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川说历史:红军从金沙江畔到大渡河,川军将领缘何纷纷让道

重走长征路——续19

1935年5月中旬,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完成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意图。按照会里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将继续前行北上,抢渡大渡河,寻求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而从金沙江畔到大渡河,沿途要经过德昌、西昌、冕宁、石棉等等川军设置的重重防线。为此,中央红军做好了一路征战的准备。但在实际的行军通过中,却极少发生战斗,因为沿途的川军将领纷纷让开了通道,为中央红军快速抵达大渡河创造了契机。

那么奉蒋介石之命令围堵中央红军的川军,各将领为什么会纷纷让路,为红军提供安全、快速的通道?我们不妨翻阅历史,探索那些远去的真实故事。

离开会里,中央红军继续向北,直奔大渡河,试图赶在蒋介石合围前渡过大渡河,以避免石达开之厄运。走在中央红军最前列的,是由红一军团的红一团组成的先遣队,挂帅的是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负责为全军开道。中革军委之所以这样安排,源于刘伯承早年就职川军,在川军中享有威望,并对四川的地理民情相当熟悉,故对其委于重任。刘伯承也不负众望,轻松解决了几道封锁关口。

当红军先遣队抵达德昌境地时,首先面临着川军第十六旅许剑霜部的镇守防线当时,川军许剑霜旅所辖的3个团扼守半站营、八斗冲一带隘口,正好挡住了中央红军的去路。获悉情报后,刘伯承决定利用私人旧谊疏通关系,尽量避免战斗。于是,刘伯承给许剑霜写了一封亲笔信,先是追述旧谊,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其勿与红军为敌,使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

金沙江畔(皎平渡渡口)

川军旅长许剑霜,曾是顺(庆)泸(州)起义时期刘伯承部下的一个团长,还曾加入过共产党,因此对中共所领导的红军并没有敌意。相反,在川军内部却与刘元瑭、刘元琮有矛盾,内心并不舒畅。因此,当看完刘伯承的亲笔信后,心中自然备受感动,尤其是“莫让蒋介石坐收渔翁之利”这番话,着实让这位地方军人感触颇深。于是,许剑霜悄悄将刘伯承的信函,通报给了上司刘元璋(川康边防司令)。在刘元章的默许下,于当天黄昏,在半站营、八斗冲一带隘口象征性地放了一通枪后,即下令撤退,为中央红军让开了通道。杨得志率领红一团顺势占领德昌。当许剑霜率部退至西昌后,早有兼并许旅之意的刘元琮,抓住许不战而退的行为,想以“通敌”为由乘机杀许,但被刘元章制止。刘元章原本为保存实力就不想与红军作战,且刘元璋也很清楚刘元瑭、刘元琮兄弟俩很难驾驭,而自己与许剑霜又是四川讲武堂的密切同学。如果把许剑霜杀了,刘元琮把许旅吃掉,那么刘元章以后很可能会失去对部队的控制。因此,刘元璋既没有同意杀许,也没有撤掉许的职务,此事便不了了之。

当中央红军通过德昌,抵达黄水塘时(德昌与西昌的分界点),又遇到了川军第二十旅邓秀廷部的阻击防线。刘伯承再次写了亲笔信,大意是说:红军此次系过路北进,彝兵若要打枪,红军不还击,但路是一定要过的,请邓秀廷自己考虑。然后将信差人给邓秀廷送了过去。

时任川康边防军第二十旅旅长的邓秀廷,还兼任“夷(彝)务指挥官”。他是奉了刘元璋的命令,前来阻击红军的。接函后,邓秀廷也是一番犹豫,打,肯定打不赢;不打,又恐刘元章司令怪罪,故犹豫难决。思衬良久,决定迎合刘伯承之意。随即,邓秀廷把彝兵军官召集起来训话:“今天的事情,不比往常,要当心些,非有我的命令,不能开枪。”邓秀廷把部队摆在两边山上,做出了阻击样子,然后观察中央红军的动静。有一个彝兵贸然打了一枪,引起别的彝兵先后打了十几枪,邓秀廷忙用彝语制止住。眼看红军果真没有还击,还向他们喊话说“汉彝是弟兄”,然后依然继续前进。恰在此时,有两架国民党的飞机飞临上空,彝兵想打一架下来看,连续又打了几十枪,飞机遂向下投弹,炸死了邓秀廷部的一个连长和十几个士兵,邓秀廷立刻借机把部队从黄水塘高地撤了下来,并一直撤到登相营邓秀廷的老家(今喜德县城),也为中央红军让开了通道。

