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文/春天

对于中国年轻一代来说,双十一,是个特别欢乐的日子,而对于华侨城四万多名员工来说,11月11日,是个特别的纪念日,因为35岁前,在深圳一片滩涂上,华侨城诞生了。

2020年的今天,华侨城收到了一份庆生礼物:旗下新一代科技娱乐复合型大型乐园、总投资达60亿元的南京欢乐谷,今天(11月11日)正式开业!

作为“大南都”娱乐新地标,据悉,南京欢乐谷拥有6大园区、“掠食者”过山车等40余台顶级游乐设备、B.Duck小黄鸭等知名IP,及原创“蓝鲸音乐节”、“蒸汽朋克节”等文化节庆,是华侨城倾力打造的全新一代欢乐谷产品,志在为全龄层游客创造新潮的游园体验。

华侨城的35周岁,又恰逢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亦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眸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华侨城人深深地感到:自己和企业、这座城市以及国家的命运牢牢地绑在了一起,早已融为一体!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试验田,华侨城则是这块试验田中最早、最主要的耕耘者之一和中国文旅产业最早的“造风者”。

凭借着“踏中历史进程”和“自我奋斗”,与深圳相伴而生的华侨城集团走出了和深圳一样靓丽的轨迹线,如今华侨城集团已成为资产总额超5500亿元(截至2019年末)、营收超1300亿元(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大型央企,和中国主题公园领导者、旅游产业领军者及新型城镇化价值实现者。

十三五伊始,华侨城集团现任管理层创新性地提出了“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几年过去了,华侨城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下面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一窥究竟——

数说华侨城一:高增长

华侨城股份(000069.SZ,即华侨城A)是华侨城集团控股子公司和旗下最主要业务(文旅、地产)的上市平台。

近年财报数据显示,在全新战略和发展模式下,华侨城股份关键性经营指标实现了高速增长。因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就以截止2015年底的数据为基数。

过去四年间,华侨城股份的总资产增长了3.3倍、营收增长了1.9倍、净利润增长了2.7倍。

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单位:亿元)

在华侨城的核心主业——文化旅游方面,2015年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到2019年底已攀升至5209万人次(华侨城股份财报数据,即华侨城A),四年间已实现1.6倍增长,高于全国同期增速10个百分点。

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尤其是近两年,华侨城接待游客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随着前几年加大布局,近两年华侨城大量文旅项目入市(见数说三),驱动内生性高增长;二是华侨城在文旅产品和互联网营销创新上取得成效;三是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过去几年,母公司华侨城集团的核心指标也取得了显著增长。截至2019年底,华侨城集团总资产达到5525亿,营收1310亿、净利润239亿,均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数说华侨城二:低杠杆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高杠杆带来高增长”,在核心经营指标高速增长的同时,华侨城保持了相对较低的杠杆水平,甚是难得。

据2019年财报,华侨城股份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69.32%、净负债率84.47%、现金短债比1.06,三个指标均未触碰中央划定的“三条红线”,处于“健康”的绿档。

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即便在今年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华侨城三项指标依然稳居在绿档。

2020年3季度报显示,华侨城股份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69.6%,基本保持稳定;净负债率96.44%,虽较去年底有所上升,但仍旧在红线内;现金短债比1.11,则进一步优化。

相对较低的杠杆水平,体现了华侨城作为央企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和对发展质量的注重。

数说华侨城三:广布局

在“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下,过去几年,华侨城“一核多心”的全国化布局成效显著。

2017年,华侨城股份累计土储项目35个,分布城市14个;2018年,华侨城股份累计土储项目86个,分布城市26个;2019年,华侨城股份累计土储项目129个,分布城市35个。

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得益于在十三五期间的布局和投入,华侨城在景区拥有量上更是出现爆炸式增长。

据华侨城股份年报披露,截止2018年底时,华侨城旗下拥有景区13家;到2020年上半年时,景区拥有量进一步增长至21家,此外还有2家开放式景区,一年半时间劲增77%。

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数说华侨城四:勇创新

除了扩大横向布局之外,在“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下,华侨城也在积极地通过纵向改革和产品创新,进一步强化其在文旅行业的竞争力。

2016年华侨城发布欢乐谷连锁战略,提出欢乐谷“百亿发展”计划。

2017年华侨城成立“欢乐谷集团”,也是全国最具实力的主题公园集团,当年文旅业务收入185.3亿元。此后两年,文旅业务营收更是劲增63%。

加上刚开业的南京欢乐谷,自此华侨城已在深圳大本营之外的北京、成都、上海、武汉、天津、重庆、南京等中心性城市开出了8家欢乐谷“连锁店”,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2017年,华侨城重点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及应用,当年底所有景区均已上线智慧营销平台;2018年战略入股同程旅游,正式上线官方平台“花橙旅游”,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旅游+互联网”的融合。

2018 年举办首届“华侨城文化旅游节”;2019年第二届文化旅游节时,便已联动 60 座城市,推出 500 多项主题旅游活动和 800 多个旅游产品。

此外,旅游产品体系也不断丰富。华侨城在大湾区、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多地投资拓展的欢乐海岸、欢乐港湾系列产品,成为华侨城又一拳头产品。

数说华侨城五:更均衡

既不同于绝大多数房企的单兵突进,也不同于近年来房企们才掀起的多元化浪潮,华侨城自诞生伊始就是一家双引擎(文旅+地产)驱动的企业。文旅为主、地产为辅。地产业务为文旅业务贡献现金流、提供物质基础,文旅业务为地产业务赋能、增值。

然而现实中,地产业务一度在华侨城的营收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不过这一局面在十三五期间已得到明显改善和优化,使得营收结构更为均衡。

通过对发展战略和模式的持续性贯彻,2019年华侨城股份综合旅游业务收入成功超越地产业务,成为第一引擎,占比超过50%。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在行业“房住不炒”和新常态下,对华侨城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文旅业务的光环效应,华侨城股份地产业务毛利率远高于行业均值,而且过去几年,其毛利率增速高于行业均值,与行业的剪刀差呈拉大之势。

从侧面反映出,在行业高周转、高增长不再的情况下,华侨城地产业务在行业中竞争优势则在进一步强化。

从造风者到乘风者:数说华侨城这五年

数说华侨城六:优等生

作为中国文旅行业的一面旗帜,十三五期间,华侨城可以说是个一直在拿奖的优等生。

2018年,华侨城荣获“中国旅游集团 20 强”、“改革开放 40 年 40 品牌”等一系列荣誉。

2020年在国资委业绩考核中,华侨城集团2019年度考核结果为A级,实现了连续10年荣获业绩考核A级。

全球主题公园大型企业集团排名中,华侨城连续 6 年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四。在7月,世界主题乐园权威研究机构主题娱乐协会(TEA)公布的最新全球主题公园集团排行榜中,华侨城稳居亚洲第一的同时,则更上一层楼,成为全球第三。

过去这几年,华侨城取得的进步及战略、模式落地的卓有成效,可谓有目共睹。

2019年我国人均GDP迈入1万美元,不仅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中高等收入国家前列,也意味着民众对物质文化有了更高、更多的需求,随着“双循环”时代的开启,文化旅游业正在迎来超级风口。

华侨城作为中国文旅行业曾经的“造风者”,随着十三五期间“文化+旅游+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落地,和对“旅游+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持续性实践,在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期间,基于先发优势,华侨城必然会乘风而上,撬开更大的成长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华侨   主题公园   南京   景区   杠杆   深圳   布局   业务   股份   集团   城市   文化   地产   行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