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胸闷气喘一周,深夜来急诊,医生:“你这个病,我没法看!”

老人胸闷气喘一周,深夜来急诊,医生:“你这个病,我没法看!”

夜班的时候,急诊室里来了一位七十岁的男性病人。

病人衣着干净,戴着口罩,言语清晰,拄着拐杖,不知为何却要在深夜里戴着一副墨镜。

他缓缓坐了下来,掏出病历本:“你看我就是这个病,看过好多次了。”

看着这位深夜里独自一个人来到医院的老年人,我忍不住问:“只有你一个人吗?”因为即使不用听诊器也能够清晰地听见发自患者肺部的哮鸣音。

但是,病人只是望着我并没有回答。

我一边翻开着他的病历资料,一边又提高了嗓门:“你家里人呢?”

病人不仅气喘明显,而且听力较差,反复说了几句后他才告诉我:“没有人,没有人。”

从厚厚的病历资料来看,患者近十六年都在因为支气管哮喘而反复就诊,而最近五年来又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既然他没有正面回答自己为何会在深夜独自一人来到急诊,我便也不好继续追问。

我又替病人监测了经皮指脉氧饱和度,结果发现只有84%。虽然此刻的病人并没有出现口唇紫绀,多年的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又让他对缺氧已经有所耐受,但这个数字依旧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甚至可以推测出一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呼吸衰竭。

“搞到这么严重才来医院,你白天怎么不来?”我忍不住有些埋怨起来,因为急诊室里总是出现类似这样非要拖到非常严重才来到医院里的病人。

病人说自己早在一周前就开始咳嗽、气喘、胸闷不适了,本以为自己能够扛得过去,没想到现在却连躺下睡觉都成了问题。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不得不在深夜十一点多钟来到了急诊室。

面对这样的病人该要怎么办?

当然是要完善检查、对症处理,甚至要监护抢救了。

血常规、动脉血气、胸部CT、心肌酶这些都是应该要完成的基本检查,不仅是要明确感染情况、呼吸衰竭情况,而且对于患有多年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来说,往往也会同时合并心力衰竭等循环系统问题。

面对治疗建议,患者却拒绝了。病人拒绝检查、拒绝监测生命体征,甚至拒绝吸氧,他唯一的要求便是输液。

即使是输液,他也给我下了命令,他指着病历本上的一页要求道:“就输这个就可以了。”

他指着的是一种叫做甲强龙的药物,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消炎抗炎的功效,常用来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症状。

虽然在我原本的治疗计划中也有着甲强龙,但治疗是一整套方案,除了甲强龙之外,还有其它药物,也包括其它检查。

“就这一个药不行啊,其它的也要上。”我看着眼前这位戴着眼镜的老人,特意大着嗓门提醒道。

而这位听力不好的病人却听差了,他咳嗽了两声:“我每年这个时候都发病,树上只要飘毛絮子,我就要发病。”

实际上,每年到了四月份、五月份左右,急诊室里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便会明显增多,其中多数都和各种物质引发的过敏状态有关。

“我知道,我说的是你要好好治疗,该检查检查,该用药用药,不然也会要命的。”眼见病人存在听力障碍,我又将身体凑向他“吼”了起来。

这下子病人终于听清楚了话,可他依旧坚持己见:“我们农村人诶,有钱就看病,没钱就不看。”

这句话让我一时间无法反驳,甚至无话可说,也只能劝说道:“也就是几百块钱的事,而且你还有医保,可能用不掉。”

“你子女呢,和他们说一下。”我还是不甘心就这样轻易满足病人点菜式的治疗,毕竟对于一个七十岁的慢病患者来说,这是一件要冒着很大风险的事情。

他摇了摇头,又叹了口气,还是没有说自己为何没有通知家属,只是答非所问般的又告诉我:“我们每个月就一千多块钱,除了看病,还要吃饭啊!”

“你这个很严重啊,这样的话我没法给你看!”我认为病人只是在推辞,甚至是在和我讨价还价,而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

病人点了点头,似乎无奈地笑着说:“没关系,你就这么办,我死了也和你没有关系,这种病早一天死就是少受一天罪。”

说着这句话的病人很无奈,听着这句话的我也很无奈。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能做的也是有满足病人的要求,也只能多叮嘱两句了。

幸好此时的病人虽然有着胸闷气喘,但还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而且能够独自行走,评分尚可。

我能做的也就是按照他的要求,开了甲强龙和多索茶碱之后,我将病人送出急诊室,又特意叮嘱护士留意这位老年病人的病情变化。

总共200毫升的液体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就已经输注完毕了,而病人胸闷气喘的症状也稍有缓解。

病人在输液途中病情并没有加重,但这不代表就一定是安全的,因为对于这样的病人来说,治疗是一整套的方案。

用最通俗的话来说,是需要用很多药,甚至要连续挂上好几天药水的。

然而,治病救人却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他不仅需要医生的参与,更需要病人和家庭的积极参与。

否则的话,医生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能为力。

“回家和小孩说一下,明天再来看看。”病人临行前我叮嘱道。

因为还有其他病人需要处理,我能做的也只是简单叮嘱两句,甚至没有确定听力较差的病人有没有听见我说的话。

直到凌晨时分,我才突然又想起一个问题来:这位拄着拐杖,听力不好,没有子女陪伴,每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的病人,在凌晨时分又是如何回到家中的呢?

要知道他连输液治病都要非常节省,又怎么会愿意打车回家,更何况他可能根本不会通过手机打车吧?

半个月过去了,我并没有在急诊室里再次遇见这个深夜里还要戴着墨镜的老人,只希望他平安吧。

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大家一定要重视“气管炎”,因为无论是支气管炎哮喘,无论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也罢,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规的治疗,都是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不仅只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甚至包括死亡。

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胸闷   强龙   急诊   老人   支气管哮喘   心力衰竭   急诊室   支气管炎   病历   块钱   听力   病人   患者   深夜   呼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