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将军身残志坚,死守桂林壮烈殉国

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有这样一位国军将领,因为身有残疾,跛脚行走不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了照顾他,让他留守后方。

他却因为未能出征,亲自上前线杀鬼子,时常引以为憾。

后来,日军猛攻桂林,他终于有了杀敌报国的机会,率部与日军浴血奋战,终因实力相差悬殊,壮烈殉国。

他就是抗日英烈、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集团军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陆军中将(牺牲后追赠上将)——陈济桓。

陈济桓

陈济桓,字玉承,号昆山,汉族。1892年,生于广西岑溪县(今岑溪市),筋竹乡圹面村一个贫困家庭。

小时候的陈济桓十分聪明,而且才思敏捷,读书之暇,跟从乡里武师习练武技,藉此强身健体。

他不仅学习成绩是全校第一,而且还学得一身好武艺,能够翻过叠起的两张八仙桌。

老师见他文武双全,称赞他说:“陈济桓确是昆山之玉也。”。陈济桓为了纪念老师对他的恩德,便取号昆山。

1909年,刚结婚没多久的陈济桓,因为替别人打抱不平,将村中的恶霸打成半死,为了躲避仇家,陈济桓连夜逃到了苍梧。

陈济桓来到苍梧后,因为没有熟人,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去报考广西学兵营。结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录取。

进入学兵营之后的陈济桓,逐渐接触到许多新思想,很快就成为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中的一员。

辛亥革命时期,陈济桓投身陆荣廷部,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由于作战勇猛,又有谋略,从排长一路升到团长。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李宗仁率第7军参战。陈济桓部被编为第1师夏威师长所辖第21团,陈济桓任团长。

在梁园、龙潭战役中,陈济桓带着99名敢死队员奋勇杀敌。成为打垮军阀孙传芳的主力,在北伐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9年,年仅37岁的陈济桓,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少将参军兼汉口禁烟局长。

1929年3至6月,蒋桂战争爆发,陈济桓回广西,追随随李宗仁、白崇禧反蒋。

次年,蒋介石唆使滇军卢汉部,进攻广西,陈济桓奉命防守南宁。他以寡敌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坚守南宁三个月,获得“守城名将”之誉。

陈济桓因此战功,晋升为第15军第43师副师长兼第132团团长。

1932年末,陈济桓到训练场上,观看军事演习。由于天气恶劣,刮大风,下大雪。

陈济桓的坐骑,受到惊吓,发疯似的狂奔。为了躲避百姓,陈济桓堕落马下,右脚受到重伤。

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很差,受伤后的陈济桓,虽然养了很久,仍然留下残疾,成了跛子。

伤愈后,他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高教班深造。1936年两广事变时,陈济桓被委任为中将参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全民奋起抗击日寇。广西部队主力开赴前线抗日,陈济桓因跛脚不便出征,留任广西绥靖公署第二金矿主任;

因为未能出征,上前线杀敌,他觉得非常遗憾。

陈济桓虽然没有机会去前线,但是经常在家中,研究分析抗战形势,研究策略,希望能够有机会投身于抗日战场中。

1944年,日军妄图做最后的挣扎,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陈济桓主动请缨参战,被委任为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

此时,陈济桓的夫人分娩在即,而且他的足伤也一直没有治好,行走十分不便。因此,亲朋好友,都劝他在家修养,顺便照顾老婆。

陈济桓慷慨激昂的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是军人,保家卫国理当是我的职责!”遂毅然前往桂林就职。

当时桂林守军,大约有二万五千人左右,还有一些由爱国学生、青年组成的“学生军”,总共兵力约有三万人。

这三万人,是老、弱、病、新兵居多,战斗力十分薄弱。加上军中内部的各种矛盾,对日军的恐惧心理,以及长期欠饷等原因,使得整个部队士气十分低落。

陈济桓到任后,制订作战计划,严密布防。尽管出行不方便,他还是走遍了防区的每一个角落。勘察地形,对各部队的兵力部署、工事及火力,重新进行了调配,做足了迎敌的准备。

他经常对手下人说:“大丈夫当为国尽忠,我是个跛子不能逃跑,胜则生,败则死,我誓与桂林共存亡,衰仔才做方先觉第二。”

于是,桂林城的守军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拄着拐杖,拖着右腿的男子,查看防御阵地,指导将士设防。

