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1997年8月,美艳动人的戴安娜王妃在一场车祸中消香玉陨。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所有评论中,有一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近乎冷血地说道——



戴安娜之死,就是全球化的缩影。


一 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缩影


同样,一辆汽车往往也就是全球化的缩影。


曾经生产一辆福特汽车,至少需要来看自4个不同国家的技术与资源。而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这一庞然大物对半导体的需求变得空前旺盛,于是汽车从传统的制造工业,也跨入了半导体工业,渐渐同电脑与手机一般,开始需求全球资源的共同协作。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于是,在疫情和贸易战的双重冲击下,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暴涨……为原本按下快进键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又按下了一击慢放键。


从来解决一个烦恼的方案,往往也是一个新烦恼。


至今,网上都还充斥着关于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的环保的质疑。这样的言论无论说得如何正确,都是纯真的将政治问题经济化。当深刻理解我们想要挣脱美国基于石油所横行霸道的美元世界后,才能真正看清新能源汽车背负的历史使命。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然而,新能源汽车不过是将我们从一个完全无力的石油战场,挪到了另一个相对乐观的金属元素战场。


例如钴、锂、铟等都是关系目前新能源汽车命脉的稀有元素。相信很多童鞋听过中国一些科技公司所营销的“无钴电池”,除却对性能本身的考虑,他们之所以力求“无钴”,也是对钴资源的长远忧惧。


因为全世界最大的产钴国是刚果,占全球储存量的近50%,而中国的钴元素仅占1%。就算不衡量国际关系,将自家产业的核心命门交付于他人之手,也会晚上睡不踏实。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于是,当2020年钴的价格一飞冲天,尽管中国企业在刚果运营多年,但仍或多或少令产业中下游阵痛至今。


而最近,与钴同样作为电池核心原材料的锂、镍、铜、六氟磷酸锂等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的突飞猛涨,已经令一些中国新能源车企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更别提芯片荒所殃及的大水大鱼。


乐观的是,相比较石油资源过度集中在寥寥的几个国家手中,金属元素的种类繁多,由于天意与天命,如繁星一样散落在地球之上,不同国家的各个角落。例如,虽然锂元素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但中国却持有全球最大的稀土持有国。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如此一来,金属资源的分散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单独国家或势力都无法像石油那样,绝对主导他人命运和主宰世界秩序。而对中国而言,也拥有了更大的国际斡旋空间,在敌人的敌人中寻找朋友,反击种种恶意限制与封锁。


2 从资源博弈到精神战争


曾经,德国通过汽车工业赌上国运,除了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之一的先天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治考量。


那就是遭受法西斯意识形态侵害,二战之后痛定思痛的德国,认为汽车是一个最不具有意识形态的产品,能够安全稳定地流通全球。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但事到如今一切似乎都发生了变化。


传统汽车工业的兴起,本质是对世界石油秩序的一种顺从与普及。可以说,汽车保有量越多的国家,就越深陷石油秩序而无法自拔。例如,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的我们,其中高达60%以上的石油进口量都被汽车所消耗。


而石油秩序的背后又是一个坚不可摧的美元世界。于是,汽车越多反倒对美国依赖越重。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所以美国从来不担心自身汽车工业的没落,顶多为伴随而来的失业率和选票焦急一时。因为汽车工业的命脉——石油,被美国通过军事和美元牢牢掌控,因此,就算自家的汽车工业全面崩溃,一辆车也不造,底特律沦为废墟,全球其他国家的汽车工业和市场,依然会源源不断地向美国输血。


但新能源汽车却成为石油秩序的叛逆者与颠覆者。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表面上这是一场汽车行业内部的争斗——油电之争而已,实际上却是向石油秩序与美元世界所发起的挑战。


此前美国对此也并不担忧。因为凭借强大的通信、互联网、半导体等技术的遥遥领先,完全可以通过对“数据”的主导,再次复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配。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与他们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甚至在某些地方“美国已经远远落后”。


所以拜登一上任组织的重大会议之一,便是发布“为美国制造芯片计划”,组建美国半导体联盟,批复数百亿美元预算刺激这一新基建。同时斥资近两千亿美元实施电动化战略,扬言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赶超中国。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因为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制造比重中,美国占比为8%,中国近80%。今且年1月到4月,美国从中国进口锂电池总额高达11.58亿美元,占美国进口总额五成不止。


因此,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种种原材料的上涨,可以看做是美国为了遏制中国所实施的釜底抽薪。


但多云君疑惑的是,中国目前是否有这样的车企意识到这份浩大的使命与责任?除了在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以及声称做造车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华为身上,看到了那份关于大格局的部署,至于车企们的志向,仍是自怨自艾。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大格局有一个很简单的判别方式。


既不是“资金规模”,也不是“建筑面积”,也不是“人员总量”。而是考量的历史感。不仅仅为一时、一地、一事而谋,而且时时处处既充分的面对现实的挑战,也站在一切过去的经验之上,面向一切未来的可能。这类人,必定对历史有相当深入的心得和认识,对现状有清醒而毫不乡愿的认识,对未来有超出常人的愿景和安排。


美国的车企们虽然一个个都难以再复昔日荣光。但特斯拉却以一己之力担起了这样的大格局。


中国造车新势力或许在技术和服务上能够超越特斯拉,但对于大格局的那份觉醒意识,至少听起来还不及特斯拉之万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与美元世界的较量

当特斯拉的不断地呼喊要“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而我们的新能源车企口中所喊出的最大理想还是——干翻特斯拉、国人的消费意识要转变、我们的售价超过了奥迪宝马……


所以,资源战争只是一时,精神战争才是永恒的修罗场。前者是国家的责任,后者是车企的使命。


如今,责任已尽,使命安在?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新能源   刚果   中国   特斯拉   美元   汽车   世界   德国   美国   汽车工业   秩序   电池   石油   国家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