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喜丧”顾名思义就是把丧事当做喜事来办,很多外国人,甚至城市年轻人都看不懂,为何在失去亲人的时候,很多家庭还会敲锣打鼓,请戏班子为老人去世庆祝?其实这是中国的一项传统,由来已久的传统。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认为,全福、全寿、全终是完美的一生,全福就是子孙满堂,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就意味着财富,子孙越多说明这个家族越富足。

全寿是指能活到80岁,最起码也是60岁,古代平均寿命非常低,不到30岁,即使到了民国时期,也只有35岁,所以能活60岁,寿命已经非常高了。

全终是指长者一生积善行德,生前没有道德上的亏欠,死前也不会遭受任何疾病的折磨,自然而然地无疾而终,就像睡着了一样,不知不觉当中离世。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基于以上标准,老人想要办理喜葬,至少子孙满堂、年过60、以及没有道德上的缺陷。这类老人往往都是望门大户,或者地主乡绅,只有他们才能够做到子孙满堂,获得好的长寿条件,以及能够荫及乡邻。

和我们影视剧当中的地主乡绅不同,现实里的地主乡绅不但不是恶霸,通常是乡村当中的领袖。古代皇权不下乡,依靠乡绅维护一方秩序,所以他们不但不会欺压百姓,甚至成为地方百姓的依靠,秋后先自行垫付税赋,灾年赈济百姓,惩罚道德败坏的无良青年等。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在很多乡村地区,能够获得“喜丧”的乡绅,通常被认为大富大贵,会惠及子孙,是附近同乡羡慕的对象。

到了近现代,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医疗水平也随之提高,平均寿命由民国时期的35岁,到目前的78岁。活到60岁不再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而是大多数老人能够活到的年龄,再加上丰富的物质生活,筹备一场“喜丧”显得轻而易举。

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称之为“喜丧”,怎样才算“喜丧”?

所以道德不再是考验“喜丧”的标准,只要经济能力能够达到,岁数能够达到,一般都会给老人办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

“喜丧”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不但加入了乡村摇滚,甚至还有脱衣舞表演,让很多人看来富有东方魔幻,荒诞不经。喜丧的标准不断变低了,而且变得低俗不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喜丧   灾年   戏班子   老人   乡绅   满堂   子孙   地主   称之为   乡村   道德   民国时期   古代   传统   百姓   标准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