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9)君子病无能

【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19)君子病无能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注释】病:患,担忧。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力,而不担忧别人不了解自己。”

【简评】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你们常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但如果别人真的了解了你们,你们用什么去辅佐别人呢?荀卿在《劝学篇》里说过:深山里有美玉,山上的树木也显得葱郁,深水里有蛟龙,水边的山崖也不干枯。我们现在的人也常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须知,别人了解了你,任用了你,你就得拿出真本事来帮助别人去做事情,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有些人甚至连纸上谈兵也不会,只有满腔的热情,那更不可能把事情做好。有句老话这样说:进为良相,退为良医。说的是一个真正的志诚仁达的君子,不管做什么,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贡献。是真金,不一定要贴在佛面上才能发光,即使在附在凡人的身上,它的光芒依然存在!

还处在“潜龙勿用”阶段的君子或者准君子们,撇去浮燥,静下心来修身进业,增长知识才干才是正道。自己的“能”与别人的“己知”其实是一对非常辩证的关系:自己的“能”越高,别人“己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一颗路边的小石子,被人发现的可能性极小;一旦修炼成高耸入云的高山,别人就会争着来领略你无限的风光。而高山,正是由一颗颗细小的微不足道的石子组成的。

有一次在饭店吃饭,一位素不相能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是废物;考上大学出来找不到工作,更是废物!身为教师,我听了这话,让我羞愧了好半天,时至今日也耿耿于怀。确实,按就业率还算,我们培养的“废物”是太多了,毕业就是失业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我们在学校天天对学生说:改变就业观念,不要怕到基层,到最艰苦最需要人的地方去工作。可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课程设置,在潜意识里,还是“官本位”的,还是属于孔子说的那种“学而优则仕”。除了去考公务员之类,还真说不出教了什么专长可供学生安身立命。幸好,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学生,不是一味地等待别人去“己知”,而是主动去自己创业,并在自己选择的行业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如北大出的“卖肉大王”、四川出的大学生夫妻“养猪状元”。虽然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他们让整个社会认识到了他们的才干与魄力,这却是一定的。

现在的高等教育,定位的是职业技能的教育,连招生计划的发放,也体现的是这种特点:哪个专业就业形势好,哪个专业的指标名额就多。说起来,这也没啥过错,毕竟人是要吃饭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可是教育是一个周期性比较长的过程,而社会需求却是随时在变化的,以较长的周期性去应付随时发生着变化的用人市场,往往就是放马后炮,“以蚂蚁去追大象”,财会专业的人才市场过剩就是明证。其实高等教育的本质,应该“人”的教育,是综合素质的教育。如果不认真去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能”与“己知”就永远是一对不可解决矛盾,浮燥的风气也就永远改变不了。课程设置淡化一些专业性,提高一些综合性,也许是一条不错的路子。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论语   君子   劝学篇   绵阳   学而优则仕   高山   纸上谈兵   周期性   才干   废物   无能   原作者   可能性   本文   笔记   数码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