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里的两汉社会


汉代社会的人员结构,简而言之可分为官与民(朝与野)两部分。

汉代的官与民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而是可以相互转换。官不食俸禄,便是民;民(包括奴)因某种技能或机会,也可为官。由民转为官的典型例子就是卫子夫、卫青姐弟二人。他们均为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家奴,一为女乐,一为骑奴。最终卫子夫成为皇后,卫青成为大将军,位极人臣。

官吏及侍属-迎谒人物-东汉


官一类,包括帝王、文武百官及其属员、地方各级官吏及其属员。即凡食俸禄者,均归于官。汉代社会所有人力、物质、自然资源的使用、调控,归于官。官是汉代社会的统治者和管理者。

官以外皆为民。民,是从事百业者。士、农、工、商即汉代民的范围。除士、农、工、商四民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群体——奴。奴包括伎乐和从事其他事务的家奴,他们是一群没有人身自由、依附于官家和私人的社会成员。

农-纺织和养鸭-东汉


四民中,士与农、工、商有很大不同。《史记·货殖列传》云:“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可见农、工、商从事的是较纯粹的经济活动。而士业,多与经济活动无关。

一般来讲,汉代的士不会纯习文或纯习武,基本上应是文武兼修。汉代是一个具有开拓性和进取精神的时期,拓荒开疆、民族战争使汉代人形成了唯知雄飞奋进和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观。文武兼习更是许多士人采用的自我造就方式。即使像司马相如这类大文豪,也是“好读书,学击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同时并举。两汉的这些风气,在留存至今的汉画里有较清楚的反映。

士-行猎-射骑-东汉


当然,“士民”并非大杂烩,而是一些有基本共同点的人。“士民”多是一些有文化或有某种专门技能、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故“士民”身上所体现的特征,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他们所从事的,多是文化方面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所追求的,从生活内容到教育内容,则以贵族化、精英化为目标。所以,“士民”应是介于官与民之间的灰色人群。事实上,汉代各级官吏,除有祖荫和军功者外,大量成员就来自“士民”。而“士民”中,同样也有许多本身就是从官转换成民的人。

依汉画图像材料来看,四民的主要活动有下列几项内容。

士:习经、尚武(非战争类、百戏类)、射猎、交游、宴饮、燕居、养老等。

农:耕耘、放牧、捕鱼、纺织、采摘、贮藏(含加工)、纳租等。

工:制作、酿造、冶炼、采矿、庖厨等。

商:货物的贩卖、交换、流通等。


采矿、制作、酿造、庖厨等是“工”的主要活动


两汉四百多年一统、稳定的局面及特殊的经济政策,使经济繁荣、百业并兴,出现了农业上牛耕和铁农具的普及,手工业上造车、铸铜、冶铁、煮盐、纺织、酿造、髹漆等的发达,商业上与诸方异域的交换增多和内地市肆活跃等。自西汉文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后,过去专属于帝王的山林川泽在逐渐私有化的过程中,其林木资源和渔猎资源也有机会得到很好的开发。

汉代的这些经济活动,尤其是东汉以来的经济活动,被汉画以生动、丰富的图像记录下来。仔细“读”汉画这部形神兼备、内涵丰富的大书,从中我们似乎能听到汉代社会生活中的叱牛声、打铁声、纺纱声,感受到山中采盐、河泽捕鱼、猎犬逐兽的热烈气氛。

商-市场场景-东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司马相如   属员   史记   庖厨   家奴   社会   两汉   官吏   东汉   汉代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