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开年暴涨,科技股的机会又来了

创业板开年暴涨,科技股的机会又来了

元旦开门第一天,创业板指继续暴涨,这已经是K线连续第三天暴涨!

这种走势,无疑是2019年以来的成长股牛市的延续。

去年,上证创两年新高,涨幅13.87%,深成指创五年新高,涨幅38.73%,创业板创五年新高,涨幅更是高达64.96%。

继2019年大涨后,再次交出了满意的成绩。

但我们审视全市场4140只股票,上涨的只有2371只,如果剔除新股,半数股民仍只能徒呼:

“赚了个锤子,赚了个铲铲……”

让人没想到的是,TMT科技股们同样损失惨重。

从5G的沪电股份、深南电路,到云计算的光环新网、浪潮信息,再到中芯国际、中微公司、闻泰科技等芯片股,全部惨遭滑铁卢,且很多出现了破位下跌。

为国接盘的老铁们,真*为国接盘。

但要说科技股就此嗝屁,那是不可能滴,谁没挨打的时候?

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

正如我们在毛衣战时墙裂推荐科技股,现在君临仍敢说这话:

科技股是未来最值得投资的赛道之一。

1

翻开K线,可以很明显地看到:

去年7月14日,是芯片股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从表面上看,中芯国际绝对是最佳背锅侠,毕竟这货就是那时候上市的,而且以往大象IPO压垮股市的例子不在少数。

比如中石油IPO,平安的千亿融资……

但中芯这锅背的冤啊,半导体的崛起有两方面原因:

毛衣战带来的估值提升;

国产替代带来的业绩腾飞。

不过7月时,形势已悄然发生变化。

国际上,川普的大选之路全面落后,已经到了拴条狗都能赢的地步。

而以民主党阴龊龊的尿性,拜登上台就意味着局势的“缓和”,至少当时的主流解读是这样的,公知们已经在欢呼雀跃。

如果对抗降级,还玩啥国产替代?

再加上毛衣战高潮已久,遭疫情C位抢道后,自主可控这张牌就没那么溜了。

还给啥高估值?

而且美国的制裁杀伤力真的太大了。

就拿华为来说,真的很难啊。

先看运营商业务,这是华为的立身之本。

自从美国发出追杀令后,四面楚歌!

6月3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华为和中兴列为“国家安全威胁”,禁止美国公司从其购买设备。

根据路透社最新消息,美国国会在12月20日已批准19亿美元资金,以替换华为和中兴的电信设备,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头号狗腿子英国积极响应,宣布从2021年1月1日起停止购买新的华为设备,并且5G网络中目前所使用的华为设备将在2027年前拆除。

法国虽然没有彻底禁止华为设备,但其网络安全机构已经向计划购买华为5G设备的运营商发出通知,一旦设备到期,将无法续签华为设备许可证。

按照许可证3-8年的期限,和英国没啥两样。

还有德国、日本、澳大利亚……

国际上被拒不说,连国内都"有话要说"。

比如原财政部部长直言:

“5G建设过度超前,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花出去了,一旦找不到应用场景,回收成本是最大的难题。”

三大运营商也适时叫苦,在媒体上吹风。

高通、爱立信、三星抢破头的5G,不香了?

运营商业务内忧外患,何以为继?

也不怪乎PCB板块全军覆没,深南电路、沪电股份、景旺电子等全没好得了。

再说消费者业务,同样惨不忍睹。

华为2020年Q3,实现销售收入6713亿元,同比增长9.9%。

数据虽然不错,可细分来看,同样隐患重重。

华为2/3的手机是在国内销售,且国内市场份额已接近50%,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而在欧洲市场,由于谷歌断供GMS服务,华为今年Q3的市场份额只有14%,同比再次下降31%。

海思更惨,海外国内的供应链通通被美国切断,芯片无法制造,今年三季度已跌出全球前十大IC设计公司的行列。

华为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面对困境,华为开始突围,有两大动作备受市场关注。

11月初,华为造车的消息开始流传。

虽然华为在内部文件上说不造车,可正如当初不造手机,大家皆会心一笑,在对菊花牌汽车的期待中,闹出绯闻的长安、上汽都狠狠地飚了一把。

11月17日,华为正式出售荣耀。

华为此举意图很明显,让荣耀挣脱"束缚",摆脱美国禁令的影响,同时现有库存能让华为撑得更久,就是不知道任正非送出祝福时,心里是何滋味。

巧合的是消息传出后,高通“正式”宣布已经从美国政府获得向华为出售4G手机芯片的许可,当然5G依然禁售,就是那么巧。

嗯,卡脖子真TM是门技术活。

虽然任老仍然很乐观,但在美国的打压下,华为颓势已现是不争的事实。

华为的痛,中芯很快就懂了。

2

中芯国际三季度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营收208亿,同比增长30%,净利润30.亿,同比增长168.63%。

