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也曾坚定抗金?胡适称其冤枉,朱熹赞其有骨力,他当真有功?

历史上十大著名的大奸臣之一的秦桧。因为构陷岳飞、玩弄权术、打压抗金义等行为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岳飞的一阙《满江红》说出岳家军的英勇和不甘,映衬出了秦桧心中的懦弱和猥琐。

秦桧是个只会喝茶、吟诗的文人,他才会在乎名声。他一生三次为官,初入官场确实曾是个“硬骨头”,甚至做出过“抗金”的姿态。


秦桧是如何一步步从“谏臣”走向“奸臣”之路的呢?

寒门子弟,榜下捉婿

秦桧,江宁人士,父亲是一个小官县令,在他去世之后,秦桧做过教书先生,才艰难的读完书。因为秦桧心中有一个远大的志向,他就必须高中进士,走入仕途。

秦太师在年轻时曾经写诗“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可见他的志向和野心。

公元1115年他中进士,宋朝有榜下捉婿的传统,王家看中了这个潜力股,将孙女嫁给他。

秦桧被授密州教授之后,勤奋如他又继续深造,考中词学兼茂科,奉调为京师的太学学正,成了一个九品京官。


他的妻子王氏出身北宋名门,祖父是北宋神宗朝宰相王珪。

王氏家族人丁兴旺,与朝中众多名门,文人联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姻亲网

王珪长女嫁给了李格非,他的女儿是北宋大才女李清照;次女嫁给了大文人闾丘吁;三女嫁给了郑居中,他可是谥号为“文正”的官员,郑家和韩琦家也是亲家。郑家的后辈女儿嫁给了秦桧的儿子,这是后话。

王珪的长子王仲修靠着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其他儿子则是靠着祖荫进入官场。

王氏的父亲王仲岏,是王珪第四子,是一个软骨头,金国人兵马还未到,他没有抵抗,就吓得打开城门投降金人。靖康之难后,逃去了南方。


秦桧娶了王氏,绝对是高攀,双方各取所需。

王氏是一个有心机的女人,她是童贯的干女儿,秦桧对她也的礼让三分,甚至有些畏惧她,毕竟周围的政治资源都来自于王氏家族一门。

秦桧身边王家这么多投降派,王氏嚣张跋扈,自私自利,怎么会把国家放在第一位,都是为了蝇营狗苟的个人利益。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秦桧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初入朝堂,积极抗金

初入仕途的秦桧,没有混迹朝堂那些官员的圆滑,他秉持文人的理想,坚守着底线


公元1126年,金兵逼进汴京,宋徽宗赵佶禅位于太子桓,自为太皇。朝臣分裂为投降派和主战派。

此时37岁的秦桧还是坚持要和金人一战,属于主战派。

大宋自澶渊之盟,用岁币买来了几代人的和平,朝中大臣的想法还是用钱来解决问题。

秦桧给皇帝上书,召百官详细讨论、加强守备、将金使安置城外、直言最多割让“燕山一路”,要加强守备,并且拒绝求和。


秦桧人微言轻,奏书呈上如同泥牛入海,皇帝一点反应也没有。

其实钦宗面对这个局面,也只想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内心只想求和。

不久皇帝擢升秦桧为职方员外郎,属于张邦昌的属下,就是专门干割地求和的事情的。秦桧认为有违自己的主张,三上奏折请求辞去此事,此时他的意志尚算坚定。

北宋拟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为条件和金人谈判,朝中大臣绝大多数都同意这个主张,但是秦桧投了反对票。

宋钦宗急于应对危险的境遇,却屡屡做出错误的判断。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救国之策都被他否决了,而误国谋略反而被他欣然笑纳。


书生秦桧以为天子和百官中的大多数人肯定也拥有和他一样信念,在原则性的大是大非面前,应该没有根本的分歧。

书生意气的秦桧此时是一辈子中腰杆挺得最直的时候。

亡国被俘,南归受宠

靖康之变,太皇,皇帝被俘,连带着后宫女眷以及王公贵族,一路到金营。

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后,秦桧立即草拟了一封致金人信,其中的意思就是宋国都沦丧,人心未亡,建立傀儡政权,刺激抗金的情绪不值得,不如保留臣服于金的赵宋政权,获得实在的利益。


