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你认为人在多少度的低温下会被冻死?

  1. 10摄氏度以上
  2. 0摄氏度以上
  3. -10摄氏度以下

相信很多观众肯定都会选择温度最低的3选项,但事实上,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体质、所处的环境,承受的时间长短等因素都不一样,认为低温才会导致人冻死,这是一个经典误区。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即使气温保持在0-10摄氏度或者更高,冻死一个人也不是天方夜谭,只要人体散失热量过快,也会导致体温快速降低,尤其是下雨被淋湿时加上大风,如果没有足够保暖设施,导致体温下降过快,低于30摄氏度,很快人就会被冻死。

根据北美的事故报告,在0至10摄氏度是失温症的高发区间,而失温症就是人体热量急剧下降,人体热量补给速度低于热量流失速度,造成的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当核心温度低于35摄氏度时,就会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最终造成死亡。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这里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人一旦出现失温的症状,最快十多分钟就会失去性命。

失温症最常威胁到的,还是那些户外探险以及各种极限运动者。5月22日,由甘肃举办的山地马拉松越野赛,就因为赛道过于严酷、选手突发失温症,共造成21人遇难。虽然这的确是一场因天气突变导致的突发情况,但如果主办方和选手能够提前做好失温防护的话,也许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通常情况下来看,当人们开始“打寒颤(发抖)”时,就已经是轻微的失温状态了,如果失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身体会停止发抖,当体温降到35摄氏度以下时,人体即已进入失温状态,直接后果是内分泌紊乱、幻觉及意识丧失直至最后死亡,即使经过抢救挽回生命,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人体失温这一过程通常是缓慢发生的,但也有快速发生的情况,例如失足落水,穿着湿衣物比在干燥衣服“失温”速度快25倍,当身处风速每秒9米的环境时体感温度为0摄氏度,另外,水中的导热系数比静空气大32倍,在水中将比空气中的失温速度快32倍,因此失温是落水者除淹溺外的另一大死因。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失温并不会一开始就非常严重,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这时候很容易被大脑误以为是“有点疲惫”,如果忽略掉身体报警信号,觉得再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就有可能最终造成悲剧。

失温根据轻重程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轻度失温

轻度失温是人体核心温度在37摄氏度-35摄氏度,这时候身体会僵硬,手脚会出现麻木、发抖的症状,但是还能控制行动。

中度失温

中度失温是人体核心温度在35摄氏度-33摄氏度,这时候已经不太能控制手的活动了,说话开始口吐不清,意识也会开始模糊、走路磕磕绊绊,一旦摔倒可能会出现起不来的情况。

重度失温

重度失温是人体核心温度在33-30度,这时候已经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了,肌肉协调差、不能行走、说话困难、思维也不清醒,一旦体温降到30摄氏度以下,患者基本上就在死亡边缘徘徊。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在30度-25度的时候看起来已经没有了呼吸,但其实他还活着,只是身体为了自保,进入了一种“冬眠状态”,心跳和呼吸会非常微弱,尽一切可能延缓核心区域的温度流失,如果不迅速救治,则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如果我们在野外遭遇到极端天气,团队中已经出现失温患者时,正确的处置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让低温患者远离危险。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第一步,迅速转移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在众多失温遇难案例中,遇难者都是长期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引发失温,因此一旦有成员出现失温,就要马上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到岩石等遮挡物后方的避风处,必要时还可以就地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第二步,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由于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冰冷的地面会慢慢蚕食患者宝贵的热量,此时我们就应该迅速使用睡垫,或者其他较厚的材料将患者与地面隔开,睡垫的作用便是阻隔地面,减缓热量传导过程,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

第三步,保持干燥

遭遇极端天气后,一般情况下失温患者的内层衣物,都已经被彻底淋湿,我们需要尽快帮他更换衣物,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保持患者身体干燥,然后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

第四步,加温核心区域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会意识模糊,全身也会停止颤抖,这也说明患者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等,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在救治失温患者时,如果患者仍有吞咽能力,可给其服用热而甜的流食,如温开水、糖水以及可可茶等,但是要注意只能给轻度失温的人喂食,如果已经进入半昏迷状态就不要喂食液体,防止液体进入气管,某些时候,需要借助于他人的身体直接接触,才能让患者暖和过来、比如拥抱。

如果已经不省人事,则让他以复原姿势躺着,若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应立刻开展心肺复苏术,并需要将患者尽快转送到医院治疗,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液,从表皮回流到心脏引起心律失调。

对失温症患者突然加温会导致患者休克,严重失温的患者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恢复正常体温,这一段时间里必须时时观察,不能鼓励患者作运动,更不能擦拭或按摩患者四肢。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对低温症患者的四肢进行加温是错误行为,即使看上去情况再严重,也千万不要试图给严重失温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带来的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会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四肢只需要做好被动保暖防止结冰就行,这也是为什么低温症会被冠上,“容易被救死”这一特点。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让低温患者饮酒。喝酒暖身约等于饮鸩止渴,有资料显示,国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失温症都和饮酒有关,饮酒会经历一个扩张毛细血管的阶段,体表变热会更快地带走核心体温,所以你会觉得热,甚至会开始脱衣服,只有当你喝醉了血管才会收缩,这是酒精的一个反弹效。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不过在此之前,你会面对很高的失温风险,后期,由于毛细血管的收缩,你会更容易觉得冷。

在美国,失温症每年大约夺走1500条生命,患者多为老年人与男性,目前记录中,失温症患者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是一名在瑞典因溺水而造成失温的7岁女孩,她当时的体温为13.0摄氏度。

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失温究竟有多么可怕?户外失温该如何自救

急救记录中描述,在经过超过六个小时的心肺复苏术后,她才成功存活下来,而在战争中,失温症往往也是造成士兵死亡的重要死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核心区   摄氏度   马拉松   保暖   低温   衣物   热量   体温   选手   患者   这时候   户外   可怕   温度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