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画家罗聘称能看到鬼,还画下了鬼的样子,从乾隆时期流传至今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神存在吗?

大多数人大抵是不信的,如果是你自己亲眼所见呢?

而这个叫罗聘的清代画家,就曾因为“见鬼”而在乾隆年间闻名于世。

著名清代画家罗聘,天生“蓝瞳”,从小就被人誉为“阴阳眼”。

虽说罗聘生得一副“蓝瞳”,早年间却也并未听闻罗聘能通灵鬼怪的传言。

直到罗聘25岁那年,去到了师傅金农那里拜师学艺,未过许久便传出罗聘遇鬼的事情。

兴许是罗聘特殊“体质”的原因作祟,此事很快便在当地传扬开来,并引起了一众名流竞相观摩。

一时间,罗聘“通鬼”成为了坊间茶余饭后不可不谈的怪诞事件

难道罗聘真的见到鬼了, 那个鬼又究竟是谁,长成什么模样......

罗聘见到的到底是不是鬼

“话说那日清晨,我像往常一样从家里往师父院里走去,

途中需经过一片田地,因着是初冬,还有少许的绿影丛丛。

冬天的早晨天色总不是那么敞亮,灰灰蒙蒙的,罕有人烟。

我本是自顾自走着路也未四处张望。

兀的听到远处有脚步声,想着谁那么早就出门来了。

但见一对中年男女在田间不慌不忙往前走着。

男人手持兰花靠近女人脸颊,一副色相流露的猥琐模样。

倒是未见女人有何反感抗拒的表情,我还寻思着这大清早村里哪口人家的男女出来这般轻薄。

正欲走近了一探究竟,猛然间却发现又有一人缓缓走近,模模糊糊看着好像是一男子,想着莫非是女子的相公来捉奸了,于是放慢脚步睁大眼睛仔细窥探。

不看不打紧,一看差点没把魂给吓没了:

新来的男人哪里是村里什么人,一袭白大褂,头戴白高帽,左手里举着一把大黑纸伞,右手一把纯白纸扇,眉毛都快长到鼻翼两旁了,身后还有一片片黑色雾气。

这分明是平日听长辈常提起的“白无常”白大爷。

当时我瞬间就不敢言语了,也不敢冒死去叫那对男女。

正想着回村通知乡里人来救二人时,却发现那女人的打扮与我们村里其他妇人还略有不同,粉红色的上衣配上粉红色的鞋子,颜色如此明艳鲜丽,哪里像是村妇模样。

再定睛一看,男女身后好似也有阵阵黑雾。

那时我便明白,如今是只有我一个是活人。

虽然心里极度害怕,也只能不再动作,连忙蹲下伏在草间等待天完全亮。

诡异的是,白大爷竟然用着一种十分羡慕的目光看着这对男女,丝毫没有要抓捕的意思,朦朦胧胧间我听到男人说:“你就从了我可好。”

白大爷尾随其后用扇子遮住脸,一副极度享受的模样,就像是在看一场香艳至极的戏台子表演。
男女说话着就往林子深处走去,我心里害怕也不敢再跟着,只是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

后来罗聘把此事告诉了当地的老人,听老说,曾经是有一个喜欢穿粉色衣衫粉色鞋袜的城里女子到村里走亲戚住过一阵,后来据说是跟着一有钱老爷跑了,便没了后文。

于是都只当罗聘也是道听途说才无端“见了鬼”。

但后来罗聘竟然将此女和那男人一同画了下来,连白无常也是栩栩如生的刻画其中。

老人们看后不禁面面相觑,自此罗聘见鬼的传言就开始在乡间散布开来。

罗聘为何能见鬼

罗聘,字遯夫,号两峰,“扬州八怪”之一,

师承金农,因善画鬼被称赞为“五分人才、五分鬼才”。

罗聘生于1733年,而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在1715年去世,刚好相差18岁。

