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笔记」卫灵公十五(2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求:寻求,追究。

【译文】孔子说:“(遇到事情),君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简评】对这段话的理解,因人而异。有人从事务层面上理解:君子遇到事情应该自己去解决,小人遇到困难却想获得别人的帮助。有人从个体的追求层面上去理解:君子追求的道德学问,而道德学问只能靠自己去完成;小人追求的是富贵名利,而富贵名利自己却做不了主,只能去求别人。有人从君子的修养层面去理解: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严格要求别人。

事务层面的理解肯定是不正确的。君子并不是脱离社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君子也是需要互相帮助的。比如有朋友给孔子送东西来,孔子坦然收下了,连谢谢也不说一声。孔子认为,互通有无,相互帮助,这也是朋友之谊。

从个体追求的层面上去理解,表现上看有道理,可是却将一句完整的话割裂成了两个命题了。还有,道德修养只能靠自己去完成是对的,可是富贵名利自己做不了主,只能去求别人就有些不通讲了。自己努力去追求富贵名利,不就是自己做主吗?至于能否获得获得富贵名利,也得分成两个方面来看:地位权力也许自己还真做不了主,得求别人;可是财富却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比如子贡,他就是靠经商赚了大量的钱的。

从修养层面上的理解,应该是比较正确的。君子严于律己,小人严于律人。对自己宽松对别人严格,就是小人的作为。这里的“求”,相当于“求全责备”的意思了。

孔子曾经做过一个比喻,说射箭,没有射中箭靶,应该怎么去总经经验教训才是正确的呢?“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是正确的:力量是不是够大,姿势是不是够稳,心理是不是够静,技巧是不是够好等。一味去怪箭靶太远,太小,太严歪,从客观上找原因,那永远没办法提高射箭技术。遇事从主观上找原因,这是儒家一贯的内省精神,具有严格的内省精神的人才是君子,小人则是“外省”,怨天尤人,或者怪运气不好。基于此,我认为这句理解成“君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才是最正确的。


注1:本文作者,张永强,退休教师。曾任职于绵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本文在此发布,已获原作者授权。

注2:原作者撰写本文,旨在让从来都没有读过《论语》的人都能有一定的理解。

注3:如果可以,点个关注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君子   小人   儒家   反求诸己   论语   孔子   富贵   名利   修养   学问   原作者   层面   本文   身上   正确   原因   笔记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