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获取本报告PDF版请见文末

1、‍再生塑料发展是大势所趋 ‍

塑料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破坏。

麦肯锡测算到2030年全球塑料废物量将达到4.6亿吨,比2016年整整多出2亿吨,找到一套可行的废塑料处理方案迫在眉睫。

去年 1 月国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后,可降解塑料产业迅速崛起,PBAT和PLA的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国内PBAT的拟建产能已超过1200万吨,这些项目瞄准的主要就是国内和欧洲市场。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然而,今年7月初欧盟颁布的SUP禁塑令中却明确禁止使用有氧降解塑料生产一次性塑料制品,反而强调要发展塑料回收再生利用,并对聚酯瓶等项目提出了量化的再生料使用率要求,这无疑是对急速扩张的可降解塑料市场的猛烈冲击。

无独有偶,美国费城以及法国的禁塑令也禁止了特定种类的可降解塑料,并强调塑料的循环使用。欧美发达国家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塑料再生利用上,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欧盟对可降解塑料态度的转变一是由于可降解塑料本身性能不佳,二是可降解塑料并不能根本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可降解塑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分解,也就意味着机械性能弱于常规塑料,在许多领域难以胜任,只能用于生产一些性能要求不高的一次性制品。

而且,目前常见的可降解塑料并不能自然降解,需要特定堆肥条件才能实现,如果可降解塑料制品没有被回收,对自然界造成得危害和普通塑料并没有太大差别。

所以我们认为可降解塑料最有意义的应用领域在于与湿垃圾一起被回收进入商业堆肥体系。

而在针对可回收废塑料的框架下,将废塑料通过物理法或化学法加工成再生塑料具有更大的可持续意义,再生塑料不仅减少了对化石资源的消耗,其加工过程的碳排放也少于生产原生料的过程,具有天生的绿色溢价。

所以,我们认为欧洲将政策从可降解塑料向再生塑料倾斜的思路变化确实具备科学性和实际意义。

从市场来看,再生塑料具有比可降解塑料更广阔的空间。可降解塑料受限于性能不足,基本只能用于要求不高的一次性制品,而再生塑料理论上在大部分领域都可以实现对原生塑料的替代。

比如目前国内已经非常成熟的再生聚酯短纤,英科再生的再生PS,三联虹普为海外提供EPC服务的再生聚酯瓶片和为台华新材提供的再生锦纶EPC,以及聚乙烯、ABS等都已有再生料,这些领域加起来潜在有上亿吨的规模。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虽然前期国内产业把关注度都集中在可降解塑料上,但政策层面其实也一直在倡导塑料回收再利用。

2009年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就提出“3R”循环经济立法理念,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Reduce、Reuse、Recycle)。

其中,“减量化”强调塑料使用量的减少,避免过度包装,从源头上减轻废弃塑料的处理压力;“再利用”要求废塑料能回收再生后用于原来的应用领域,即同级再生,如废 PET 瓶加工后成为再生瓶片再用于制作 PET 瓶(瓶到瓶);“资源化”比“再利用”意义略低,主要指废塑料无法回收用于原来的领域,只能用于品质要求较低的 领域,即降级再生,如 PET 瓶回收后用于生产聚酯短纤(瓶到丝)。

虽然国内有长期政策关注,但是缺乏类似欧洲一样的硬性规定,所以国内再生塑料行业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我们认为随着双碳目标确立,以及相关技术和产业链日趋成熟,配套的政策也有望落地,国内再生塑料行业将会迎来迅猛发展。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2、‍国内已具备产业发展优势‍

虽然理论上再生塑料能够替代的空间非常广阔,不过在技术和市场上仍需要循序渐进。从全球塑料消费结构看,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就是一次性包装材料。

因为一次性包装塑料的占比最大,达到40%接近1.4亿吨;产品对塑料性能要求不高,被再生塑料替代的技术难度较小。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所以欧盟和我国的禁塑令所针对的环节都是一次性塑料这个群体(Single-use Plastic)。

在一次性塑料品中,聚酯(PET)则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大比例再生循环利用的产品。

从欧洲的政策和一些头部消费品企业的战略可以看出,普遍都选择PET瓶作为提高再生塑料使用量的突破口。

我们认为在这一领域,国内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基础实际都具有非常强的基础。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2.1 国内技术已得到海外客户认可

