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地时期,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文|小莫史说

编辑|小莫史说

前言

以往印度的反英起义虽然连绵不断,但是它们所触及的范围狭窄,目标也很有限。这次起义与一个世纪以来的印度下层人民与部分封建主的武装斗争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仍然属于旧式起义,但是却有许多新的重要特点和发展。林承节先生就此也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以恢复全印度独立为目标

这次起义不再像以往封建主领导的起义那样,只谋求恢复个别王公的独立,而是以恢复全印度的独立为目标。有意义的是,在这方面起了最积极的推动作用的是革命的士兵。正是他们推出了莫卧儿皇帝,打着他的旗号,号召恢复全印的独立与统一。各地起义的封建主响应这个号召,有些是出于真心实意,有些至少表面如此。

起义者这时之所以有这样的眼光,是与英国征服印度已完成、印度已经直接间接处于英国统治下的事实是分不开的。革命士兵和下层群众向往恢复独立,但决不希望再出现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局面。至于封建主,许多人也看到统一是大势所趋;此外,以往的斗争失败的教训也使他们认识到,只有提出全局的反英目标才能动员全国的力量共同进行斗争。这次起义所以显示了以往任何起义不能比拟的威力,首先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全局性的共同目标。

土兵与民众一同起义

印度士兵和人民群众一同起义,给起义带来了某些革命民主主义因素。以往士兵哗变的事曾不断发生,可以举出的就有近20次。但它们只是一个个孤立的兵变,和人民群众鲜有联系。这次土兵大起义是和人民群众一起起义。有些地方是土兵先起义,人民群众响应;在另一些地方,是人民群众先发难,土兵积极参加。有些土邦的封建王公竭力压制起义,如瓜廖尔的信地亚,但军队还是挥戈而起,王公不得不抱头鼠窜。

马克思早就预言,英国当局建立土著军队的同时,也就组织起了印度人民过去未有过的第一支核心的反抗力量。事实确实如此,印度土兵为这次起义提供了有组织的武装力量。孟加拉军区印度士兵共137571人,其中约有7万人参加了起义,另有3万人左右在暴动之前被解除了武装,北印度殖民军队几近全部瓦解。正如菲尔契特所说:孟加拉军队的所有骑兵团,18个非正规骑兵团的10个,74个步兵团中的63个,从登记簿上最终和完全地消失了。马克思也讽刺地说道:50个孟加拉团已不复存在,孟加拉军全军覆没。土兵参加起义,把统治者的武装力量转变为人民的武装力量,弥补了下层群众缺乏军事训练和武器的缺陷。

大量土兵参加起义,还为起义带来革命民主主义因素。土兵虽然多数来自农民,但因为接触西方思想影响较多,在转到革命阵营后,一般眼光较为开阔。有些军官和士兵有一定的民族主义观念。他们需要莫卧儿皇帝作旗号,但决不想由他来恢复封建专制统治。事实上,不过是要借用他的名义,并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因此,当德里的皇亲国戚、宫廷权臣置大敌于不顾,漠视人民疾苦,一意以权谋私时,他们不能容忍,就把德里的行政和军事大权夺到自己手里。

德里行政会议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下层人民的革命要求,也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尤其能说明后一点的是他们对皇帝的态度。据宫廷史家记载,皇帝经常抱怨说,行政会议通常是先通过决议,然后让他在既成事实面前签字认可。还抱怨说,土兵穿着军靴随意进出宫廷,骑兵经常把马拴在宫院内,尤其是,有些土兵跟他说话竟用“老头儿!听着”一类的言词,甚至拍他的肩膀,捋他的胡须。皇帝敢怒不敢言,只好自悲自叹。这表明在革命土兵心目中,皇帝早已不再是神圣偶像。由革命土兵代表的这种革命民主主义虽不能说是这次起义的主流,至少也是其中的一种倾向。它对封建主恢复封建秩序的企图起到某种制约作用。

印度教徒与穆斯林并肩战斗

在这次起义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打破宗教壁垒,并肩作战,实现了战斗中的大团结。起义是由涂油子弹事件直接引起,表明印度人民的宗教感情是十分强烈的。英国殖民者曾心存侥幸,以为宗教隔阂能阻止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实现任何有意义的联合。然而,与殖民者的愿望相反,起义爆发后,起义参加者无论属何宗教,无论是土兵还是普遍群众,都自觉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共同战斗。19世纪中期,亚洲各国人民起义一般都披着宗教外衣,印度大起义却自觉减少宗教色彩,这是很引人瞩目的现象。


宗教团结表现在:最早拥立莫卧儿皇帝恢复权力的米鲁特和德里的军队主要组成并非是穆斯林,而是印度教徒;莫卧儿旗号不但伊斯兰教封建主能接受,某些印度教封建主也接受,他们把前一段诸侯割据中明显带有的争夺未来宗教统治权的考虑暂时搁置一边;巴克特汗掌握德里军政大权得到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土兵和群众的共同支持;德里行政会议通过的决议三令五申禁杀母牛;“圣战”口号被解释为只适用于对英国人;当德里被围、处境危急时,莫卧儿皇帝向拉其普塔纳、北印度和旁遮普的一些印度教、锡克教王公呼吁共同抗英,并提出必要时可以把王位让给他们。在宗教感情如此强烈的印度,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能够忘却了他们相互间的仇隙而联合起来反对他们共同的统治者,这实在是英国统治以来印度民族解放史上值得骄傲的一页。

具有反封建性质

这次印度民族大起义,不光具有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性质,而且具有一定的反封建主义的性质。在起义的广大农村地区,凡有英国蓝靛和咖啡种植园的,其代理店都被捣毁。农民和手工业者还到处自发地组织起来,驱逐英国殖民统治者扶植起来的兼并他们土地的新地主,收回被夺占的土地,打击商业高利贷者,焚烧他们的账册契据,形成红色恐怖。这就使反英起义从摧毁殖民政权,进一步发展到在农村打击它的经济支柱。


官方文件承认,兼并农民土地的新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到处都被起义者等同英国人看待而加以打击。例如在阿里加,拉其普塔纳农民在贾特人帮助下,进攻凯尔,夺取并捣毁了许多机关建筑物以及商人、高利贷者的住宅,许多人因恢复了先前失去的土地而心满意足。不过,农民只是夺回自己原来被兼并的土地,至于原来属于老地主的被兼并的土地,与反殖斗争的方向一致,一般不属反封建范畴,但农民夺回自己的土地则具有反封建性质。

所以,大起义也并非没有反封建内容,不过不是反对整个封建势力,而只是反对地主阶级中那个依靠殖民政权撑腰最肆无忌惮地掠夺农民土地的阶层。“总之,这次起义虽未超出旧式起义的框框,却是旧式起义发展最充分的体现,而且上述有的特点已经跃出旧框框,带有某些新型斗争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印度   英国   德里   孟加拉   儿皇帝   封建主   殖民地   教徒   士兵   宗教   时期   土地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