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射十日为开端的龙山文化时代 三皇五帝同源一体之六

文 李侃良

第五章 羿射十日为开端的龙山文化时代

——百年大旱,北族南迁的大战乱

距今4600年,是史前史中无法抹去的又一重大历史节点: 几乎在北方龙山文化取代仰韶文化的同时,南方的屈家岭文化也被石家河文化取代了。

原来正于此时,北方开始了赤地千里的百年大旱,打碎了“四帝”邦国各自“小天下”的春秋梦。于是在中华大地上,一场伴随饥荒与战乱的北族南迁之乾坤大挪移发生了。

一、羿射十日、稷逐丹朱的北方战乱。

《淮南子》载: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大旱首发于东方与北方,逃难流民涌向了中原。处于中原的尧族与有羿族(有扈氏白马族)联合抵挡,把他们赶往了南地。此即“羿上射十日,下杀㝣窳”。

处于汾地的后稷族,在挺进中原中,却将尧的儿子丹朱打败,也将其赶往了丹江一带。此即“稷逐丹朱”。

随着旱情的不断蔓延和日益严重,在“东帝”十日族和“西帝”少昊族全部南迁的情况下,“夏帝”之挚与尧、羿之族。亦离开中原故土,南下求生。此即“尧征三苗”。

二、 “盘孤招亲”、“巴蛇吞象”、“羿断修蛇”的南地水土之争。

1.“盘瓠招亲”。

史传黄帝之妻嫘祖“生苗龙,苗龙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犬戎因是嫘祖蚕族所生,传为口吐为蚕,置于盘瓠之内,始化为犬,故又称盘瓠。

盘瓠白犬此时因旱灾逃往南地,适逢亦逃往南地的帝喾被敌方战败。盘瓠白犬取敌方吴将军首级,遂使帝喾得落脚之地,并以帝女(訾娵母系)许配盘瓠。他们后来在南地生六男(父系)六女(母系),即今瑶族与畲族。

2. “巴蛇吞象”。

《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巴蛇即修蛇(玄武),象即帝舜之同父(瞽叟)异母之弟。他们为什么要生死之战的打起来?

原来,大昊“东帝”之十日族(当然包括有虞氏的瞽叟及舜和象族),南逃落脚于洞庭湖畔的幕阜山。幕阜山之得名,因有虞氏之祖为虞幕。幕阜山又名东陵,因十日族太昊为“东帝”。

洞庭湖西岸的澧阳平原,是南地彭头山文化与城头山文化的发祥地。因其自然条件优越,故亦成为北族南迁的必争之地。

后之来到这里的,是“西帝”少昊所带领的他之四叔“重(白马)、该(蓐收)、修(修蛇玄武)、熙(封豨)”,及石沈(开明虎)、后稷等族。

于是,东西二帝在这里开展了一场“水土之争”的生死之战。战争的结果是“东帝”失败,他的虎族有虞氏一支,也逆酉水进入了四川。

这便是“巴蛇吞象”的全过程。

3. “羿断修蛇于洞庭”

最后来到洞庭湖地区的,是尧、羿及嫦娥母系(亦称常仪,即邹屠、訾娵之竹族)。他们与战败的有虞氏舜族联合,又共同与“西帝”各族作战。战争打得很艰苦,并各有伤亡。《山海经.海内南经》亦载:“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后稷葬于阴”(非全族之亡),故有舜之妻族娥皇、女英(竹族一支)“斑竹一支千滴淚”之说。

最终“羿断修蛇,其屍化为巴陵”(今岳阳古称巴陵,缘此)。战败的“西帝”各族一分为二,一半由少昊族带领南下茶陵而落户,一半由玄武(修蛇、鳖灵)带领,逆汉江而上,由嘉陵江入川。

三、灾后重建的南北自治。

距今4500年,百年大旱结束。南迁的北族,部分永远留在了南方,部分开始返回北地,开始了灾后重建家园,与南北邦族自治的时期。

1. “尧都平阳,舜都蒲阪”

起始于距今4500年的晋南襄汾之陶寺遗址,告诉了我们尧族返回北地,“都于平阳”(平水为汾水之支流,平水之阳即今临汾之襄汾)的这一时间点。

与尧一起返回晋南的,有落户故地稷山的后稷族。还有出生于东昆仑墟之“雷泽、河滨、历山”的帝舜(及娥皇、女英族),史称“舜都蒲阪”。由于晋南为华胥国之西昆仑墟,亦是帝舜有虞氏之祖颛顼族的发祥地,故帝舜取名为“重华”。

随着返回北方的族群不断增多,大家仍推举帝尧为“夏”主。帝尧住的是“茅茨土階”的草屋,吃饭用的是粗粝的土陶碗,带领大家励精图治,重整河山。

2. “禹生石妞”与“白马鲧”的西来。

禹的生父是谁,是白马“鲧”吗?