非常优秀,但吊诡的是股价当天却大跌7.23%,此后一直萎靡不振。

要知道这可是晶圆代工的黄金期。

随着下半年国内疫情的控制,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需求快速反弹,国外的需求也转到了国内,叠加传统旺季的来临,半导体芯片需求暴涨。

特别是8英寸产能,由于车用半导体、物联网MCU、分立器件、指纹识别芯片等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部分MOSFET由6英寸厂转向8英寸厂,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不足。

世界先进、华虹、联电等晶圆厂的8英寸产能利用率均超100%。

芯谋研究的顾文军在微博上写道,已经夸张到出现设计公司老总哭求产能和跪求产能的情况,连大众都因为芯片断供而停产。

如此行情,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今年8月,台积电、联电、格芯等大厂将8英寸晶圆代工报价提高了10%-20%,四季度时再次提价10%-15%,而且根据预测,2021年还将上涨40%。

成熟制程疯狂,先进制程同样不差。

在5G及AI的推动下,以智能手机、PC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服务器和汽车电子需求快速反弹,推动了中高端芯片对于12英寸晶圆投片量的大幅增长。

目前台积电12英寸晶圆对应的从7nm到55nm制程已全面满载,并传出消息从2021年开始取消接单折扣,这变相等于涨价。

联电和世界先进等更是早已宣布涨价。

这也是台积电、联电等股价飙涨,迭创新高的原因。

可中芯为何跌成狗屎呢?

同样是因为美国的制裁,直接被干闭气了。

早在9月,业内就盛传中芯要被制裁,果不其然,中芯在10月4日晚发布公告,美国BIS已向中芯的部分供货商发出信函:

“对于向中芯国际出口的部分美国设备、配件及原物料,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规定的进一步限制,须事前申请出口许可证后,才能向中芯国际继续供货。”

要知道虽然设备厂商将半导体设备卖给了晶圆厂,但在使用过程中硬件端的校准,软件端的信号采集和参数设置都离不开设备厂商,否则秒变废铁。

而美国的应用材料、泛林、科磊是中芯最主要的设备供应商,在被制裁后意味着中芯随时有瘫痪的风险。

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中芯的部分客户已经在考虑转单。

根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高通和博通已经陆续向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等晶圆代工厂提出增加投片量的需求。

好在晶圆厂们皆订单爆棚,产能严重短缺,高通和博通这才作罢,而这两货正是中芯的前两大海外客户。

同时中芯业绩的增长皆因14nm工艺量产后,导入华为海思的麒麟处理器大单。

可在9月15日后,中芯无法为海思代工,已经丢掉了这个大客户,而且直到现在都没有新客户顶上,中芯的14nm产能仍是闲置状态。

要说中芯不慌,显然是不可能的。

中芯为何把梁孟松赶走,原因正在于此。

认怂吧。

可美国显然没听到中芯的呼声。

12月18日,美国以“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正式宣布把中芯列入了“实体清单”。

这意味着中芯无法买到10nm及以下制程所必须的美国设备,先进制程之路断了,只能维持现有成熟制程的正常运转。

前路被断,现有业务客户又缺失,中芯四季度的业绩已经没指望,同比能稳住就相当不错了。

华为和中芯要崛起,去美化产线势在必行。

作为全村的希望,华为和中芯先后被美国爆锤,半导体行业的未来在那里?如何雄起?

聪明的资金怎么会去趟浑水,安心地跌吧。

况且国家早已指明了道路。

3

5月14日,双循环横空出世。

两会期间,最高领导人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定调:

“把双循环作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

资本市场精准地GET到了国家态度的“转变”,开始全面转战“国内大循环”。

科技股充满不确定性,显然不在此列。

逻辑自洽的新能源和白酒,因稳定的高增长迅速成为最强主线。

在科技股利空不断时,基金经理们实力演绎:

抱团就是这样豪横。

2020年,是公募基金历史性的超级大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年内成立新基金1399只,合计募集规模达到3.12万亿元,无论数量还是金额都创历史新高。

更NB的是权益类基金成为绝对的主角,发行规模达到2万亿,占比高达64.15%。

要知道在2015年的历史性行情中,虽然权益类基金同样爆表,可募集规模只有1.4万亿,今年已远超当年的记录。

同时发行规模超百亿的基金达到40只,大幅刷新去年26只的规模。

如此体量的新增资金涌入,基金经理的最优解是什么?

显然是抱团取暖。

左脚踩右脚,玩梯云纵不香吗?

