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60km芒星图:未来二十年,西安可能的城市版图

“七普”后,西安以“北方第一、全国第四”增量,成为中国第八大人口城市。


对比全国,西安人口与经济总量的“倒挂”,证明西安有许多不看见的吸附力。这也说明,“发展有先后”的西安,其发展空间也极为广阔。


未来,西安“城市版图”是什么样?今天,「城记」发布这张《大西安60km十字芒星图》。


地位:西安的“超大城市”时代


很多人都未曾预料到,“西北一隅”的西安,今日以中国第八大人口城市重登历史舞台。


在“南北失衡、东西差距”客观现实,在北方西安和郑州与老牌“直辖市”天津,相差无几;“西部三雄”的西安、成都和重庆,皆成为全国前十。这个数量,在全世界也极为罕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总量成为全球第二。人们“用脚投票”,中国依旧处于高速城市化时期。


大西安60km芒星图:未来二十年,西安可能的城市版图

西安四次城市规划及定位◎制图/城记智库


对西安而言,从1950年代至今有四次总体规划,方向和定位也在变化。经过几十年发展及行政区划调整,形成当下的城市格局。


这其中,“开发区营城”极具代表性。早年发展滞后的西安,有着灵活的运作机制、模式和管理体系的开发区,成为西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所以,拥有众多各种“新区”的西安,“人口大爆炸”下成为容纳人口和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针对未来发展预期,「城记智库」制作这份《大西安60km十字芒星图》。


大西安60km芒星图:未来二十年,西安可能的城市版图

大西安60km十字解读


十字

纵轴:南至秦岭,北至三原和铜川,世界级古都城市中轴。

横轴:东至骊山,西至沣东沣西,横跨渭河至咸阳及兴平。

两圈

核心城区圈:以钟楼为圆心15公里,常住人口约1000万。人口基数庞大、第三产业发达,未来之路是升级和城市更新。

都市区域圈:核心城区圈外围15公里范围,呈组团化和特色化等发展特点,是未来大西安发展(含咸阳)的未来阵地。

三中心

丝路科学城:以高新区新区为核心,有西安最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直接带动长安区、鄠邑区。

能源金贸区:西咸新区、咸阳片区的金融商务和现代产业中心,辐射片区未来200-300万人。

奥体中心区:东部和北部的新中心,带动浐灞、临潼和高陵,影响未来人口200-300万人。

多组团

在三个关键多中心的引领下,在“两圈”内部和外部分别形成多个产业、文旅、商贸组团,成为未来“星座城市”的组成部分。


备注:

城市人口量:按四次总体规划和发展趋势,按常住人口1800-2000万(含咸阳片区)计算。

城市绿肺区:东南为骊山、杜陵、白鹿原、浐灞河湿地,未来将成为绝对的城市“绿肺”;

文脉遗址区:西北“汉长安城遗址”、秦汉新城“帝王陵”,世界独一无二的大遗址公园群。


重磅:“丝路科学城”诞生


超大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有乘数效应。“量变引发质变”,西安方进入真正“多中心时代”。


未来走向“1800万+”人口的西安,将以奥体中心、高新CID和能源金贸区形成新的三大中心。对于“本为一座城”咸阳来说,它实际上将成为大西安实际管理序列。


经济,决定着一座城市乃至国家命脉。对人口增量和经济总量“倒挂”下的西安,我们再次重点分析高新区的使命和未来。


为何这样说?因为,高新区产业基础、吸附力等在整个西北都绝无仅有。从经济贡献度来讲,与上海浦东新区高度类似:做强浦东,就是做强长三角。做强高新区,相当于做强陕西。


大西安60km芒星图:未来二十年,西安可能的城市版图

西安高新区几个关键指标还有空间◎制图/城记智库


30年高新区,不仅成为西安“经济发动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模式,也成为中西部城市发展的一个案例。


未来高新区发展空间,就在“丝路科学城”——总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由中央创新区、生态文创区和硬科技产业区三个片区组成。我们认为,它有以下三方面意义:


大西安60km芒星图:未来二十年,西安可能的城市版图

220平方公里丝路科学城◎news


从产业发展角度:十个各具特色的产业组团,成为高新区乃至全西安重要产业核心载体。根据高新区设定的目标,预计到2035年带动高新区经济总规模达到5万亿。


从片区带动角度:沣东和沣西,与高新共筑“万亿科创大走廊”。拥有数百万人口的长安区,以大学城等基底与高新形成“命运共同体”,鄠邑区也将提速发展。


从城市界面角度:在严格保护千年山水格局、融入大西安“三河一山”绿道系统的定位下,这座“山河湖城”将与昆明池、镐京遗址等形成一个无与伦比的生态轴线。


从人口容纳角度:未来人口和人才的留存,取决于经济和产业。高新区,堪称西安容纳最多就业人口的区域。2035年,丝路科学城将聚集人口150万目标,可能性极大。


根据丝路科学城确定的目标,“一年见雏形、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在这个背后,西安还有一个发展未来值得想象。


未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20年4月20日,国家主席来陕考察时指出:


“陕西是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要以「西安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牵引,以推动资源创新、开放共享为突破,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创产业,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兴起,前沿科技突破愈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通过建设高等级科创城市,引领我科技核心竞争力实现突破,将决定中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大西安60km芒星图:未来二十年,西安可能的城市版图

四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图/清华同衡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处于“金字塔”位置


目前,国家已批复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深圳四个综合性的国家科学中心。


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一系列重大科学装置、重大实验室和创新平台将会在此部署。


对高层次人才和重大科研项目具有虹吸效应,可以打造集原创思想、成果研发、产品中试、市场推广于一体的全链条式创新体系。要知道,科学城不仅有教学,还包括科研、生产和生活


对西安而言,核心载体无疑就是西安高新区。从数据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大等12所高校,光机所、中航631等49家研究院所,华为、中兴等3182家高新企业,以及巨子生物、铂力特等311个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44个)。


大西安60km芒星图:未来二十年,西安可能的城市版图


只有这样,才能破解西安与武汉等“孔雀东南飞”难题,这个重要筹码得到了最大的升级。这个,才是我们对“丝路科学城”最为看重的所在。


从目标上来看,丝路科学城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高地、彰显中国气韵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交流中心、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和西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支点”。


在《大西安60km十字芒星图》下,在“两圈三中心多组团”城市格局中,我们期待看到一个大西安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西安   未来   星图   科学城   城市   版图   丝路   高新区   中国   新区   综合性   人口   核心   产业   科学   国家   科技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