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平安时代的三大教育:贵族私塾、寺院私塾和博士家学教育

为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阅读前请辛苦点下“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孙虎的书房

编辑丨孙虎的书房

一、贵族私塾教育

平安时代较为著名且有一定规模的贵族私塾主要有5所,分别是文章院、弘文院、劝学院、学馆院和奖学院。

文章院创办于平安时代早期,由当时政治势力较为强大的菅原家族的菅原清公和大江家族的大江音人联合创办,塾址在京都市中西洞院五条。

文章院在创设初期曾向朝廷申请并获批将院址建于太学校园内,而且学生享受公费待遇。

因此这一时期的文章院并不能算是纯粹意义上的贵族私塾教育,应该是一所半公半民性质的寄宿学校。

后来,文章院逐渐脱离太学,向纯粹的贵族私塾教育发展,分为东西两院(也称为东西两曹),东院主要由大江氏家族管理,西院主要由菅原氏家族管理。

由于菅原氏家族的菅原道真曾任朝廷右大臣,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并身居文章博士,使得文章院西院在他管理时期发展到顶峰,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不仅招收本氏族的子弟,还招收其他氏族的子弟就学,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私立学校”。

但是,后来随着菅原道真政治地位的下降,菅原家族逐渐走向没落,文章院也日渐衰落。

可见,文章院具备贵族私塾教育的典型特征,即由贵族家族创办,发展形势深受该贵族家族兴衰的影响,历史变动较为频繁,缺乏教育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弘文院创建于公元782年(延历元年),由当时太学院事务官和气广世继承其父和气清麻吕的遗志在自宅创办。

既是学问研究所又兼藏书馆,延续了近100年,至延喜年间后才逐渐衰亡。

与文章院相比,弘文院更具备私塾教育的特征。

首先,弘文院的教育对象仅限于本氏族子弟,教育范围相对较小且集中;

其次,弘文院完全是由某一家族创办的教育机构,与朝廷没有任何关联,是一所教学设施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私塾教育机构,而且发展不受朝廷限制,较为自由。

弘文院是日本创立最早的典型贵族私塾教育机构,也是贵族私塾教育机构中最为完备的一所,收藏各种典籍数千册,可以说是和气氏的家族图书馆。

劝学院是由藤原家族的藤原冬嗣在公元821年(弘仁12年)创办,以帮助藤原氏族的贫困子弟接受教育,保证更多的藤原氏子弟能够出仕为官,进而延续藤原氏家族兴旺为目的。

藤原氏是日本的中央豪族,在平安时代氏族权势达到顶峰,掌握着摄关政治,左右着朝政。

因此由藤原氏创办的贵族私塾劝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占用了很多的朝廷资源,从而决定了其私学性质的不纯粹,同文章院一样具有半官半民的性质。

劝学院依仗着藤原氏家族强大的政治优势和经济基础,在太学日益衰落的形势下,不仅为本氏族子弟提供了良好的受教育机会,还为本氏族子弟提供食宿全免的学习待遇,招生规模在兴盛时甚至超越了当时的太学寮。

作为由氏族主导开办的私塾,劝学院的存亡与藤原氏家族的政治兴衰紧密相连。

从最初创办到消亡,劝学院共维持了500年的时间,成为平安时代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贵族私塾。

学馆院是在平安时代承和年间(公元843年至公元847年)由嵯峨天皇的皇后橘家智子在其弟弟右大臣橘氏供的帮助下创办的,主要是对橘氏家族子弟进行教育启蒙,“劝诸子弟,诵习经书”。

但是后来由于橘氏家族的衰落,学馆院交由藤原氏家族管理,并成为大学寮的别曹,前后存续了约300年之久,直到平安时代后期才消亡。

奖学院是由嵯峨天皇的皇孙在原平行(后被降为臣籍)于公元881年(阳成天皇元庆5年)创办。

学生管理实行学头制,其长官称“别当”,整个办学形式仿照劝学院。

由于该私塾的运行费用全部出自于在原平行私有的土地和财产,主要目的是为了奖励皇室(王氏诸族)子孙求学,所以被称为“奖学院”。

公元900年(醍醐天皇昌泰3年)奖学院成为大学寮南曹,至平安时代后期消亡,前后存续了约300年。

由于具有氏族强大的财政支撑,所以贵族私塾的学生学费和食宿基本上都是免费的;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仿照当时的官学,以满足贵族的实际教育需要而设立;

贵族私塾的发展基本上与创办氏族的兴衰关系密切,“氏族兴则私塾兴,氏族衰则私塾亡”。

二、寺院私塾教育

在日本古代教育史上,寺院一直是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中心。

与大氏族的私塾主要面向统治阶级和贵族的招生方式不同,寺院教育则主要针对底层的庶民子弟,为其提供一个受教育的机会。

空海和尚在平安时代早期入唐朝求法,后学成归国,创建佛教真言宗,被称为日本佛教真言宗的鼻祖。

因此,他仿照唐制开办了针对贵庶僧俗的教育机构——综艺种智院。

不问贵庶,以佛教众生平等的思想开展庶民教育,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一次向庶民阶级敞开学校教育的大门,开创了日本教育史上庶民教育的先河。

综艺种智院不仅交通便利而且教育环境优美,便于百姓求学,是空海心目中理想的教育场所。

空海坚持将综艺种智院打造成教师和学生安心教与学的教育理想国,不仅向全体师生提供免费的生活用品,以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

还在综艺种智院的运营和管理上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辞辛劳地向上至天皇、下至政要,乃至民间人士和大德高僧奔走求援。