目前国内外主要以物理机械的方式对废旧塑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也就是将收集来的废旧塑料经过破碎、清洗、分拣以及加工再造后运给塑料制品厂进行成型。

而对于食品级PET聚酯瓶来说,成型采用注塑吹膜工艺,对材料的特性粘度要求比一般做纤维的PET材料高;另外,出于食品安全的角度,PET材料中的乙醛含量要足够低,因此对加工工艺的整体要求比较高。

如果只用物理法加工,过程中的磨损、清洗和熔融会造成分子链解聚,材料质量就会降低。

如果要真正实现“瓶到瓶”的同级再生就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工艺来提高分子链的聚合度,从而弥补性能上的损失,并满足食品级包装要求。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目前国内企业三联虹普已经掌握了制造高性能PET聚酯切片的固相聚合技术SSP,该技术通过将PET部分结晶来降低原料的聚合温度以及粘度,方便小分子的排出并加大了缩聚高分子的聚合度,使得最终产品的力学性能更优异。该技术同样可以实现“瓶到瓶”的高质量再造,加强再生 PET 聚合度的同时更好地释放出乙醛一类副产品小分子。

三联虹普目前以子公司 Polymetrix 为主体在海外开展业务,已经具备了提供万吨级再生聚酯瓶片生产工艺包的能力,并为可口可乐、达能等企业的聚酯瓶片供应商提供了服务,可以说已经获得了世界最顶尖食品企业的认可。

除了物理回收法之外,将塑料解聚成原料小分子后进行提纯再聚合的化学法也是极具有潜力的塑料回收加工工艺。

由于化学回收的技术难度高、能耗高、成本高等特点,目前还很没有普及。化学法比较适合用于受污染严重的塑料回收;另外,带有活性较高官能团的材料(如尼龙)容易在传统物理法中发生严重的热降解,也适合用化学法再生。

三联虹普也已经为台华新材提供了化学法生产再生尼龙的工艺包,目前项目已经签约,如果项目成功就将成为我国万吨级再生尼龙自有技术突破的工程案例,并一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2“两网融合”建立高效回收体系

由于废旧塑料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分散化特点,因此回收环节的效率尤为重要,会显著影响再生塑料的全流程生产成本,以及整个产业规模化的发展。

国内废塑料收集率已经较高,据统计2020年国内塑料报废量7410万吨,其中丢弃率为7%,但回收利用率也只有30%,填埋与焚烧的比例合计达到63%。

我们认为废塑料回收利用率较低的原因,除了政策不到位、技术无法完全满足外,主要是废塑料回收分类体系还不完善。

十八大时我国就提出推行“两网融合”回收模式,这种新模式是将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融合在一起,使废塑料回收后能先经过有效分拣再资源化利用,从而显著提升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率。

目前“两网融合”还主要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点,未来国内逐渐铺开后,相信将为再生塑料行业创造良好的基础。虽然废塑料的整体回收利用率还不高,但是聚酯特别是 PET瓶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都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从日常生活就可以发现,一般饮料瓶,如 PET 瓶或易拉罐,被丢弃后很快会被拾走。 虽然这一环节并没有政策支持,但由于有利可图,所以自发建设了 PET 瓶的回收体系。

可惜目前国内的废 PET 瓶只有极少数回收后被用于制作再生瓶片,绝大部分还是用于生产再生短纤。

这并不符合 3R 原则中优先同级再生的要求,不过我们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政策推出,凭借现有的回收体系,很快就可以建立 PET 瓶片的同级再生加工体系。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3、‍行业发展需要政策推动 ‍

如上文所述,国内已经具备较好的技术和回收体系基础,但还存在废塑料回收利用率,以及同级再生利用率低这两方面问题,我们认为问题的核心就是缺少国家层面的再生塑料强制政策。

参考欧盟发布的禁塑令,在禁止一次性塑料使用场景的同时,也给出了PET瓶身中必须含有30%再生料这样强制且明确的要求,倒逼相关企业必须使用再生塑料。

这类政策直接导致了海外企业对再生原料需求的暴增,甚至需要寻求海外原料供应商来达成要求,海外再生塑料的价格也明显上涨。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在没有政策影响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只会依据当下的盈利情况来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国内再生聚酯短纤一般比原生短纤低500元/吨左右,价格却远高于再生聚酯瓶片,但聚酯瓶片的要求实际比短纤更高,原生聚酯瓶片也一直比原生聚酯短纤价格更高。

