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五虎:大清帝国八旗“最后的脸面”,“帝国的最后救命稻草”

前言

大清帝国曾经辉煌无比,乾隆皇帝的时代是它的鼎盛时期。但是,随着乾隆皇帝的驾崩,这个康乾盛世也走向了衰落。八旗的威名已经不复存在,曾经的英雄如今只能在北京城里搭鸟笼为生。而在晚清,一个王朝危如累卵,革命的风暴即将来临。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意外,满洲皇室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人才,他们被称为晚清五虎,是这个王朝最后的一线希望。

今天小编就简单聊一聊晚清五虎的故事。所谓晚清五虎其实指得就是晚清政坛上5位精明强干的大臣满洲八旗亲贵,他们就是端方、铁良、恩铭、载泽、良弼。下面就一一简单介绍一下。

观看本文之前,希望观众老爷们点一个免费关注,小编真诚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收获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八旗的诞生

八旗最初源于满洲人的狩猎组织,是清代旗人的社会生活军事组织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4色旗,编成四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之制确立,满洲社会实行八旗制度,丁壮战时皆兵,平时皆民,使其军队具有极强的战斗力,随后数十年的征战和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收了蒙古、汉人等族群而增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形成了一个以满洲为核心、蒙古、汉军为主体的多族群联合的社会集团。


皇太极时期走向辉煌

八旗在皇太极时期走向辉煌。

八旗在努尔哈赤时期创立,皇太极即位后的天聪八年(1634年),八旗军的官名才定下来,叫法与如今差别很大,当时将总兵称为昂邦章京。皇太极对八旗的官名做了改变,还扩充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并设置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八旗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盛极必衰,逐步走向衰落

八旗在19世纪中期开始衰落。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朝战败,这标志着清朝时期的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八旗子弟兵在面对敌军时屡战屡败,毫无战斗力,清朝的军队逐渐由绿营、湘军、淮军等取代。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清朝的八旗兵在太平军面前节节败退,被太平军各种虐打。1861年,清朝的八旗兵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彻底失败。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满清皇朝的旗人和满族人都成为了过去,昔日骁勇善战的八旗兵也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通过对八旗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我们正式介绍这晚清五虎啦!

端方

端方是满洲正白旗人,是满清贵族中少有的改革派,戊戌变法期间领衔农工商总局,多次推行新政,取得一定成效,后来慈禧发动政变结束戊戌变法,端方也一度被打入冷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端方被起复为湖南巡抚,后随载泽、戴鸿慈、徐世昌和绍英出洋考察宪政,筹备预备立宪工作。宣统三年(1911年),端方被委任为川汉粤汉铁路督办大臣,在处理四川保路运动上措置不力,导致保路运动爆发,端方遂率湖北新军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经过资州时新军发动哗变,处死了端方和其弟端锦。

端方

铁良

铁良是满洲镶白旗人,是满清贵族中少有的以“知兵”著称人物,曾跟随担任荣禄的幕僚受到荣禄点拨教诲。1903年朝廷选派铁良到日本留学军事,后回国到北洋新军中任职,名为协助袁世凯编练新军,实际上主要起监视作用。1910年调任江宁将军,受命节制江南地区的清军,辛亥革命期间铁良在南京与革命军多有交锋但终因大势已去无法奏效。

铁良

恩铭

恩铭,字新甫,于库里氏,晚清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的女婿,1886年任宿州同知,初治理黄河,后整顿盐务,处理刑事案件,赈济灾民,后因堵筑黄河决口而受光绪皇帝赏识。1906年升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徽大力推行新政,大办学堂,兴办实业、编练新军和警察,并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崇正学,重伦常"的教育理念。1907年7月6日,恩铭被自己的学生光复会员徐锡麟刺杀。

恩铭

载泽

载泽,字荫坪,满洲正黄旗人,满清皇室成员,袭爵镇国公,立宪派的主要代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十六日,载泽带领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出国考察宪政,是为“五大臣出洋”事件。考察完后,载泽上了《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奏请实行宪政,以消弭革命党的影响。后因为清廷的私心作祟,闹出了“皇族内阁”的闹剧,使得宪政破产,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复出,载泽退出政坛。

载泽

良弼

良弼,字赉臣,满洲镶黄旗人,宗社党首领,也是晚清五虎中最彪悍的一位。良弼早年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业成绩优异,并在日本大肆结交网罗青年才俊。光绪三十年(1904年),良弼升任练兵处军学司监督,负责编练新军事宜,良弼将大量人才充实到新军中(吴禄贞、哈汉章、沈尚谦、卢静远、章递骏、陈其采、冯耿光、蒋百里等无不延纳),在军中威望甚高。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良弼力主镇压革命,并坚决反对启用袁世凯。革命党人深知不除掉良弼,后患无穷。于是,1912年1月26日,同盟会京津保支部杀手彭家珍在光明殿胡同家门口(今北京西四北大红罗厂街)用一颗炸弹结果了良弼的性命。良弼死后,宗社党一哄而散,袁世凯也失去了最后的制约,并主持了与南方革命党的谈判,最终1912年2月12日,清廷正式退位,结束了在267年的国祚。

良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晚清   太平军   宣统   辛亥革命   满洲   光绪   端方   太极   蒙古   帝国   脸面   清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