红一方面军顺利通过黄水塘后,直逼西昌。抵达西昌城郊时,侦察获悉,西昌城墙高且坚固,城内有刘元璋部四个团的守卫部队,且还有一部分彝兵相助。但此时的刘元章,根本不愿与红军死磕,他把部队撤到西昌城内固守待援,其目的就是想等待国民党中央军追上来,红军自然就会离开,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刘元章的部队守在城里,并不出击,毫无向红军进攻的意图。因此,刘元章固守城池、不愿交战的态势彰显无遗,无形中为中央红军不战而过提供了便利。鉴于此种态势,林彪、聂荣臻等向中革军委提出建议,放弃攻城,绕过西昌,继续北上。中革军委接受了这一建议。于是,中央红军除派出少量部队在城郊监视西昌守敌行动之外,大部队则由马道子,经小庙、锅盖梁、礼州向冕宁方向继续前进。

西昌邛海

当红军抵达冕宁时,冕宁已是一座空城。原来,该县县长钟伯琴闻听红军将至,自知无力抵抗,急忙纠合川军邓秀廷部下属的靖边部的团长李德吾,率领两个连的守城地方武装,裹胁了关押在监狱里的彝族人质——果基(即沽鸡)、罗洪、倮伍(即佬伍)三支的头人等二十二人,弃城而逃,试图去雅安寻求刘文辉的保护。可他们刚到冕宁以北的冶勒,就被三支彝人武装包围缴械,人质被救,钟、李二人被杀。冕宁的地主、乡绅和伪政权人员则纷纷逃命,使得冕宁成了一座毫无设防的空城。

通过了冕宁之后,红军采用了解救彝族“换班作质、轮流坐监”的人质,烧毁“官私田地粮册”文书等政策,赢得了彝族百姓的拥护,然后又采用分别与彝族各支头领小叶丹、果基洛莫子、罗洪作逆、罗洪点都等沟通交流并交换礼品,与小叶丹饮血结盟等策略,疏通了与彝区各支头人的关系,使得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

大渡河安顺场渡口

5月24日,通过彝区的红军先遣部队,继续向大渡河疾进。进入石棉境内,接近岔罗(今擦罗)时,遭遇了守卫在前面山上的当地民团。好在是,川军将领误判红军可能经越西奔大树堡渡河,把部队都调往大树堡去了,这里只留下了几个民团守卫。而这些虽有武器装备的民团,既没有见过红军,也没有见过国民党中央军,是一帮清一色的当地武装。所以,当这些民团的前哨发现了红军后,看着穿着都是统一的军装,便大声叫喊:“你们是哪里来的,是什么人?”刘伯承用望远镜一看,原来是几个当地民团的哨兵,立刻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在附近隐蔽起来,然后派了一个连,跟着便衣侦察员继续前进。前面山头上的哨兵们仍不停地高声喊着:“你们到底是哪部分的?”“再不回答老子开枪了!”红军走在前面的侦察员不肖一顾地答道:“从冕宁来的中央军。”由于最近一直传闻国民党中央军要来此地围剿红军,所以当他们听到对方是从冕宁来的中央军,也就深信不疑,并把红军当成了中央军热烈欢迎。红军进了岔罗,看见街上插着欢迎的旗子,街上的店铺还在营业,男女老少也无人逃走,岔罗区公所的区长还亲自出来迎接,并为“中央军的长官们”摆酒洗尘。在宴席上,当红军把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的情况了解清楚后,便将区长及所有民团都缴了械并扣押起来。就这样,掌握了安顺场渡口信息的红军先遣队,于当日傍晚顺利地抵达了大渡河安顺场渡口。

当然,尽管从金沙江畔到大渡河安顺场渡口,中央红军一路相对顺利,但在抢渡大渡河之战,却是经历了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一场生死攸关的大战!(详情待续)

2023.10.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大渡河   川军   德昌   红军   西昌   彝族   金沙   民团   冕宁   江畔   将领   部队   中央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