美国制霸高科技领域,抱科技股和新能源。

我们为何抱白酒股和新能源?

因为没人卡脖子,我们能自主可控,连业绩都可控。

没见国家都在提内循环,科技这类外循环有什么出息。

保增长吗?

我大白酒就能,把提价囤货玩好,百试不爽。

实践也证明,抱团取暖非常明智。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各类基金全线上扬,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2020年平均收益高达57.06%,混合型基金也有42.89%。

债券才多少?3.81%;

货币基金呢?更是只有可怜的1.98%。

壮哉我公募基金!

如此喜人的战绩,基民怎么不爱呢?

何愁没增量资金,抱团就是这么NB。

更何况注册制后,本就强者恒强。

以大A为例,这些年疯狂发行新股,已经出现这种趋势。

市值后50%个股的成交量占比,这些年不断降低,2016年有33%,今年已下降到19%。

对比日本的4%,美国的2%,香港的1%……

抱团之路,任重道远。

这也是7月后,白酒、新能源强者恒强,要你命3000跌成狗屎的重要原因。

但万物有度,谁也不能揪着头发把自己提起来,以白酒、新能源股们的体量,还能翻几倍?到临界点后总会选择更具性价比的目标。

而科技股们显然是最佳选择。

4

首先我们要看到,科技股们业绩并不差。

中芯国际、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卓胜微、闻泰科技、华润微……

而且明年的业绩同样有保障。

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的数据,预计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在2019年4123亿美元的基础上,增长5.1%,达到4331亿美元,而2021年将增长8.4%。

UBS、WSTS、SEMI等大佬同样对明年持乐观态度,平均预测值高达9.4%,这在半导体历史上是罕见的高增长。

主要原因是明年疫情控制住后,经济将强劲复苏,在5G和AI的推动下,消费电子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同时新能源车渐成规模,对汽车电子的需求也是燃油汽车所不得企及的,将为汽车电子注入强劲动力,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2021年汽车半导体将成为芯片行业中最强的终端市场。

兆易创新的存储芯片,韦尔股份的CMOS传感器、闻泰科技的汽车电子、卓胜微的射频芯片……

统统都有,今年都能高增长,明年面对更好的行情,业绩会差?

再说中芯国际,虽然怂了,但企业赚快钱的思路是行得通的,在发力先进封装后,产品性能将持续提高,补上中芯在14nm的短板。

届时新客户补上,以现下晶圆代工产能严重缺乏的状况,业绩同样有出现惊喜的可能。

持续高景气度的半导体设备更不用说,不仅中芯在疯狂扩产能,连台积电、联电等都把扩产计划提上了日程,还准备抢中芯的市场份额呢。

中微公司、北方华创12月21日就因为中芯受制裁的“利好”大涨过,明年的高增长确定性最高。

接下来是更关键的估值问题。

首先我们要找准中国的定位,在2020年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已经到了向人均GDP两万美元的发达国家阵营冲锋的时候。

可在世界经济停滞的时候,我们多吃,别人就要少吃。

正如奥巴马的理论:

“以中国的体量,如果达到西方的水平,就是大家的灾难。”

美国是无论如何不会允许地。

放眼全球,目前只有半导体是唯一的增量市场,连新能源车都不算,毕竟玩得还是对燃油车的存量替代。

这意味着我们要成为发达国家,半导体是必须攻克的难关,不然就会永远被卡脖子,永远只能成为发达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

这张发达国家的门票,必须拿到。

如果不能实现自主可控,就会产生当年运十的悲剧,被麦道和空客拿捏的死死地,我国民航业为此付出上万亿的代价。

各国皆明白半导体的重要性,寸土不让。

这次美国制裁中国,欧洲各国就非常不满,认为美国是在打压欧洲半导体企业,本国企业通过豁免抢占市场。

12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召开17个国家电信部长视频会议,宣布将在未来两三年投入1450亿欧元(1.2万亿人民币)的资金,以推动欧盟各国联合研究及投资先进处理器及其他半导体技术。

欧盟的看法就是,在半导体行业其市场份额只有10%,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

要补短板!

连欧盟都懂,以我们领导层的智慧会不懂?

君不见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的首要任务就是: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同时对垄断资本也指明了方向,科技的星辰大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话不是光说说,不用怀疑,国家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决心从未动摇,可以预见利好会密密地来。

国家战略加持,这估值杠杠滴。

奉劝资本市场的基金们,耗子尾汁。

不要喝白酒上了头,科技股的星辰大海同样在等着你们。

创业板开年暴涨,科技股的机会又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三星   科技股   华为   抱团   美国   新能源   产能   白酒   半导体   芯片   业绩   需求   基金   机会   国内   设备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