两者价格出现倒挂:

一是因为国内还没有政策要求终端必须使用再生原料,对于饮料、日化等消费品企业,品质比成本更重要,没有政策要求就不会主动改变原料,避免发生风险;

二是国内再生短纤价格较好,实际主要满足的是海外服装企业使用再生纤维的需求,因为海外对于使用再生原料有政策要求,同时又要求废塑料优先实现“瓶到瓶”的同级再生,这就促使服装企业到国内来寻求“瓶到短纤”这种品质较好的降级再生聚 酯,最终导致了国内畸形的再生聚酯价格体系。

我们预计随着欧洲等强制政策落地,我国也会尽快推出再生塑料的相关政策,鼓励或要求终端企业使用再生原料,甚至有可能限制“瓶到丝”这种降级再生过程,避免海外与国内竞争废塑料资源。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4、品牌商使命在身,供应商受命而为‍

海外市场无论是政府强制政策,还是企业自发行为,对于再生塑料添加的要求都是针对最终消费品环节提出的。

因为这一环节的集中度明显高于中游制造环节,且对于品牌和社会责任形象更为重视,比其他环节更容易管理和实现。

比如可口可乐2019年为了回收方便,主动将长期使用的雪碧绿色包装换成无色瓶。不过在制造过程中,这些toC的企业都有若干符合标准的供应商,一般都是由供应商生产聚酯瓶片,随后在消费品企业的工厂中吹塑成瓶并灌入饮品等。

因此toC企业提出再生塑料使用要求后,也是由供应商在生产瓶片的过程中加入再生聚酯原料,并不需要toC企业自己生产。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如三联虹普2018年与法国威立雅合作建设的再生聚酯生产线产品供应给达能,2019年与Envases合作建设的生产线产品供应给可口可乐等。

所以我们预计未来国内推广再生聚酯后,虽然承担责任的还是消费品企业,但是负责生产的主要还是这些消费品企业原本的供应商,如华润、万凯、三房巷、澄星等。

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地方性的小型再生聚酯瓶片企业,生产出产品后供应给大型的聚酯瓶片企业。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根据百川统计,2020年国内原生聚酯瓶片产量达到880万吨,其中国内消费652万吨,净出口228万吨。同时,国内每年再生PET产量大约580万吨,其中再生短纤占比84%,再生瓶用占比9%,仅52万吨。

如果未来国内全面推广再生瓶片,按照30%的添加比例,则需要新增约140万吨的再生瓶片产能。

如果按照全球每年约2500万吨的聚酯瓶片消费量来计算,按照30%的添加比例,总计需要750万吨再生瓶片产能。而再生瓶片目前在欧美也只是刚刚起步,还有非常大的投资空间。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未来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5、报告总结‍

我们认为在国内双碳目标确立和欧洲禁塑政策影响下,国内也会开始发展再生塑料产业。

再生塑料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短期最合适国内发展的主要是再生聚酯瓶片领域,其他如再生锦纶、再生PS等也值得关注。

我们预计一旦国内政策落地,将会催生巨大的替代空间,并出现大量投资项目,行业公司有:具备领先再生聚酯和再生锦纶技术的EPC服务商三联虹普,以及再生PS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英科再生。

6、‍风险提示‍

1)产业政策落地低于预期:

政策是推动塑料循环利用市场规模扩大的关键因素,如果国内一直没有出台强制使用再生原料的政策,再生原料厂商也很难推进行业发展;

2) 原油价格下跌:

低油价导致原生料与再生料价差缩小,再生料失去成本优势;

3) 可降解塑料技术超预期突破:

若可降解塑料的制备以及后续降解技术大幅突破,降解环境要求大幅下降,可能会让塑料制品厂转向使用降解塑料。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报告原名:《基础化工行业:再生塑料——从“白色污染”到“绿色财富”》

作者、分析师:东方证券 倪吉

获取更多PDF版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链接:「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塑料   欧洲   聚酯   利用率   消费品   广阔   环节   原料   体系   领域   海外   财富   政策   国内   白色污染   技术   科技   企业   空间   聚酯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