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是如何用几万人去统治近亿人口的明朝的?

在几百年前的某一个暗黑昏黄的日子里,满族及蒙族自草原而来。

他们梳着辫子,骑着骏马,踏过长城,不费吹灰之力的推翻了接近几千年来自汉人的统治。

众所周知,满族及蒙族仅仅为少数民族,为何却能占领以汉人为首的天下呢?

仅仅数万人又如何统治高达几亿的汉人呢?这中间是有许多个缘由的,让我们逐一娓娓道来。

风雨飘摇的大明

在明朝早期,朱元璋乃至朱棣及其后代的统治,使大明疆域十分开阔。明朝前期,有君王死社稷的传统。从某一层面说,明朝是十分强盛的帝国,他们从未送出任何一位公主以换取和平,在朱棣的时期,更是万国朝贡。

但是随着时代的迁移,到了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大明的国力逐渐开始衰微,大明最后一代皇帝为明毅宗朱由检,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崇祯皇帝在无可奈何的状态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上一代皇帝犯了明朝许多皇帝都有的缺点,那便是信任宦官。魏忠贤作为明朝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长期把控朝政中饱私囊,导致国家税收不断增加,民怨沸腾。

所以在崇祯皇帝登上皇帝宝座的那一刻开始,他便立志要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共计260余人,这些人散布朝堂的各个部门。

在铲除魏忠贤及其党羽后,明朝的政绩有了些许的改观,但可惜崇祯皇帝生不逢时,如果生于盛世,他将是一位明君。由于前明君主的昏庸,导致大量的农民起义,同时后金虎视眈眈,大明朝在交给崇祯帝时已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尽管面对这样的状况,崇祯帝依旧不放弃,他日夜图志希望挽救大明江山于水火。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平反冤狱,整顿吏治。崇祯虽心有大志,但性格上面有些许缺陷。比如性格急躁,同时生性多疑,他本来重用大将袁崇焕,此人也是大明最后时刻为数不多的英勇将军之一。

但是崇祯帝中了后金皇太极的反间计,冤杀重臣,使辽东先前布置的军事力量几近瘫痪。后来他又加重赋税,重演了前明的悲剧,这样不符合实际的做法导致民间的农民组织叛乱急剧上升。

他废除魏忠贤之后,出于帝王的怀疑心,他始终觉得,现有的大臣们并不是完全的忠心于他,所以他希望培植自己的力量,他又启用一大部分宦官占领朝堂的各个重要部门,在这种状况下,原先的贵族门阀与宦官集团的政治矛盾斗争日益愈演愈烈。

同时,在崇祯皇帝统治时期,小冰河时代开启,旱灾连天,人们吃不饱穿不暖,且民间信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终日人心惶惶,甚至以巫术为精神支持。

这时候的大明已经几近崩溃,朝堂混乱,群众生活悲苦。所以,李自成发动了对明朝的覆灭的战争。这时的大明朝已经回天乏术,所以结果显而易见,李自成胜利了。崇祯帝选择吊死在大树上殉国。

自崇祯帝死后,又有许多朱氏子孙在各地成立政权,各地各自为王,互相割据。此后,皇太极已经逐步建立了清朝,多个政权割据导致常年战争连天,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群众十分辛苦,所以他们从内心也是希望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

清朝占领大部分北方地区后,粮草充沛,士兵勇猛,所以在短时间内,清朝便占领了明朝的大部分江山。

同时,由于明朝长时间暗黑的统治导致许多能人志士心中已然放弃了明朝,所以他们归顺了清军,为清军不费吹灰之力的打败大明军队提供了契机。

自此,天下易主。

逐步发展的大清朝

在皇太极登基之后,他成立了满蒙八旗,他建立的政权主要以满蒙八旗子弟为主。那时的汉人并不能靠近权力中央,只能游走于权力边缘,甚至处于基层社会。

即使是汉人参加科举制度,文采斐然,也是得不到重用的。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皇太极十分看重中央集权的思维,汉人是没有巨大的力量凝结起来去对抗满蒙的统治的,甚至在皇太极的妻妾们便可以看出来。

皇太极连年征战,他将被打败的王族的遗孀们收入帐中,或者将这些女子们赏赐给部下的大将军们,满蒙的支撑是互相的。在他们盘根错节的关系中,清朝的统治十分稳固,在皇太极统治时期,实际上是以家天下而代替了国天下的。