残疾将军又回来与大家并肩作战了,桂军将士们无不深受鼓舞。每次看到陈济桓走过来,战士们,都会挺直胸膛,肃立行礼,有的战士眼中甚至含着泪花。

1944年10月28日,战斗正式打响。日军动用了飞机和坦克,向守军阵地猛烈进攻。陈济桓亲临前线,登上城楼指挥,守军顽强抵抗,重创敌人,杀伤了大量入侵的日军。

桂军将士

守军伤亡也十分巨大,装备损失严重,由于伤亡殆尽,一些阵地相继落入敌手。日军还使用大量的烧夷弹与毒气弹,向洞穴中的守军进行了轰击,毒杀了驻守七星岩洞的守军。

10月7日,桂林防守司令部,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在分析战局形势后,决定由司令韦云淞亲赴第四战区求援(后未突出重围),陈济桓任防守司令部副司令兼参谋长,全权指挥守军。

此后几天,陈济桓率部与敌浴血奋战,伤亡惨重,第131师师长阚维雍、第31军参谋长吕旃蒙先后为国捐躯。

9日,漓江防线失守,许多主要阵地都落入日寇之手。更加糟糕的是,柳州也早已失守,日寇集结了十五万兵力,正向桂林合围。

此时的桂林,已经没有坚守的可能了。但是,陈济桓依然丝毫不惧。他亲自上前线阵地,号召全体官兵决战到底,誓与桂林共存亡。

他还召集了一部分兵力向西撤离,利用岩洞与日军周旋,希望保存部分有生力量,在桂林失守后,还能继续抗日。

安排好一切事宜后,陈济桓写好遗书,销毁所有文件,准备为国牺牲。

当时,他的妻子怀有身孕,尚未生产。陈济桓在遗书中写到,如果他大战未死,孩子就名“可卫”,表示桂林城可以守卫;

如果他战死了,孩子就名“可伟”,让他以后成为一个人格伟大的人。

9日夜,在援军无望、阵地失陷的情况下,陈济桓率残存的,不到200人的护卫,和一些非武装人员,向西突围。

10日凌晨,在突围的过程中,陈济桓所带领的小队被伏击,伤亡了60多人。本来只有200多人的队伍,只有100多人突围了出来。

可是由于天黑,加上地形不熟悉,他们迷路了。在黑夜中,白白折腾了一宿,直到第二天天亮,才找对方向。

然而就是这一晚,错失了突围的良机,一些险要的地势被日寇占领。在一个山坳处,他们被日寇发现,遭了伏击。

激战中,陈济桓被日寇的流弹击中,受了重伤。

陈济桓自知以重伤之躯,已无法带领队伍冲出包围。便强忍伤痛,从口袋中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在正面写上“广西绥靖公署第二金矿主任陆军中将陈济桓”;

在背面写上临终留言:“卑职身受重伤,不能脱离阵地,决定自杀成仁,免受辱。”

陈济桓写完签名后,用手指蘸鲜血,盖在名字下面。

他将遗书及李宗仁送他的怀表、白崇禧送他的派克笔,一并交给警卫,让他呈交上级。

他吃力地要求身边军官,代他向上级述职,报告失利原因、战斗经过。

随后,他下达最后一道命令:组织剩余可行动人员,天亮前突围。

在场的官兵,均不忍将他留下,想用担架抬着他突围。

为了不拖累别人,也避免被俘受辱,他毅然举枪自戕,壮烈殉职,时年51岁。

1946年3月,广西省政府,在桂林市召开了“桂林抗日阵亡将士万人公祭大会”。悼念陈济桓将军,以及为保卫桂林而牺牲的英烈。

同年6月28日,国民政府追晋陈济桓为陆军上将。

1984年10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陈济桓为抗日战争革命烈士。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向陈济桓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2014年9月1日,陈济桓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陈济桓牺牲的地方叫侯山坳,后来在这地方修建了“成仁亭”,用来纪念保卫桂林牺牲的全体将士。

在桂林保卫战中,以陈济桓为代表的一大批爱国将领,身先士卒,临危不退,率领广大桂军将士,予日寇以极大杀伤。

陈济桓传

弹指一挥间,桂林保卫战,已经过去了将近80年。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但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和那些壮烈牺牲的抗日英烈,我辈当铭记在心,永远不敢忘记!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继续关注“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系列。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国民革命军   司令部   身残志坚   日寇   守军   广西   壮烈   将士   日军   阵地   前线   将军   牺牲   桂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