道:“我听说,为了表达对君王的敬意,路过宫门要停车下马,步行而过。真正的忠臣孝子,不是因为光天化日才持节守信,更不因为独处暗室就放纵堕落。蘧伯玉是我们卫国的贤人,对朝廷尊敬有加,为人仁爱而智慧。他一定不会因为是在夜里就不遵礼节,驾车奔驰而过。因此这一定是他了。”

卫灵公不信,派人暗地查访,才发现昨夜驾车之人正是蘧伯玉。卫灵公又来到夫人那里,骗夫人说:“夫人,我派人查过了,那个人不是蘧伯玉,这回你可猜错了。”没想到夫人听得此言,取来杯子斟满了美酒,跪下来朝着卫灵公拜了两拜,慌得卫灵功连忙上前双手搀扶,“夫人这是何意?”夫人说:“我这是恭喜大王您啊。我本来以为我们卫国只有蘧伯玉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君子,既然昨天晚上那人不是他,那么大王您就有拥有一位贤臣了,这正是国家之福,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蘧伯玉奉命出使楚国,遇见楚国的公子皙,公子皙对他说:“我听说第一流的人才可以将妻子托付给他;第二流的人才可以让他捎话;第三流的人才可以将财物托付给他。若是一人三者兼备,便可以托付自己的身家性命。是不是这样呢?”蘧伯玉说:“您不用再说了,我明白了。”两人分手之后,蘧伯玉觐见楚王,完成了出使的使命后,坐下来与楚王聊天,说着说着就谈到了人才上。楚王问蘧伯玉:“你说哪个国家的人才最多啊?”蘧伯玉答道:“当然是楚国。”楚王一听这个高兴,可蘧伯玉接着往下说:“可楚国人才虽然多,但是楚国不会用人。”这下楚王不乐意了:“你这说的是什么话?!”蘧伯玉坦然回答:“大王,您先别生气,听我慢慢说。伍子胥,是楚国人吧?结果背井离乡投奔了吴国,在吴国当了宰相,发兵攻打楚国,把楚国兵马杀个大败,最后楚平王被鞭尸示众,真是太惨了。衅蚡黄,也是楚国人吧?一样背井离乡去了晋国,晋国令其治理七十二县,结果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百姓安居乐业。今天我在路上碰见了公子皙,这也是不世出的人才,如今又要离开楚国,不知道要去为哪一国效力了。”楚王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拉着蘧伯玉的手说:“若无先生之言,楚国又失去一位大才。”于是连忙派人快马加鞭追回公子皙,并拜之为相。

能够审时度势,明知进退,这或许就是孔子认为他是君子的原因吧?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晋国   楚国   论语   为民请命   孔子   宫门   楚王   君王   大王   君子   公子   尸体   夫人   政治   笔记   国家   人才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