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景德镇古窑遗址,遇见搞不懂的神操作:一口唾液成就极品瓷器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们此行江西自驾游,在中国瓷都——景德镇见识到了原汁原味的古老瓷窑,目睹了曾在各种图片和影像中才能看到过的制瓷场景。甚至还亲自下场动手揉泥拉的传统工序和技艺。我发现,在景德镇的古窑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生产方式进行文化传承和保护的。

出景德镇市区的酒店,我们驾车走瓷都大道,不到十分钟的车程,看到一片天然湖泊,景德镇的千年古窑就在附近了。景德镇古瓷窑的全称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这里展示了中国最古老的制瓷技艺和烧造工艺

当我们步入园区之后,所见之处全是与陶瓷相关的装饰元素,陶瓷坯体的残片也被镶嵌在围墙上,那些破碎的旧窑砖、不知何年何月的碎瓷片也被当成铺路石来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简直就是一个瓷的世界,且以青花与彩釉为主,让人舒服的是,这种装饰风格完全与园区的环境融为了一体,并无突兀之感。

景德镇窑是典型的清代官窑,当时的官窑采取的形式是“官搭民烧”,由内务府采办,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而烧出的瓷器更是“千中选十,百中选一”的上乘之作,进贡给皇家专用。

面前出现了一座高大的人物塑像——窑神童宾。他可是景德镇制瓷界核心灵魂人物。关于童宾的传说故事,景德镇人无人不知哪个不晓!据说,童窑神生在大明万历年间,是当地一个瓷器窑口的把桩师傅(烧瓷过程中的关键人物)。那一年的皇帝降旨窑口需要一口青花大龙缸,以当时窑口的工艺和水平根本烧不出来。于是,官府负责督烧的督陶官以窑口全部工匠的性命相威胁。

童宾童窑神为了工友的安危,据理力争抗议朝廷,并申请延期交付。最终童大神一人承担了交付失败的责任。眼看交付日期已经到了,烧制样品一个个全部失败,迫不得已之下,童大神纵身跃入窑炉之中,次日开窑,青花大龙缸竟然奇迹般地烧成了!童宾舍身救工友的事件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万历皇帝听闻之后,为了平息民愤,便封童宾为“风火仙师”,并拨专款修建童宾造像,供景德镇瓷器工人永世朝拜。如今现在景德镇的里村,还有一条童宾路,据说那里如今还生活着童姓家族的后人。

我们跟随讲解员F走进传统手工制瓷作坊,近距离地了解制瓷的全过程。一位穿着白底青花工作装的老先生正在为游客们表演制作瓷器的第一道工序——拉坯。其实,说“表演”并不准确,因为后来得知老先生每天“朝八晚五”工作8个小时,有100多个成品坯体的任务量。

在飞速旋转的轮盘之上,老先生用手将瓷泥转成了标准的圆形,感觉就像魔术似的。他的手可以收放自如地控制这坯体的薄厚、旋削。很快,一个标准的碗坯便赫然出现。整个过程还还没有1分钟。

F告诉我们,一件瓷器大约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而这里的每一位师傅,一生可能也只做一到二道工序,真的可谓是“穷尽一生,手艺精湛”。

眼前这位瘦瘦小小,却透着一股执拗劲儿的老先生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拉坯技艺传承人——王炎生,他也是古窑里唯一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人。早在多年前,王炎生老先生就曾代表杰出制瓷传人而受到过前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趁王老先生歇息的功夫,我凑上前去和他攀谈起来,得知,年过八旬的王老先生从10岁起就跟着父亲学拉坯工艺了。和以往浮华而宏大的伟大理想不同,他直白地告诉我“当时学这个就是为了生存,这是挣钱吃饭的本事,不学怎么活下去呢?”

聊得尽兴,王老先生也让我体验了一把这看似简单的拉坯。他用木棍转动轮盘,先帮我把泥土塑出一个形状转起来,再把我的手放到旋转的泥型之中。我学着王老先生的动作,依葫芦画瓢地动起手来。手刚接触到转动的泥土,有种摸到棉花糖的感觉,找不到着力点,在他手中听话的泥土却在我手上变得调皮起来——东倒西歪,难以把控,最后拉出来的坯体立都立不住。这让我对王师傅的技艺更加钦佩,几十年磨一剑可不是说着玩的。

正准备走出作坊的时候,摄影师X正专注地拍摄晒架塘。架子上是速烧过的坯体,F敲了敲坯说道:“这个放心摸吧,这种属于低温烧制过的坯,可以碰了。”她所说的“低温”低温其实一点都不低,——600-800度。如果是“高温”那就是说的1360度以上才算高。这有点让人出乎意料。F说,景德镇最出名的青花瓷,必须要以1360度高温烧造,低温不行。

F领着我们继续深入二三百年历史的古窑内部,这个建于大清乾隆年的景德镇古窑,如今已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柴烧瓷窑。这口古窑炉规模确实不小,目测大约18米长,高度也有5米多高,窑尾立有16米高的一根烟囱,烧窑的时候会把窑火全部吸抽到窑尾去。关键的温度控制,有经验的烧窑师傅会看窑顶。我抬头向上看,顶部的灯泡附近有两个不大不小的孔洞,专业的叫法是“看火孔”。

据说,过去的时候没有各种控温仪表,那些负责控温的把桩师傅会通过外面楼梯走到窑顶上,通过一个传统的办法来监视温度的变化——他们会向火孔里吐一口唾沫。再用眼睛观察唾液在火焰中融化状况判断窑炉的温度。让我意外的是,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景德镇古窑还在沿用这种传统土法测温。可能也只有这种凭经验、凭感觉的老方法才能烧制出最可以传世的极品瓷器。唉,这真是让人搞不懂的神操作!

据说,窑温控制在1360度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宋朝的时候,窑炉普遍烧不到1360度,技术最好的窑口最多只能烧到1200度上下,再往上就做不到了。但是从元代开始,随着烧造技术的不断能提升、窑炉造型的改良,有些窑炉可以烧到1360度,这是因为在窑炉造型上做了些改良,使窑炉具有了全新的蓄温能力,这也是烧制工艺的一大进步。

参观完景德镇窑,穿过一片松木树林,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上,尽头是古窑特有的瓷乐表演区。景德镇的瓷因“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而闻名,而古窑瓷乐正是声如罄的集中体现。就像“女子十二乐坊”一样,只不过景德镇人把乐器变成了瓷器,瓷二胡、瓷箫、瓷编钟……这些瓷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听上去十分清脆,我不禁想到完成这套瓷乐器,从烧造到选择上一定是项大工程。

听完瓷乐,我们走马观花的探访也接近了尾声。因为此次行程比较紧张,在走马观花中感受到了瓷都景德镇烧瓷人的专业、精细的手艺和对瓷文化的执着传承。是为我们此番江西自驾之旅的一大意外的收获。

喜欢旅行的朋友欢迎关注福大人,告诉你主题旅行那些事儿!@福大人爱旅行,其实哪儿都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景德镇   官窑   瓷器   瓷窑   轮盘   瓷都   青花   唾液   工序   技艺   遗址   低温   老先生   泥土   师傅   成就   极品   传统   操作   工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