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之下的酒桌文化


利益之下的酒桌文化

“我干了,你随意”、“这杯干了,这个合同就是你的了”……

有媒体曾在相关文章中写道:“传统政商领域里,做什么事情如果喝不到位,事情多半也做不到位。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如果某个月中国基建投资同比增长强势,那某高端白酒的股价往往会提前一到两个季度增长。两者的曲线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

在老一辈的眼中,“酒桌文化”是职场生存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同、事业的催化剂,用身体换面包无可厚非。

在年轻人眼里,“拼命三郎都是隐藏的病号”,他们开始强调自身权益的维护,敢于打破职场中那些无理却被人默认的黑暗规则,更是拥有说走就走的勇气。

年轻一代人大多数人都认为,“酒桌文化”这些形式主义的“无效社交”不过是在挖空心思制造工作之外的压力,劝酒的人不会对你的健康负责。年终岁末,是“员工参加部门聚餐导致酒精中毒”事件的高发期,但这种权力的游戏,无非是满足上位者的支配欲望,我们凭什么要为这种无聊的游戏,牺牲自己的健康呢?

当对年轻一代人表现出对职场陋习的批判,更是对“酒桌文化”可憎达成广泛共识之时,现实中依然还会发生某银行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不少人感到沮丧。

利益之下的酒桌文化

积弊难除。

为什么好像人人都厌倦腐朽的“成人世界游戏规则”,却难免被它同化?就像那群追骂杨某某到电梯口的同事也是年轻人,他们内心深处或许也对类似于“酒桌文化”的糟粕心存反感,但一旦涉及到利益,却也难免对这种“神秘力量”表示屈服。

在《积弊难除!酒桌文化何时休?》一文中我们提到,在游戏规则不明朗的部分行业中,很多现实问题会被权力、等级差异、人情所左右。这样的无奈现实,难免让身处三次元城市、在钢筋混凝土缝隙间栖身的年轻人更加焦虑,酒局自然成为了他们摆脱KPI困境,往上攀爬的捷径。

每个职场菜鸟,都曾以为自己是对抗陋习的超人,但真的事关自身利益却难免被迫向论资排辈的职场陋习低头。

利益之下的酒桌文化

就像引发此次“酒桌文化”舆论大战的某银行事件,虽然涉事人员被给予警告、扣绩效的处分,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不过是“自罚三杯”且被处分理由的其实是打人、辱骂的行为,而不是“劝酒文化”本身。即便相关机构拟建黑名单,表示不可有“看客心态”,但类似的举措似乎对积弊已久的职场潜规则造成不了什么根本性的改变,只能说同志仍需努力。

想要改善当下“酒桌文化”的劝酒风气,想要对人情、等级之类的陋习说“不”,如果仅仅依靠单个个体的反抗和法规禁令惩戒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改变的是整个职场环境的大氛围,需要平等理念真正在不仅限于职场的整个人情社会中被尊重和践行,这样我们才能离平等的职场环境更近一步。

利益之下的酒桌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积弊   政商   利益   文化   陋习   游戏规则   人情   平等   权力   年轻人   事情   等级   现实   合同   事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