但最终由于没有合适的继任者和稳定的经费来源,综艺种智院在开办了19年之后便消亡了。

创办于公元816年的综艺种智院虽然办学规模很小,其办学性质也仅是一所纯粹的私塾教育机构。

但是其在1000多年前所实施的全人教育以及完全免费、综合教育、机会均等等教育理念,对日本学校教育内容的改变、日本教育体制和后世推行的庶民教育起到了重要影响。

这使得综艺种智院成为了完全有别于平安时代其他贵族私学的崇高存在,堪称“日本教育史上的金字塔”,是日本教育史上值得骄傲的篇章。

作为其创办者的空海和尚,也因此在日本教育史上名留青史。

以综艺种智院为代表的寺院私塾教育与同时期的贵族私塾教育相比,具有两个主要特征:

首先,寺院私塾教育机构的学生不再仅限于本氏族的子弟,而是面向广大的普通庶民子弟,为日本庶民教育开辟了道路;

其次,寺院私塾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也不再模仿太学的教育形式,而是将儒家学说和佛教教义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复杂。

关于综艺种智院创设的目的和动机,空海和尚在其《综艺种智院》中写道:“学校的设立是为了给没有学习场所的贫贱子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学习机会。”

在教授的知识中,不仅要将儒家学说和佛教教义相结合,还要进行智育和德育教育。

综艺种智院是与贵族私塾教育不同的一种寺院私塾教育形式。

三、博士家学教育

1.政治国风化背景下博士家学教育的兴起

日本平安时代政治上的国风化表现主要体现在摄关政治体制的确立和氏族势力的复兴。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公元9世纪后期开始,教育领域的太学的教官职位也开始世袭,到公元10世纪中期后,这种情况表现得愈加剧烈。

太学各道的博士原本是掌管不同专业领域学问的朝廷官员,在政治上各种官职世袭之风愈演愈烈的大环境影响下,博士职位也被特定的氏族世袭下来,因而就出现了世袭的博士家族。

随着太学、国学等官学逐渐衰落,博士家学教育形式逐渐兴盛,开始演变成教授各种专门学问的博士家学,原来由太学承担的培养官吏的职能也逐渐转移到各个博士家学教育机构中。

2.主要博士家学教育机构的学术传承

博士官职的世袭,直接导致专门学问被特定的博士家族所垄断。

据日本教育史相关资料记载:平安时代中后期开始,明经道被中原氏和清原氏两个博士家族的子弟世袭,至公元12世纪末,清原氏有13人、中原氏有23人先后世袭成为明经道的教官。

此外,还有文章道被菅原氏和大江氏两个博士家族子弟世袭,明法道被中原氏和坂上氏两个博士家族子弟世袭,算道被三善氏和小槻氏两个博士家族子弟世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术学问和教官职位都被视为博士家族的囊中之物。

随着平安时代后期太学等官学的衰落,由博士家族以传承专门学问为目的兴办的博士家学教育逐渐发展起来,并且影响力与日俱增。

平安时代以博士家学为主要教育形式传承的专门学问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式学。

教授传统典礼祭祀、宫廷礼仪规范。

有式学的专业性极强,需要有丰富实际经验、熟练掌握各种礼仪规范的老师才能更好更准确地传授。

所以大都由缙绅公卿或者太政官外记,也就是经常出入朝廷和熟知相关礼仪规范的名门望族传授,如小笠原、伊势两氏。

另外,有式学很难自学自修,因而即使在大学寮、国学、私学绝迹之后,这门学问在博士家学中的传承也未消失。

有式学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口授和实景练习,教学内容主要依据《延喜式》、《仪式》、《清凉记》、《西宫记》、《北山抄》和《江次第》等书籍经典。

正是因为平安时代博士家学对有式学的教授和传承,才使日本的许多传统典礼祭祀、宫廷仪式流传至今。

(2)明经道。

教授经学学问,由中原、清原两氏垄断。

明经道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由中原氏世袭,11世纪中期开始清原氏也加入进来,两氏遂作为世袭的外记官之家在公元1030年(长元3年)以后独占了明经道的各级官职。

不仅势力强大,而且在社会上受到极大的尊崇。欲修经学者必择二氏之一就学,两氏声望遂与日俱增。

(3)文章道。

教授史学及文章,由菅原及大江两氏世袭。

由于到平安时代早期为止,贵族阶级普遍重视诗赋文章的学习,并且修习文章道也更易崭露头角,所以这两氏在各道家学中最为兴盛,教育成效也最为明显。

菅原清公于公元819年(弘仁10年)就任文章博士,其子孙相继就任该职。

公元980年(天元3年)以后大学寮的文章博士几乎代代从大江、菅原两氏中各选拔1人,公元1070年(延久2年)以后菅原氏略胜一筹。

(4)明法道。

教授法律,原由惟宗氏(后改姓为令宗氏)、小野氏持续教授数代,但未能世袭,公元11世纪末以后。中原、坂上两氏世袭明法博士之位。

两氏不仅从事法学研究及教授,还作为法官参与诉讼裁判。

(5)算道。

教授算术。小槻今雄(生卒年不详)于公元873年(贞观15年)就任算博士后,该职位由其后代世袭,直到公元10世纪末三善氏加入进来,算道学问开始由两氏传承。

3.博士家学教育的影响

博士家学是氏族政治的影响波及到教育学术领域的产物。

另外,各个博士家学都固守自己旧有的传统和教育方法,只在家中代代“秘传”,绝不外授,也很少进行创新势必造成学问的停滞不前。

为了扩大势力,博士家们还纷纷将太学院生争夺到自家门下收作弟子。

这种做法不仅妨碍了不同学科间学问的普及,束缚了学问的自由研究,降低了学习者对学术研究的热情,阻碍了学术的发展,而且还导致太学内部四分五裂,加速了太学的解体。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私塾   平安   日本   贵族   博士   太学   氏族   寺院   子弟   公元   家族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