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 谁在左右你的“选择权”?


越来越多车企涌入直播领域,然而,直播平台的营销价值究竟是什么呢?


或者说,直播带货究竟解决的是营销环节中的哪个问题呢?


我们不妨先按下不表,溯本清源,搞清营销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 “选择权”之争


在各派的观点中,多云君比较倾向于来自行为学、社会学,甚至是大脑神经学的统一认知:营销是为了影响人们的选择。


因为人生就是选择的总和。


也就是大家所最常说的,营销来影响用户/消费者的决策。


那多云君就简单地理一理人究竟是怎么做选择的。


比如在传统情景中,我要买一款洗发露,我会怎么做?


① 我会选择去哪个超市→②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中选择看上眼的产品→③选择结账→④选择使用→⑤选择用完→⑥在与朋友的相关话题中选择推荐给他→⑦选择二次购买……


看,实际上我们的日常消费,是可以被拆解为不同的细分化选择。如果想要再精细,上述的“选择链”还可以进一步拆解。


但这不是今天多云君想要表达的重点,拆分到这个程度已经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


在这条“选择链”中,我们已经能一目了然的看到那些我们日常习以为常的营销手法。


比如为了影响你的选择①→附近的超市传单、小区的电梯广告等;


为了影响你的选择②→摆货位置、产品包装、特点优势、明星代言、品牌效应、导购员推荐、赠品诱惑、活动促销等。


为了影响你的选择③→结账的快捷性、超市的分流能力等。


为了影响你的选择④→产品力从这一步开始才真正发挥效力,有用、好用就会让消费者坚持用完,不然则被舍弃。


为了影响你的选择⑤→同④,产品力作用、售后服务、短期收效等。同时,有时为了让消费者长期使用,产品说明上往往也会提醒道“长期使用效果更佳”等。


为了影响你的选择⑥→持续的产品力、广告力、升级力和长期效果等。


为了影响你的选择⑦→上述一整套动作的共同作用。


这样的选择链在汽车行业中也更为凸显。


广告、品牌、价格、优惠、活动等要素影响你买哪辆车产品力和4S的服务水准影响你的长期使用甚至二次购买。


所以,对各个环节,尤其是售后市场倍加重视的品牌,本身也就是对“选择链”的长尾覆盖。


从一定程度上,消费市场其实就是对用户“选择权”的争夺。抢夺注意力只是其中的步骤之一。


搞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恍然企业或产品为什么要做品牌。


二 选择捷径


现实生活的选择太多,况且很多人的的确确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尤其最重要一点,尽管如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但人类大脑的认知模型还和几十万年前没有本质的区别。


相比较复杂的电脑运算,大脑实际上喜欢走“捷径”。


当选择过多,大脑并不会百般比较、从中择优,而是更倾向放弃做选择。可见选择恐惧症是有科学依据的。


宝洁公司曾经有一次做内部改革,将最初的四五十款产品缩减到二十来款,结果销量不降反增,屡创新高。


同样的减法我们在苹果的产品中更为熟悉,在这里就不赘述了。都是一个道理。


总之,企业们别误以为给用户/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选择就是好事,凡事有度,否则会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克服外界纷乱庞杂的选项,抢到用户/消费者的选择权呢?


品牌化。


品牌的诞生是在传统的现实生活中,人为的制造一种选择捷径。


比如超市的品牌化,解决你在无数的选项中,最终去哪儿的问题;产品的品牌化,解决你在无数的同类中,最终选什么的问题。


商场也是同理。比如SKP、大悦城、万象城等。


它们的成功,是在原有的选择困境中创造了一种有效的捷径。


也就是说,对于消费而言,“选择捷径”是目的,品牌只是手段。


好了,终于可以说正题了。别嫌多云君师绕,哈哈,因为必须得先讲问题的核心与逻辑交待清楚,我们才能洞悉电商、直播带货的兴起本质。


自从进入电商时代,大家肯定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那就是网上的爆款,大多数都不是品牌。反而之前的品牌却日子难熬。


有人说,这是草根时代的来临。然而这一切的聚变只是因为有更好的“捷径”替代了品牌,我们可以不像之前那么仰仗品牌。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在网上创造更好的“选择捷径”,之前淹没在无数选择中的商品,因为技术原因而得以被有效的呈现。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在传统模式中品牌为王。


在电商的界面设计中,至少会用到十种“启发式算法”。通俗讲就是暗示你做快捷化的选择。


直播带货 谁在左右你的“选择权”?