这封信给秦桧捞足了名声和资本,北宋朝廷认为他是忠臣,金朝也从这封信,开始关注到他。

秦桧此时已经开始思索,怎样走出宋金的第三条路线。

北狩秦桧一路看到,平日金尊玉贵的后宫女眷遭受的屈辱,太子一路哭泣,要百姓救他,吏部侍郎一路痛骂金人,被裂颈断舌而死,天下最繁华的城市,顷刻之间沦为人间地狱。

秦桧一个文人,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洗礼,看到如此惨烈的场面,大脑和心灵变得无法思考,彻底吓破了胆,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着,他只有向金谄媚,才能获得活的机会。

此时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文人气节,更不要说抗金救国,想的只是自保。


靖康二年,赵构在应天府继位,徽宗让秦桧起草了一封和谈的合约,秦桧首次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全新想法。

一下子引起了金国的重视,秦桧甚至觐见了金太宗,金国还赏赐了他大量金钱。

秦桧也从赵宋忠臣变成了金国的鹰犬,不仅学会说一口流利的金国话,还会书写,沟通无障碍。

1127到1130年,金朝对宋进行了战争,将赵构一路打到了海上,但是在岳飞、韩世忠等人领导下南宋军民顽强抵抗。

金人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无法长期的占领城邑,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无法获得相应的收益。他们要改变策略,扶植新的汉人政权以汉制汉,扶植了刘豫的大齐政权。


金国以谈判为主辅以战争威胁的策略,与南宋开始了拉锯战。

秦桧肩负着使命走出上京,他和老婆趁乱逃回了南宋的地盘,建炎四年十一月在绍兴的行在,得到皇帝的接见,被授予了官职。

一心求和的赵构,看到秦桧,知道有了和金谈判的中间人。

1131年,绍兴元年,回归三个月的秦桧被任命为宰相,他走到了人生的顶峰。

残害忠良 天理昭昭

秦桧对高宗赵构的心态了如指掌,从而游刃有余地左右整个帝国政局,正是得益于靖康元年对时局的勘破和领悟。


赵构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一个白手套,秦桧正是合适人选。两者之间有了相当的默契。

归来的秦桧向宋高宗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它与金人扶持伪政权的目的不谋而合,便是划江而治,分裂大宋疆土。

朝廷内主战派的岳飞,他提出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让赵构极其害怕,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对岳飞产生了忌惮。没有子嗣的赵构,一直被岳飞催促立嗣,这一切让赵构动了杀心。

金国的金兀术和秦桧私下达成了协议,除掉岳飞,和谈可以成功。


公元1141年,金国准备重新与南宋议和,赵构不想岳飞在当中误事。秦桧在当中添油加醋,在赵构心上插上一把刀。

不久岳飞就被弹劾入狱,主审官请示宰相秦桧如何处置,他只说:“此为上意。”1142年,宋高宗下旨“岳飞特赐死”。

”绍兴和议“达成之后,韩世忠就岳飞被捕之事去质问秦桧,秦桧只是用莫须有三个字回答。

1142年,岳飞父子在风波亭就义。


莫须有这几个字如何让天下人信服?

清初船山先生评论赵构“忘父兄之怨,忍宗社之羞,屈膝称臣于骄虏,而无愧作之色;虐杀功臣,遂其猜防,而无不忍之心;倚任奸人,尽逐患难之亲臣,而无宽假之度。孱弱以偷一隅之安,幸存以享湖山之乐。惉滞残疆,耻辱不恤,如此其甚者,求一念超出于利害而不可得。”

1155年,秦桧去世,谥号忠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五年,赵构认为秦桧在宋朝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宋孝宗继位后,他实行抗金政策,为岳飞洗刷了冤屈。对秦桧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

是非公断自在人心,时间可以说明一切。

南宋的朱熹,对秦桧做过这样的评价,秦桧的确有才能,只是将他的才能用错了地方,他看到了赵构没有决战的决心,局势上也难以成功,因此这样的决策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秦桧也一直被历史所谴责。

对秦桧的部分做了正面评价,但是他的错误的决策也给历史造成了巨大的后果。

近代胡适,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秦桧的“目的在于维持南宋朝廷的统一和稳定”,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些“残酷而必要”的决策,比如打压官僚集团,加强中央集权等。但是,他也指出,秦桧在处理“靖康之耻”事件时,表现出了“丧尽天良”的行为,导致了南宋王朝的衰落和整个民族的耻辱。


《现代评论》一九二五年第一卷第四期中,胡适却评价: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

秦桧真的冤枉吗?他南归后所做的一切,是无法遮掩他陷害忠良,卖国求荣的罪行。

功过是非曲直,时间可以说明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胡适   靖康   忠良   主战派   骨力   绍兴   朱熹   进士   南宋   北宋   文人   皇帝   坚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