禹族的母族是明确的,她就是母系的有莘氏女志,为己姓。但古史又说“邹屠氐生禹祖”。我们知道邹屠氏也是母系,所以禹族之祖,应该是邹屠氏男姓,去有萃氏母系走婚之所生。之所以禹之姓为“苡”,正是因邹屠氏“竹族”之姓为“苡”(竹米亦名苡米)。

大旱之年,禹与自已的母系有莘氏也向西逃生。古有“族迁名随”之制,两个东夷母系生禹于东地之“石妞”,但他们在西去的路上,中途曾落脚于陕南安康之石川,故此地曾名“石妞”。他们最后又迁居于更西部的四川汶川,故此地亦名“石妞”。在此,有莘氏又与白马鲧(鲧,应为白马与颛頊鱼凫族后代)通婚,于是鲧便成了禹之名义上的父族。

其实,要辨别血缘父姓与母姓的真实与否并不难。一是看有无感生受孕之表述,二是看其对出生时的表述: 传说禹是鲧死后剖腹所生,故知其非禹血缘之父族。如有的表述其为母系肘窝所生,亦可知其非血缘母族了。

百年大旱过后,有莘氏便带着她的子族禹与夫族鲧,回到了东方故地,成为了尧的夏邦重要成员。

3. 生於南地的“陆终六姓”及他族。

史载的“陆终六姓”,可分为两段来解读。

前半段是距今5300—4600年“绝地天通”后,即“屈家岭文化”期间,赶往南地的重、黎与祝融族通婚繁衍情况: “颛顼娶于滕氏,滕氏奔之子,谓之女禄氏,产老童。老童娶于竭水氏,竭水氏之子,谓之高氏,产重黎及吴回”。

后段应为距今4600年进入“石家河文化”时期,北族南迁后通婚繁衍情况:

“吴回氏产陆终。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馈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日樊,是为昆吾;其二日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日籛,是为彭祖;其四日莱言,是为云刽人;其五日安,是为曹姓;其六日季连,是为芈姓”。

这六姓中,除季连芈姓留在了南地,成为后世楚国的先祖,其余皆返回了北地: “昆吾者,卫氏也;参胡者,韩氏也;彭祖者,彭氏也;云刽人者,郑氏也;曹姓者,邹氏也。”

与鬼方妹同来南地的,当然还有鬼方的伯陵父系族。《山海经·海内经》载: ”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吴获,吴回)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并说,殳发明了箭靶,鼓、延发明了钟,创造了乐曲、音律。

鬼方最后也返回了北方,今考古发掘的陕北神木石峁遗址即是。这只要看看其墙体砌石上,浮雕的牛首图腾便可知晓。

其实此次南迁之北族,多将其一部分是留在了南方的。故南方后世亦有鬼方、百蒲(濮)、百祟、及上雍、中雍、下雍之族。

白马有扈氏的羿和他的嫦娥族(邹屠之竹族),其主体也留在了南地。黔桂之地的仡佬和布依族即其后裔,因为他们的族图腾就是”竹”和“白马”。

四、拓荒巴蜀,再造南国。

我们之所以把起始于距今4600年的南北各地出土遗址,都统称为龙山文化时代,原因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黑皮陶,西传南下的遍布了各地遗址。南地作为他们避灾的落脚地,他们也成为了南地新的开拓者。

1. 拓荒巴蜀。

距今4550—4300年四川盆地的宝墩遗址,是古蜀最早的国都。它的前三代蜀王,是来自川西(营盘山遗址)的蚕丛、柏鹳、鱼凫族。

接替他们王位的,是从酉水入川的“东帝”之有虞氏虎族一支,名叫杜宇。因为他是十日族勾望的后代,故亦称望帝。

被“羿断修蛇”而进入巴地的“西帝”一支,其首领名鳖灵(即龟蛇图腾的玄武)。他与杜宇望帝结为巴蜀联盟,成为其“蜀相“。

距今4300年的世纪大洪水,迫使杜宇望帝带领蜀族,经昭通入凉山南下避灾,故有“望帝啼血化杜鹃”之说。今之川滇彝族多为其后裔,他们在丧葬仪式上所唱的《指路歌》,引导亡灵先经昭通返蜀,一步一步“魂归昆仑”。

留在巴地的蜀相鳖灵,在凿通夔门战胜洪水之后,也成为了蜀王。但从后世又称他们为“丛帝”、“开明王”可知,他们原是“西帝”的玄武、白马、石沈诸族的组合。在周武王伐纣时,这支巴蜀队伍英勇善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庄严而神圣的祭祀活动,是中华民族祖宗崇拜的千古传承。今天蜀中“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所出土的蚕丛突目的巨人铜像,金权杖上的鱼凫饰纹,高大的十日扶桑铜树,精致的凤鸟环日金铂图……对此,那些虚无历史的不肖子孙们,还在眼瞎心盲地说,“这不可能是华夏文明,而应是外来文明”,真是让人无语。

2. 少昊居茶陵,迁金、马、台。

少昊为青阳氏、凤鸟氏、金天氏、有邰氏、云阳氏等,是其不同历史阶段所得之名号。

《路史》载,“少昊葬于云阳”。《茶陵县志》亦载,“少昊葬云阳”(云阳山,在湖南茶陵境内)。 并说: 茶陵少昊云阳氏,是少昊的第十一代孙。

云阳之地名,全国有数处。而我们正是从“羿断修蛇于洞庭”中得知,战败而南下的“西帝”少昊,是带着他的另一部分“四叔”之族,应是落脚于茶陵云阳的。

茶陵有神农炎帝陵,他们是继太昊伏羲之后来南地的拓荒者。现少昊“西帝”又落户这里,为南地的开发建设再做贡献。

史载,在此后的大洪水期,南地的重黎之族在䮺头(欢兜)的带领下,进入了湘西武陵之祟山,成为了今天的三苗族。

“东帝”的十日族,及“南帝”蚩尤的越地众族,去了粤黔桂之地,成了骆越、南越的侗、壮、傣诸族。

而处于茶陵云阳的“西帝”少昊族群,又去了哪里呢?

古之“族迁名随”是个铁律。我不说你也会想到金门、马祖、彭湖、台湾的。“金”者白帝金天“西帝”也,“马”者白马丛(祟)伯也,“彭”者风豨(豕韦)彭祖也,“台”者少昊有邰之国也。

史不孤证。难道些这都是巧合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龙山文化   茶陵   洞庭湖   云阳   玄武   中原   大旱   母系   开端   遗址   白马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