比如搜索、筛选、排名、口碑、评分、找类似等,以及如今比较盛行的兴趣关联、算法推荐等。


这些所有的做法,本质上都没有发生变化,无一例外的只为影响你在不同环节中的选择。


只不过这些“捷径”更多、更短,人们难以察觉,但会让更多的商品涌现而出,提高了剁手的概率、频次与规模。


三 直播带货:替你做决定


在此基础上,直播带货其实就是新的一种“选择捷径”。


回忆一下李佳琦。


① 你不知道该选择那支口红→②你不知道该选择试哪些颜色→③你不知道该怎么给自己选择色号→④你不知道在选择相信谁……


直播带货其实解决的就是这一问题。核心的逻辑并不复杂,只是实践起来存在困难。


仍以李佳琦为例,且不说他的伶牙俐齿,能hold各种色号的人本就极为稀缺。


直播带货 谁在左右你的“选择权”?


这一先天优势也决定了他更适合带口红,而不是锅……


对“选择捷径”的创造,从品牌时代到电商时代,再到如今的带货时代。实际上是发生了一个微妙但无比巨大的变化。


品牌时代的核心,是引导你来做选择。自己的咋咋呼呼,只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


而电商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选择项”在以几何倍数的暴增。


早期的电商时代还是让你做选择,但在近些年,在算法的进步下,其实已经是电商平台在无形中帮你做决定。


带货时代呢,则来的更简单直接,那就是替你做决定。


品牌时代:引导决定→电商时代:帮你决定→带货时代:替你决定


是的,当选择的种类让人目不暇接,超过了大脑带宽的极限,所谓的“选择捷径”,就是本能的让别人替自己做决定。


你想,最不费自己脑子的方式就是费别人脑子。


这已在心理学和脑科学中被证实。


专业的话是:衡量人们会怎么做,最好的指标是他们接收到来自别人的信号。


翻译成人话:人们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购买决定归因于他人的选择。但事实恰恰相反。


直播带货,便是通过网红或名人效应,来替你做决定。


正是这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捷径,在无形中挑动了市场的神经。


四 多云汽车的营销笔记


说了这么多,你不用全记住,以下三点就是关于“选择捷径”的“认知捷径”。


「做捷径>做品牌」


如果你能找到一种更有效的选择捷径,那就没必要费时费力的做品牌。


捷径才是目的,品牌只是手段。


但如果没有灵感,那么做品牌依然是可走的捷径之一。


「让谁替消费者和用户做决很重要」


李佳琦的口红,是建立在“产品+产品”的基础上。


口红是产品,李佳琦本身也是“产品”。


两者的结合,做到了1+1>2


罗永浩能复制吗?


或者这么问,以罗永浩的“人设”,他能帮用户做哪方面的选择呢?


所以,选择带货人的标准只有一个——这个人能帮用户和消费者做哪方面的选择?


这是成功的前提。


「拆解更多的选择 就能找到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能在用户/消费者的“选择链”中拆分中更多细分的选项,那么就能找到深挖的机会。


比如在电动汽车的使用场景中,选择充电还是选择换电池,就是两套不同的解决方案。


再比如微商就把“选择捷径”装进了你的朋友圈里。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相信你也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欢迎探讨~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选择权   目的   口红   捷径   算法   认知   大脑   环节   消费者   超市   品牌   更多   时代   用户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