一善画鬼,一善写鬼,皆深入骨髓,两鬼才却生死不得而见。

而罗聘的鬼怪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蒲松龄的更加让世人信服。

因为罗聘可以说一出生就蒙上了与鬼怪无法分开的传奇色彩。

一般的婴儿出生时大多眼睛是黑色的,或者稍微泛黄。

但罗聘的眼睛颜色非常浅淡近乎透明,当时他父母也是万分着急,遍访郎中都说没见过此等怪异之事。

就在大家都断定罗聘兴许是个瞎子的时候,罗聘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却并未发生视力障碍等问题,只是眼睛的颜色却越来越偏蓝,最后竟然长出了一副蓝眼睛。

让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村里人十分惊讶。

罗聘也因此得名。

村里的老人说罗聘那双眼睛是阴阳眼,可以见鬼神。

但20多年过去了,罗聘也没能见过什么鬼怪,让村人失望的同时罗聘自己也略感无趣。

说来也怪,罗聘自小就有一个爱好,喜欢画画,只因早年丧父,家中经济并不富裕。

16岁的罗聘就因读书作画颇有见地而结识了当时扬州有名的几位书画大家:

金农、郑板桥、厉鹗、杭世骏等。

当时学画是需要给师父准备一份颇为丰盛的拜师礼,所以罗聘一面刻苦钻研一面筹钱,25岁那年凑齐拜师礼,就去了金农处作入室弟子收归门下。

跟着师父学艺5年后,1763年77岁的金农去世。

也就是在这一年,罗聘开始频繁的“见鬼”。

罗聘生在乾隆盛世,父亲还是康熙年间的武举人,只是后来父亲早死家道中落。

他因自幼就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又师承名师,总体来讲生活还算过得去。

但也是在乾隆年间,出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空前盛大的“文字狱”。

有人说罗聘是恃才傲物,心中产生了愤世嫉俗的想法,
所以才日夜忧思产生了“见鬼”的幻觉

也有人说罗聘是阴阳眼在25岁后开窍了,所以自然就能见到鬼神。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是这样评价罗聘笔下的鬼神之说:

“凡有人处,皆有鬼。那些横死的鬼,通常害人,万万不可接近。

一般的鬼,上午阳气旺盛,他们在墙根底下庇荫,午后,阴气盛行,他们则四散游走,穿墙而过,遇路人则避着走。”

世间是否有鬼这个话题数千年来被人们众说纷纭不置可否,

鬼怪之说又是因何而兴起,又为何能在民间广为流传?

我国鬼怪之说的由来

我国在原始社会就有鬼怪一说,当时人们对于自己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就会冠以“鬼怪之说”。

先秦古籍《山海经》是我国现今为止对鬼怪一说进行过详细描述的最为古老的书籍。

封建王朝时期人们对鬼神的迷信不减反增,不管是对于道士还是和尚,有时候家里生病了不会请郎中反而请道士做法以驱赶恶鬼。

所以鬼神之说在我国历史悠久。

《礼记》云:

“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着也。”

解释一下就是:

“身体里的气,代表神的旺盛;身体里的魄,代表鬼的旺盛。

祭奠鬼怪的同时,也祭奠神明,这样才算遵从了从古流传下来的鬼神教义里需要达到的使命。

一切有生命的物体皆会死亡,死了就会回归尘土,这就叫鬼魂。

魂魄骨肉腐烂于地下,化为野土。

魂则发扬于上,成为看得见的光明,闻得到的气味,感受得到的凄酸,这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的精灵,也是神的存在的显示。”

《礼记》是西汉文学家戴胜所著,里面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儒家流传着一句话:事鬼敬神而远之

这里就不得不探讨一下儒家学说的生存之道。

众所周知儒学是一门教导大众孝敬长辈友爱弱小的学派,在很多朝代都曾被当朝统治者所重用,尤其是孔子死后的很多年,那些战乱不是特别频发的国度。

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儒家思想在教化众人向善的过程中,书本上的一些道理,它并不能即刻的反映到现实当中来。比如你现在做了坏事,会有恶报,但是它又不是马上就真的有厄运突然来到。

于是会有很多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我做了什么坏事好像也没有马上得到惩罚。

长期以往做坏事的人就越来越多了,一个国家又怎么能够做到国泰民安夜不闭户?

