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大外交家张仪

张仪欺楚

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一年。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遂拜张仪为客卿。

张仪的连横外交基础,即是秦国对六国一系列势不可挡的军事胜利:公元前328年,秦国公子华、张仪率军队攻陷魏国重镇蒲阳。张仪又建议秦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当人质,作为威逼利诱魏国屈服的香饵。一切妥当后,志得意满的张仪亲临大梁劝说魏王,惊慌失措的魏惠王于是割让上郡15个县与秦国,张仪回国后被任命为秦国相。

公元前322年,张仪辞去秦国相的职务,只身入魏,担任魏国相。魏以张仪为相,传统史家于此一律斥责魏惠王昏聩懦弱,开门揖盗。但从另一方面讲,魏国固然是看中了张仪的外交经验,但也是迫于秦的压力,而向秦做出的友好姿态,是魏国试图通过张仪而跟强秦联络的一种方式。

为了使魏国屈服,在魏国宫廷内埋设张仪这一枚重要棋子后,秦惠文王便派兵进攻魏国,夺取曲沃、平周。后来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五国联军联合讨伐秦国,进攻函谷关。秦国出兵迎敌,五国联军再次大败而归。张仪遂趁热打铁劝说新继位的魏襄王,声称魏国此时已经衰落为二流强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30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关隘河川之险要,为四战之地,各国虽然表面“合纵”,但私下各有算盘,魏国一旦惹怒秦国,秦国发兵,则各国援救不及。襄王大惧,连忙宣布退出合纵联盟,并邀请张仪返回秦国替自己求和,志得意满的张仪回到咸阳,立刻重新担任了秦国的相。

在三晋中第一大国,心腹之患魏国臣服后,张仪将连横目标转向了合纵轴心的另一中枢楚国。公元前314年,张仪到楚国后,以口头承诺的商于之地六百里作为齐楚断交的条件。贪婪而目光短浅的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空头许诺,“闭关绝约”于齐。

虽然后人如杨雄斥责张仪、苏秦、公孙衍等人的纵横游说为“诈术”,然而他们在乱世中独步政治舞台、纵横捭阖的事迹,却是战国历史上最闪耀的一幕。张仪的连横之术,奠定了秦帝国之后半个世纪的外交策略,也成为秦帝国霸业的重要基石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秦国   苏秦   连横   魏国   楚国   志得意满   外交家   帝国   联军   公元前   外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