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中国车企为什么无法超越国外巨头呢?


这一道若干年前的疑问,时至今日或许已经不是问题。


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告诉我们:“中国(车企)在技术层面已全面超越(外资品牌),到2030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70%”。


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年轻”的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在告诉媒体:“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在中国,一定是国产企业的天下,不会再有国外品牌的位置”。


一老一新两代人,对此毫无代沟,畅快地达成共识。他们用中年人的自信与乐观,试图掷地有声地告诉年轻化的消费者——中国汽车品牌将迎来自己的巨头时代。


然而,我们或许还未走出巨婴时代。


一 “巨婴”汽车


不知是由于中国车企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还是车企和消费者拿到的是两套截然不同的剧本,使得如今的整个汽车行业颇具魔幻现实主义。


一方面,从车企到供应商,再到电池和研发,每一方都在信誓旦旦地表明自己已然从当年的屡战屡败,进步为独孤求败了。


另一方面,当问及既然如此,又何以至此?为何仍没有诞生一个世界级的中国品牌?他们的嘴又会说了……多云君大概总结了一下,从大部分中国车企的一把手,再到他们的市场销售,关于这一问题,他们给的解释通常是——


1. 国家政策保护不够;

2. 国家财政补贴不够;

3. 中国消费者认知不够;

4. 中国消费者意识转变不够。


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总之,那些声称自己独步武林的部分中国车企们,不管握着怎样的一把好牌,只要在与日系车和德系车的斗地主中败下阵来,就会情不自禁地怨天尤人,指桑骂槐。


这种一副“我已经很好了没有任何问题,凡是有问题就是别人的问题”不要脸的思维惯性,就是巨婴。


中国汽车工业步履维艰几十年,条件很差、环境很苦,但很多的车企,却是蜜罐中泡大的,惯了一身坏毛病与懒毛病。


坏在于,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任何现实中的困难,都是国家和消费者的不支持所造成的。


懒在于,丝毫不愿意以用户为中心,只讨论概念,不研究问题,从未彻头彻尾地改造自己那老气横秋又趾高气昂的服务态度,只是在产品上做一些修修改改的表面创新。


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任正非曾经说,我们还处于18到19世纪,工业革命的成本加质量时代。


王传福在前不久,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发表演讲道:“单从技术看,中国品牌已经实现了全面超越(合资品牌),不过品牌认知度依旧是发展短板,消费者消费观念还没有转变”。


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字里行间便把工业时代初期那套陈旧落后的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传福所代表的中国汽车人,总是想当然地将技术和质量等同于品牌。然而,技术和质量只是品牌构成中的一份子,并不能代表品牌的全部。


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而当他们携带着陈旧的观念与判别标准,一旦在技术和质量上有所突破,却没能赢得期待中的品牌反响,便又开始耍性子、闹脾气、迁怒于人,吐槽中国消费转变没跟上。


要我说,中国汽车用户真是全球最苦逼的一波消费者。维权要搞的惊天动地、买车要搞的低声下气,好不容易不用捆绑消费了,还被搞的不能落地。最后几代人掏着真金白银的血汗钱,为一个个成长初期的车企们花钱续命,结果还被嫌弃地指责为:中国车企之所以做不了高端,都怪你们崇洋媚外,思维意识没转变!


别人家的车企在感谢消费者陪自己成长,我们的车企却在嫌弃消费者不成长……


做企业和做人一样,都摸摸良心吧。


二 品牌之困


多云君当然认同中国车企在电动领域的相关领先,于我自身来讲,倘若去选择一辆电动车,无论我之前是哪个车系的粉丝,都会毫不犹豫的去选择国产车。


只是受不了一些中国车企的巨婴病。


巨婴的特征很多,但最核心也最致命的两大特点,一是“全能自恋”,二是“偏执分裂”。


中国车企无论是曾经的技术差,还是如今的技术牛,都出奇一致地表现出无所不能的狂热自恋。这种“普且信”看起来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一直主张要勇敢自信。


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然而,巨婴式的“全能自恋”带有一种高人一等、好为人师的傲慢,在此之下,它会把周遭的一切当做自己的附属品,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这份巨婴病长在某些中国车企身上,就是成立至今都没有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精神。而中国车企之所以凭借领先的技术依然难以实现品牌的高端化,恰恰就出在不知道如何做服务,还停留在以往的野蛮阶段。


而“偏执分裂”,则在于会用自己想象的世界来要求现实世界,一旦遭受挫败或事与愿违,就将所有的原因归咎到其他人身上——自己之所以无法达到预期,都是别人对自己不起。


之前尚可,自从迈入具有先天优势的电动车领域,中国车企们的“偏执分裂”就愈发严重。每发布一款用来“改变世界”,成为“特斯拉杀手”的重磅车型,但凡没有得到预期的市场反响与销量,就立马进行文章一开头所呈现那类归因——


1. 国家扶持太少;

2. 国民太崇洋媚外;

3. 国外品牌太会花言巧语;

4. 国情太落后于我的远见。


关于品牌,向来都是一场总体战。既要抓技术、抓质量,也要搞服务、搞态度,同时也要打好舆论战。很多国产品牌的高管们常常不屑国外车企的话术包装,多云君以为,既然大家觉得国外车企巧言令色,那也就用同样的舆论战打回去。


这些方式方法以及重要性,在《毛选》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国车企的管理层们真应该人手一套好好拿回去读读。


毛教员教育我们:没有眼睛向下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


而中国车企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不是中国消费者崇洋媚外、左顾右盼,相反,中国消费者一直眼睛朝下,观察和见证着身边种种不经意的变化与革新。而中国车企们则反倒眼睛向上、眼高于顶,东张西望,甚至目中无人。


所以,与其关心我们何时迎来属于自己的巨头,更迫切的是关注我们何时能走出巨婴。


3 最后希望


那么,中国汽车“品牌化的未来”在哪里?


多云君听了太多中国汽车大佬的高谈阔论。直到——


我认识了一位在某新新汽车品牌工作的95后。


每天下班后,他都蜗居在北京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早已到了休息时间,但他还做着自己分外的事儿,一件看起来十分不起眼,也非常微不足道的小事。


那就是在群里跟车友们聊天。关于产品、关于体验、关于用车场景、关于生活、关于问题、关于投诉,甚至关于吐槽和辱骂。


他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个成年人。


我想,中国汽车品牌化的未来或许就正在这狼藉的空间里孕育。


而非那些像巨婴一样的车企里。


中国车企何时才能走出“巨婴时代”?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中国   时代   崇洋媚外   偏执   中国汽车   巨头   中国消费者   汽车品牌   观念   消费者   眼睛   质量   品牌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