要让一个人有敬畏心,除了绝对强大的外部力量武力使人屈服外,思想根源上对于行善除恶形成真正的认可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

自古以来人类最怕的就是死亡,死后的世界也没人见过。

越是未知越是害怕,一个人只有内心真的产生了恐惧,才会真正的敬畏。

现实中既然没有鬼神能够即刻的对你的恶行做出惩治,那就给你一个心中的“鬼”,让它无时无刻不在无形中折磨你。

于是便有了轮回报应,鬼神索命,阴曹地府这些故事警示世人。

有一个现象大家不难看到:

道家(公元前571年老子)儒家(公元前551孔子)佛家(唐朝时期西方传入)

三个我国最大的学派,都对鬼神有着详细的记录。

“子不语怪力乱神”就被后世广为流传。

有两种解释:

一说是:孔子当下就不说话了,凝神灌气生怕被鬼怪等侵入扰乱了心智。

又一说是:孔子也不愿意轻易讨论鬼怪一说,因为要对其保持敬畏的心态。

由此可见,鬼神一说,也是由人自己传递出来的一种思想。

那罗聘能够见到鬼怪这现象又作何解呢。

有人说:罗聘画的确实是他亲眼所见的鬼怪

关于罗聘画中的鬼怪究竟是不是其“阴阳眼”所见这件事,数百年来众多名流众说纷纭,

毕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因为罗聘画鬼怪画的实在太深入人心,后世的大多数鬼怪形象就此沿用了他的版本,也可称之为当之无愧的“鬼祖”。

姑且不论罗聘是不是真的看到了鬼怪并且画了下来。

但有一个观点却颇为得到世人的认可:罗聘画的,真的全都是鬼。

这些都是罗聘真实看到的鬼怪。

而其中,又以如下8幅最佳,人称《鬼趣图》

为什么罗聘一生都在画鬼,偏偏这8幅是最受人人欢迎广为流传?

我们倒是不妨细细品鉴一番,

也可领略一二古人眼中的鬼怪和现在是否有区别?

第一幅:

此图用了渲染的手法,朦朦胧胧中可见两个鬼怪的头和身子,却又未见完。

把鬼怪给人的虚无缥缈,居无定所之感尽数展现。

第二幅:

此图一前一后一胖一瘦两人正在行走,看起来像一对主仆。

不禁让人感叹:哪怕做鬼也逃不过尊卑贵贱。

第三幅:

是前文罗聘见到的三个在田间的白无常和男女两人调情图。

被后世解读成:

哪怕做了鬼,人间的色欲也无法一同随着骨肉消失。

连常年在阴间见多了生死的白无常,也无法免俗的想要坠入这万丈红尘。

人不管是做人的时候还是在做鬼的时候,都离不开这深入骨髓的欲望,究竟是生死之间也抵不过这一晌贪欲。

第四幅:

一个矮鬼拄着拐杖,旁边的红衣小鬼为其捧着酒钵。

哪怕鬼影已经开始逐渐消散,也依然未能改变这主仆间根深蒂固的“奴性”

第六幅是:

一个大头鬼追赶者跑在前面的两个小鬼,小鬼奔跑中一直回头凝望很匆忙的样子。

就像在说:哪怕做鬼了,生前害怕的人,死后也会继续害怕,直至轮回。

第七幅:

一共画了4个鬼。一个鬼打着伞在风雨中疾行,紧紧地跟在前面的一个鬼后。

还有两个小鬼,头出现在伞旁,没有身子。

在这鬼界飘荡中好似只有这一把破伞能庇护身形的存在。

第八幅,画的是两具白骨骷髅站在树丛中的一座古墓旁说话。

可能不管在阴间还是阳间,远亲都不如近邻吧。

你相信世间真的有鬼怪存在吗?

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对于人死后究竟是否存在新的世界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人死后究竟是归于寂灭还是只是肉体死亡,灵魂会继续存在,

至今为止没有一个活人能够知道。

但有些活人却比死人还令人心生恐惧,所以在不同时期一些天才般的人物宁愿和鬼怪做一生的朋友,各中原由也就不难理解了吧,比如画家罗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儒家   乾隆   孔子   广为流传   鬼怪   鬼神   小鬼   清朝   村里   无常   画家   害怕   时期   样子   男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