在前期,这有助于清朝急满蒙贵族建立稳固的政权。

在明朝时,明朝皇帝并非妻妾众多,甚至所生儿女也为数不多,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大量的新生儿夭折,导致明朝并没有很完善的皇位继承体系,先一任皇帝能选择的皇子非常少,这一点在清朝时发生了巨大的颠覆。

清朝的皇帝妃嫔众多,公主及王子数量庞大。在贵族的培养上,清朝可谓是花费了巨大的力气。

皇帝为这些皇子公主们请来汉族,满族,蒙族的诸位名师,在弓箭骑射文学等诸多方面培养他们,也为类似于康熙,乾隆,雍正等统治的繁荣时期埋下伏笔。

而明朝就不同了,明朝的皇子公主数量寡少,导致选择性不多,且他们从小受尽天下供养,导致长大十分依赖宦官,从某一程度上也葬送了明朝的江山。

皇太极死后,由顺治帝即位。顺治帝的母亲为孝庄太后,同时还有摄政王多尔滚的加持,孝庄太后,是清朝为数不多杰出的女政治家。一文一武,在前期清朝成长的过程中,处于奠基者的位置。

顺治在位时间不久后,由康熙继位,自康熙皇帝开始或多或少的重用汉人文臣武将,康熙皇帝十分喜爱汉人的四书五经,甚至在内阁大臣中,也不乏汉人的身影。如陈廷敬,李光地,姚启圣,及周培公等诸位大臣。

虽然康熙帝重用汉人,但是他心里还是十分忌惮汉人的,例如,周培公在平定吴三桂叛乱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周培公带领孝庄太后的家奴们在康熙羽翼并未丰满之时,前去平定吴三桂。

在这个过程中周培公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识,指挥着八旗将士们平定了朝堂忧患,但是在康熙论功行赏之时,康熙并没有对周培公进行本该属于他荣誉的奖赏。

因为在康熙心中,周培公有志有谋,所以他十分忌惮周培公功高震主侍宠而骄。但不可否认的是,康熙的人格魅力十分强大,即使并未重用,甚至周培公的仕途日渐下滑,但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周培公还是为康熙绘制了大清地图。

到了雍正皇帝时期,便横空出世了名震天下的年羹尧大将军,为了安抚忠臣良将,雍正立年羹尧的妹妹为年贵妃。但是由于年羹尧功高震主。在他的军士们中甚至出现了听调不听宣的态度,使雍正帝十分恼火,故而在最后处死年羹尧及其党羽。

清朝统治时使用的手段

在清朝的统治中,我们可以清楚的感知到他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积极进取。在清朝统治中,皇太极占领了中原的绝大多数地区。康熙一生平定准格尔收复台湾。雍正时期,派年羹尧守护边疆。乾隆时期,乾隆时常游走于民间,体察民情。

为了防止出现消息传递不及时,清朝时便采取了扁平化管理的思想即任何职位的大臣均可以向皇帝直接禀报,不需要通过一层一层的传递,进而大大缩短了成本,增加了消息传递的速率,同时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清朝统治时期,他们并不以长城为界,而是大量的扩张疆土,征服了周围的各个少数民族。开通互市积极的拓展经济。同时人民群众避免了被各个少数民族侵扰,安居乐业。

清朝在统治上可软可硬,甚至康熙皇帝作为清朝的君主,不惜放下身价去祭拜明朝的皇帝,此举十分收复汉人之心。康熙皇帝将满蒙贵女许配给诸多有功大臣,以促进满汉联姻。这样能使汉臣对其更为卖命,不得不说,清朝的君主在统治上还是十分有办法的。

不得不提一件事,满蒙早期为草原游牧民族,但是汉人的思想文化十分昌荣,所以即使满族作为统治民族,也将汉族的文字,礼仪及度量衡,一切遵从汉化,这也为满汉蒙三族交融打下良好基础。

虽然康熙十分看重汉族的文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康熙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严苛的文字及文化制度,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赫赫有名的文字狱,同时,还有八股文控制平民的思想。

在封建统治时期,文人以读圣贤书为主,并不擅长舞刀弄剑,从另一方面讲,他们只会读书,也对封建王朝的统治构不成任何威胁。这些君主们都知道,底层人民越愚昧越好统治,所以也就不奇怪,清朝会出现文化壁垒,出现八股文这样的文化限制的现象了。

读史可以明镜,即使清朝后期统治,国力大幅下退。但是不可否认,满族用仅有的几万人统治了了汉族几亿人260多年,其中也有许多可取之策。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柏,共同实现繁荣昌盛。无论是哪个民族,同为兄弟姐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明朝   崇祯   满族   大明   太极   汉人   满清   清朝   康熙   皇帝   人口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